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靡日本的中国传统美食, 神奇魅力下是厨师的认真与坚持
风靡日本的中国传统美食,神奇魅力下是厨师的认真与坚持
三不粘,是一道中国河南的传统小吃,因其“不粘盘子、不粘筷子、不粘牙齿”而得名。三不粘不但在国内名声大噪,在国外日本也是“赫赫有名”。

据说在清朝乾隆年间,安阳有一位县令,他的父亲尤好花生和鸡蛋。县令知道父亲年纪大了,牙齿不好,就让厨师每天给蒸蛋。可是蒸蛋吃久了,县令父亲就腻了,食欲也越来越差,于是县令让厨师转换一下做菜的方法。厨师绞尽脑汁,变换了很多花样,可是县令父亲仍然不喜欢。一日,厨师突发奇想,将鸡蛋打碎加入水和白糖,倒入锅中,炒制除一盘色香味俱全的佳肴,取名桂花蛋。果不其然,县令父亲对此菜甚为喜爱,百吃不厌。

一日,县令宴请宾客,命厨师把桂花蛋做出来让众人尝尝。但是厨师制作时发现自己把水加多了,蛋液太稀,于是连忙加入芡粉,并且一边炒一边加油。结果,炒出来之后色泽金黄莹润,席间众人也对此菜大家赞赏,说它鲜嫩甘甜,软糯可口。于是,这道桂花蛋便很快流行起来。

后来,乾隆皇帝来到江南体察民情,吃到了这道菜,甚是喜爱。他见此菜“不粘盘子、不粘筷子、不粘牙齿”,随即将此菜改名为“三不粘”,并且让厨师将其做法传授给了御厨,一边他在宫中也可以吃到这道佳肴。后来三不粘的制作方法被一位告老还乡的老厨师又带回了民间。

三不粘 “不粘盘子、不粘筷子、不粘牙齿”的神奇魅力的背后,是厨师的认真与坚持。
三不粘的制作原料简单,只需要鸡蛋、白糖、淀粉,但是其制作方式却一点也不简单。厨师在制作的过程中要不断地用勺子翻炒搅拌,不能停歇、也不能太慢,否则这道菜就很容易失败。这道菜,不仅考验厨师的功底,更是在考验厨师的耐力与体力。

一个制作了几十年三不粘的老师傅说:“要想真正做好三不粘,没有三五年是不行的。现在的人,都太躁了,而制作三不粘,要的,就是耐心”。三不粘做得好不好,完全取决于厨师认真的态度,和对一定要做出好的菜肴的坚持。没有认真、耐心、坚持和体力,是做不成这道菜的。

正是因为这道菜对于厨师的严格要求,才使得三不粘远近闻名,甚至风靡海外。据说,日本天皇还专门派人到北京去买三不粘。
色泽金黄的三不粘盛在盘子里,圆如月,润如冻;咬上一口,蛋嫩沙甜,蔻驰留香又不腻舌齿,男女老少都适宜。对于牙口不好的老人,和偏爱甜味儿的小孩来说,三不粘绝对是一道绝佳的集营养和美味于一身的佳肴。
喜欢的话,不要忘记留言和点赞,有你的支持,便利预定才能走的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