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思考
1995年美国有过一次会议,目的是讨论如何应对全球化。全球精英认为,全球化将加剧贫富差距,财富逐渐集中在20%的人手上,而另外80%的人被「边缘化」。二者之间势必产生剧烈冲突,社会因此动荡。那如何化解这个矛盾?消解80%人的多余精力和不满情绪。高人布热津斯基提出(2017年刚去世)要给这些人塞一个「奶嘴」。让他们安于现状,沉浸于为他们量身定制的娱乐信息,各种游戏,所谓的潮流消费当中去,慢慢丧失热情、抗争和最主要的思考能力。简单说,一是没有时间思考,二是让别人代替你思考。这比历史上利用宗教还要成功。所谓信仰某个宗教的人几乎很少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理论,更多是以宗教代替自己的思考判断,另一方面又以此塞满大脑,不去直面惨淡人生。所以宗教无一不从最初对世界人生的思考演变成了完美的工具。但毕竟宗教是枯燥的,只是利用了人心对未知恐惧的弱点,并不能达到既让人获得感官快乐的同时又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布热津斯基的理论胜于所有宗教。当人们沉浸于游戏、娱乐新闻、偶像剧、拼命追逐时尚潮流时候,就算心知肚明这些都是无意义的东西时候,至少获得了感官的快乐,而不去考虑与此同时真真实实消耗的时间。那问题来了。第一,这掌握资源的20%人真的就比剩余80%的人快乐吗?首先什么是快乐?人的快乐分感官快乐和精神上的快乐。拿佛教的解释来方便说明。感官上的快乐就是所谓眼耳鼻舌身,而精神上的快乐简单说就是大自在,好比菩萨为众生舍,虽菩萨不以得而舍,但确实因此而大自在。其次什么是精英?甘地无疑是精英,但财富上他肯定不在20%以内。我想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20%掌握财富的人不能说都是我认为的精英,也不一定都能真正获得快乐。他们在麻木其余80%的人,获得稳定的社会,维持自己的财富,又何尝不是以资源麻木自己呢?面对时间二者之间又有什么分别呢?当然对于其中部分精英,维持稳定社会并不是为了占有资源,这只是权宜之计,避免冲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即便麻木也至少带领人类生存下去。第二个问题,人类的思考能力有什么实际用处。简单说是否可以在工作上获得成功。并不是这样。因为工作除了运气占大头以外,更多依赖与人打交道的能力所决定。工作很少是针对事件本身做出判断,因为并没有单纯的事情,而是更多取决于你对人的把握。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拥有出类拔萃思考能力,看得到事物本质的人并不能在各行各业游刃有余,因为解决问题不重要,规则才重要。说什么不重要,谁说的,怎么说的漂亮才是关键。那既然思考能力没有什么实际用途,我们还要拥有做什么?放弃抵抗不是很好。确实,一株特别鲜艳的花朵并不比普通的花朵更有什么好处。但这只是你的想法,也许鲜花并不这么想。人类和动物的区别,有一点是人类明白生命有时间,正因为人类直面了死亡,所以特别拥有了思考的能力。有了死亡,才有了思考,才有了几千年的人类文明。思考是人类拿面对死亡的恐惧换来的。有一天过一天好比忘记了自己终究会消失,不再直面死亡,时间不见了,思考能力同时消失。失去了人类特别之处,那文明也将不复存在。思考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资源的获取,真正艺术的产生是为了得到更高境界的快乐,摆脱得不到的痛苦和满足后的无聊之间摇摆,这无关于20%还是80%。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21 10:3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