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大一生活总结——日常篇
1、对未来的迷茫导致的抑郁
仍然是选专业的遗留问题,自己心里从未真正捋顺这个问题。对理科、对医学的怀疑和抗拒,对文科的天然的却不一定理性的向往,以及对于自我的质疑和否定,再加上对未来的迷茫,无法确认这种人生是否是自己可以接受的选择,剪不断理还乱。再加之那一阵儿看的小说都很压抑,社会上发生的各种事件也都令人感到深深的无力和绝望,那天夜里终于到了情绪的爆发点,只好写东西,必须写东西,文字是救赎我的唯一办法。于是写诗,尽是荒芜。
至今也未曾解决关于迷茫和纠结的问题,写诗也只是把负面情绪发泄出去而已,将问题暂且搁置罢了。而目下也只能如此,暂时不去触碰这个伤口,待时间将自己塑造的更加成熟再回来考虑这件事关一生的问题吧。
2、世界观破碎又重建的过程
具体来说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再认识吧,展开来讲则是对面对社会黑暗面时的态度和做法的更新。跟随社团活动试图从象牙塔中慢慢走出来,看看这个世界的真实,不再囿于书本和网络,所谓用脚步丈量土地吧。而对于这些黑暗的现状我们又能有什么解决方法呢?如何才能真的成为一个“理想”青年,而不在成绩工作与薪酬的奴役下成为麻木的奴隶和不平等的帮凶?我想要实现的公正平等与自由将要通过何种方式完成?而如果自己对于这些变革始终作为局外人和旁观者的角色,又是否会成为自己理想实现过程中的绊脚石?
随着与马会奇奇怪怪的接触,也在渐渐思考自己是否也会成为一个“左倾分子”。然而结果恐怕仍然是否定的。理性上的同情和认同,感性上仍然是怀疑的也依旧是懦弱的,同样,也包括对文革十年的忌惮和对集体主义的抗拒。从某种角度上,自己仍然是庄子的信徒,向往的是逍遥游,是无欲无求,是永远的游刃有余,是远离现世功名利禄的束缚,是自由。然而,现在的问题是,倘若公正与平等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空间如此之少,我还能否去追求自己的自由?又是否能够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以他人的鲜血甚至生命为代价的超然生活?或许这又是一种矫情,毕竟地球离了谁都不会停止转动,有我没我于这个时代也并无太大损益。可这又将化为虚无,那么我的人生价值在何方呢?我说服自己活着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这或将又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吧。黑暗与光明,希望与绝望,反抗与权威,最终又将成为什么样子呢?自己心中的理想主义者还活着吗?是否悲伤已经全部将你吞噬?尽头可仍旧是虚无?
孩子,你还能创造吗?
3、职业规划与学业期望
依旧是迷茫。最难以想象的实则是八年之后自己的生活,没有兴趣没有能力,成为科研岗上碌碌无为的科技民工,每天过着自己重复低效的搬砖生活,在如何进入体制的竞争中勾心斗角明争暗斗,何其悲哀!然而,我所期冀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呢?窝在书斋中翻阅古籍,写着那些屁话一样的哲学论文,还要忍受各方各面的意识形态束缚吗?这又是否是我真心所求,又是否是我可以爬至金字塔尖的那个行业呢?答案依旧是未必啊。
那么我究竟想要做什么呢?
唉,不知啊。
这学期的绩点大概是够自己选哲学双学位了。不管怎样,这条路还是试试吧。谁又能知道前方的岔路将通往何方呢?!
4、财务管理与物质需求
终于可以脱离这些过于沉重的话题了。
每月2000的生活费,9月因为置办教材生活用品超支了,11月因为双十一自己的不理性购物又超支了,不过10月12月仍有结余。总结来看,如果只是应付平日开销,不花得过火,这个生活费是绰绰有余的。同时也习得了如何(和用亚马逊一样熟练地)使用淘宝京东甚至闲鱼……那么需要反思的就是,购物的不理性行为。比如双十一被商家的营销手段坑进去用来买书的七百多块钱,实际上并不一定便宜了太多,同时也买了不少本来购买需求不太大的书籍。这是非常不理智的。至于其他网购物品,仍然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内。可以关注的一点是,要学习如何攒钱以购买大件或电子产品(比如我心心念念的外置光驱和无线耳机)。
5、精神生活的需求
2017年是自己看书看的非常少的一年。一方面是上半年准备高考在成绩中陷得太深没有时间拿出来看书(也没有2016年下半年那种通过小说来纾解烦躁的需求了),另一方面是大一上学期对大学生活的适应导致的时间规划不合理。那么新的一年的小目标就是把自己买的书都!看!完!好吧,这其实是个大工程。那么,就慢慢来吧。
下半年在百讲看了9部电影1场话剧,真的太爽了!又便宜又舒服的观影效果实在是难寻,最感动的是每次结束放映时的掌声,这是在外面的影院难以感受到的氛围,那天去劲松看电影结束时想鼓掌却发现周遭并没有同样意愿的人,猛然间产生了一种对百讲的依赖和感动。想到这个陪我度过了将近24小时的地方,便即想到和老朋友、和新朋友、和妈妈,当然还有和自己的那些愉快的时光,那些电影票,承载着的是那座巨大的讲堂带给我的黑幕下五彩斑斓的回忆。
百讲不让带吃的甚至有色饮料进场的要求导致我已经养成了看电影不吃不喝(也不想听见别人吃喝orz)的好习惯了:P
2017年过的好快,快到我几乎已经忘记了那些逝去的时光中发生的桩桩件件,而唯一留存的只是那些关系,是友谊,是情感,是钦佩,是感动,是爱。记忆又都去了哪里呢?仿佛都已随风而去,无处可寻了。
那天和高中同学小聚,发现那段感情仍是最亲密的,或许是因为那段关系是根植于三观最契合,理想最相近的象牙塔生活吧。那么大学期间又将收获什么呢?期待新的技能的解锁,新的关系的建立,当然,还有对自己的进一步认识以及对人生的进一步审查。
未经过审查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未知生,焉知死。
© 本文版权归 Lepus Viator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Lepus Viator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南京博物馆速通记 (1人喜欢)
- 明清史乐子人的访古看展记(下)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