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学术混子对青年学子的祸害 —郭留白日常
读了几篇按份共有的论文,一篇*京**大学法学院某副教授写的(还是学校什么商法研究中心的主任),另一篇是**师范大学某副教授写的,我心想着两人都到副教授了,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至少不会水到哪里去。殊不知,好好学习限制了我的想象力,这两篇论文是真他妈水,真他妈水,蒸馏水都没它纯度高。 全篇基本就是把司法解释重述了一遍,中间再塞些废话,然后套了些基础得不能再基础的法理,然后,就结束了,就结束了。这种论文你他妈写出来给鬼看的啊!发了个微博抱怨我他妈还不解气。更气的是我自己花了近两个小时把这两篇论文给读完了。纵然读了前一两页就隐隐约约感觉到这他妈可能是个水货教授,但是心想着人家都副教授了,可能是笔法先抑后扬吧,憋大招,有价值的段落都放后面了。就像爱上渣男的妹子,隐约也知道对方是个渣男但还是期待着他未来会变好,毕竟给了那么多承诺不可能全都是骗人的吧。然而越往后读我越气,后来实在忍不住翻到了文章末尾,瞄了几眼,做你个大梦!又是连篇累牍的废话,滚你妈的!要是知网能给论文评价的话,我绝对去淘宝买1000个差评送你上西天! 怀着满腔的愤怒,我点开了第二篇。妈的还不如第一篇,第一位至少能把话说利索,这位不知道是受到了英美文学的影响偏爱从句套从句呢,还是小时候爬树摔着头了留下了后遗症,亦或是他根本没有料想到会有人去读他的论文。这位仁兄的本意是来对司法解释模糊的地方作出进一步明晰(或者只是为了评职称蹭一个热点话题),全篇基本就是把那些法学本科生都知道的东西翻来覆去讲,左一个体现了前瞻性,右一个体现了高效性,你他妈你的论文得了性病吗?关于司法解释模糊的地方屁都没放一个,那你他妈怎么好意思给论文取这个名字的,狗带吧你! 经验总结,读论文,筛选时一定要上心,除了那二三十个核心点的期刊,其他的别碰,别想着在一堆老鼠屎里挑米吃。筛作者,读到不错的论文,顺手把作者名字记下来(尤其是那种没什么名气的年轻学者)。筛学校,如果一个学校法学院**研究中心主任的文章都很水,那这个学校基本就可以从你的论文阅读list里面删去了,领导都这样,研究风气能好到什么地方去?另外,筛学校并不是说只看学校名气,有一些名气不怎么样的二本院校法学院质量还是很不错的,比如浙江工商大学,读到过好几篇该校法学院年轻学者的高质量论文。 骂了一通心情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