维特根斯坦笔记
维特根斯坦笔记
二十多岁时,喜欢克尔恺郭尔、叔本华、尼采、萨特、海德格尔等西方哲人,敬畏智力和思想。这只是个人盲目的热情和好奇,也有附庸风雅的心理。他们的著作,也购置不少,真正读进去的,很少。现在,大都束之高阁了。其实真正喜欢的,只有尼采。他的生命是燃烧式的,有着辉煌绝伦的悲剧性和美学色彩。尼采的著作倒是读了不少,有的还不止一次。
后来,就很少读过于理性的东西了。几年前,又买了一本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每次读了几页,就放下了。到现在,仍没读完。最近,由于朋友推荐,又买了本《维特根斯坦笔记》。这本书倒是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像把小扫帚,这儿扫扫,那儿扫扫,灰尘浮起,事物的本来面目呈现出来。当然,类似的格言体的、片断式的作品,还有薇依的《重负与神恩》。薇依的作品像大拖把,把灰尘也一并拖去了。
在这本笔记里,有维特根斯坦个人的情绪和体温。比如他说,“几乎我全部的著作都是与我自己私下的交谈。我对自己所说的种种事情都是我与我自己的密谈。”这样的话,是他的夫子自道,谈的并不是高深的东西,却让我倍感亲切。因为,我的文字,也是如此。
不喜欢纯智性的东西,太冷。冰肌玉骨比冰天雪地好,虽然,后者也是美学的。也不喜欢离自己生活过远的东西了。
2010年3月28日
二十多岁时,喜欢克尔恺郭尔、叔本华、尼采、萨特、海德格尔等西方哲人,敬畏智力和思想。这只是个人盲目的热情和好奇,也有附庸风雅的心理。他们的著作,也购置不少,真正读进去的,很少。现在,大都束之高阁了。其实真正喜欢的,只有尼采。他的生命是燃烧式的,有着辉煌绝伦的悲剧性和美学色彩。尼采的著作倒是读了不少,有的还不止一次。
后来,就很少读过于理性的东西了。几年前,又买了一本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每次读了几页,就放下了。到现在,仍没读完。最近,由于朋友推荐,又买了本《维特根斯坦笔记》。这本书倒是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像把小扫帚,这儿扫扫,那儿扫扫,灰尘浮起,事物的本来面目呈现出来。当然,类似的格言体的、片断式的作品,还有薇依的《重负与神恩》。薇依的作品像大拖把,把灰尘也一并拖去了。
在这本笔记里,有维特根斯坦个人的情绪和体温。比如他说,“几乎我全部的著作都是与我自己私下的交谈。我对自己所说的种种事情都是我与我自己的密谈。”这样的话,是他的夫子自道,谈的并不是高深的东西,却让我倍感亲切。因为,我的文字,也是如此。
不喜欢纯智性的东西,太冷。冰肌玉骨比冰天雪地好,虽然,后者也是美学的。也不喜欢离自己生活过远的东西了。
2010年3月28日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