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北京大学出版社第四届法律图书宣讲会·20180110·凯原楼
第一单元:法律与社会
* 苏力《家国天下》
* 在古代,皇权不下乡
* 基层都在自治(大家庭)
* 中国统一的原因之一:治水
* 一国两制由来已久:农耕&游牧
* 王人博《法学者:应该对世界充满热情》
* 西方的现代性吧每一个学问变成了科学——切分得七零八碎
* 业余者比专家更容易
* 维持独立性
* 具备好奇心
* 富有正当性
* 陈瑞华《经验与理论:〈刑事辩护的艺术〉的创作心得》
* 刑事辩护是个政治问题——拔剑四顾心茫然
* 13年出台《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以后,辩护率反而下降了(<20%)
* 死磕律师喜欢打程序,但国内是“实体优于程序”
* 刑事辩护不是原告,而是被告,所以必须先破后立,而非先立后破
* 从经验事实中提炼理论规律
* 十几万字的案卷,用理论可能八个字就能概括
* 田文昌:理论是信息节约的工具
* 刑事辩护当前趋势
* 独立辩护→协同辩护(与委托人/被告人并肩作战)
* 辩诉交易(实质意义上的)已经在国内出现
* 民事刑事交叉,第三人介入
* 许章润《以汉语法意锤炼汉家法度》
* 对存在和现象的反思
* 以法治约束政&¥治
* 法规之外有法度,法理之外有天理
第二单元:法律与文化
* 陈虎《所有人的正义:刑事司法的平等叙事》
* 只有观念,不足以推动社会,还必须有实在的利益
* 凯恩斯想推翻凯恩斯主义,马克思不认为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
* 改革的障碍不是观念冲突,而是利益计算(为穷人说话,为富人办事)
* 理论背后都有经验
* 争论更多是前提之争
* 自由或保守,与家庭出身有关
* 法律被尊重,才能去解释
* 何帆
* 翻译是为他人做嫁衣
* 准备写一个《美剧观察笔记》
* 案子背后都是丰富的
* 如果读者却产生简单化/一元化的思维,是传播者的失责
* 周详《法律是一个诠释性的隐喻故事》
* 虚构的故事造就了人类
* 先焚*&%书,后坑)#¥儒
* 邓子滨
* 见血封喉之前,势必来一场手舞足蹈的热身(麻痹对手?)
* 熟读圣经,更容易看懂西方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