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摄像机到街上去
“扛着摄像机,到街上去”,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口号。
用新现实主义的美学主张去诠释摄像功能,再好不过。一部影片并不一定需要有一个”故事”,即一种根据传统臆造的故事;新观实主义的最大努力就表现在它尽可能使叙事浅显,讲得尽可能简明。总之”它不是故事,而是一种实录,一种记录精神。”摄像的本来面目也应该是努力想再现生活,而且是基本上”按生活的原貌”去再现。
![]() |
摄像艺术,归根结底是对镜头画面的把握。
比如景别,一般来说将其划分为五个类别,远全中近特,不同表现主题对景别要求各有不同。远景一般用来展现环境全貌,格利菲斯1916年导演的《党同伐异》,制作了最雄伟的巴比伦宫殿布景,纵身达1600米,仅拍摄“巴尔泰萨尔盛宴”一个场面,就动用了4000多名群众演员,摄影师坐在气球上拍摄;全景属于交代镜头,大多数节目的开端、结尾部分都用全景,说明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中景属于叙事镜头,在包含对话、动作和情绪交流的场景中,利用中景可以兼顾表现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近景中的环境退于次要地位,画面构图应尽量简炼,避免杂乱的背景夺视线,因此常用长焦镜头拍摄,利用景深小的特点虚化背景;特写用的精可以其强调作用,用的滥会导致观众视觉错乱,就不灵了。
![]() |
画面又有静动之分。
静的叫固定画面,画面框架静止不动,是其最大的特点。固定画面虽然在直观上很接近于摄影照片的形式,但是不能机械地将前者与后者等量齐观,前者在塑造画面形象、表现运动、营造气氛等方面有许多功用,是美术作品和摄影照片不能企及的。固定画面的拍摄技巧,自然是稳字当头,一定要“四平八稳”、“一丝不苟”才是真谛,避免一切晃动因素,最大限度保持画面的稳定和平衡,三脚架是让摄像机稳定的一个专业设备。由此在作用上,也具有稳定感,适合用于表现各种静态美以及宁静、凝重、悲壮、沉闷等气氛。比如电影《归来》中陆焉识与冯婉瑜历经坎坷终于相见,就表现了两个人物跌宕的内心,营造了悲悯的氛围。
动的是拍摄手法,比如推拉摇移跟升降等等,是突破画框边缘的局限、扩展画面视野的一种方法。其中推拉是指镜头的变焦,摇是指摇摄,移和跟是指摄像机的平移和跟拍,升降可以巧妙的利用前景,以加强空间深度的幻觉,产生高度感。常以展现事件的规模、气势或表现处于上升或下降运动中的人物的主观视像,一些宏大的场面经常使用升降镜头。比如国庆阅兵时的场面,综合使用以上运动手法来展现军人挺拔伟岸的气度与周围大气开阔的场面。
![]() |
说回来,画面的把握归根结底又来源于对表现主题内涵的理解,探究人物的内心,或喜或悲,构造环境的变化,或微小或宏大,技术必然要掌握,但技术的熟练仅仅是一部好的摄像作品的基本功,技术可以给人们带来更高的向往,但终究还是要回到人物的刻画,人性的探索,社会问题的反映与记录的层次上,才能真正输出有价值的镜头语言。
![]()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