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惊艳了岁月的国家宝藏 (上)
最近出了一款特别有意义的电视节目《国家宝藏》。比起那些泛滥的综艺娱乐节目,这个节目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它以讲故事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中国上下五千年来最珍贵的历史文物的其中27件国宝。让我们通过这些艺术精品看到中华民族的辉煌与灿烂,让我们领略中华民族的艺术文化之魂。
目前节目以及播出了七期,七个博物馆每家挑选了3件文物珍品向众人展示。如果细细了解这些国宝的来龙去脉,你会对这些文化宝藏的不可思议感到惊艳;你会为它们能够被保存至今而感到不易,要知道经历过过去的战乱,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已经痛失了太多的艺术瑰宝,如今依然有很多沦落在外。
我就挑一些印象特别深刻的来说说。
第一件,《千里江山图》卷,国宝使命:守护绿水青山。《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绘画画卷作品,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四月,王希孟奉宋徽宗之命,用了半年时间,绘成《千里江山图》卷,时年18岁。北宋末期,宋金形成军事对峙之势,北宋的王室衰微,国土沦丧,民不聊生,这幅画卷代表了北宋青年文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该画卷用一幅整绢画成,横1191.5厘米,纵51.5厘米。它集北宋以来水墨山水之大成,虽然是写意之作,但它所运用的艺术手段实在让人惊叹。首先它所运用的颜料都是从各种珍贵矿石或者药材中研磨提取出来的。其次,它的创作过程分五层,第一层是先画出11米长的水墨山水画;第二层是用赭石色的颜料整体着色;第三层是用石绿色给整幅画着色,据说这个石绿色的颜料是用绿松石或者孔雀石研磨提取而来;第四层还是绿色;第五层是青色。这些只是整体颜色,其中细节的处理也有用到其他的颜色,例如其中渔夫身上的白色就是用用千年的贝壳化石,磨碎了的颜料。足以可以要画成这么一幅画,需要耗费多大的心力。从材料到画工都不简单。
第二件,越王勾践剑,国宝使命:守护中国剑魂。越王勾践剑,属青铜剑,剑长55.7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 4.6厘米,剑首外翻卷成圆箍形,内铸有间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圆,剑身上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剑格正面镶有蓝色玻璃,背面镶有绿松石。其剑身刻有鸟虫书铭文“钺王鸠浅”和“自乍用鐱”。即:越王勾践,自作用剑。
剑者,“百兵之祖”,再加上春秋战国时期尚武,人们对绝世好剑相当推崇。其中越王就相当好这一口,它让铸剑师造了很多宝剑。而这越王勾践剑为什么会在众多宝剑中脱引而出,为我们今世誉为“天下第一剑”呢?不仅仅是因为它有着华丽的外表,高超的工艺,剑身千年不朽,更是因为它“物以人名”,陪伴勾践历尽沧桑,卧薪尝胆,历史文化价值极高。它曲中带直,柔中带刚,能屈能伸,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的优良品质,更被赋予了越王的强国梦,是勾践赋予这把剑传奇的命运。
为什么此剑历经两千四百余年,仍然纹饰清晰精美,千年不腐呢?据湖北省博物馆的博士将有三点原因:第一,选才好;第二:墓葬环境好;第三:出土时带着剑鞘。之前“硫化论”说这把剑是因为做了硫化处理才导致它千年不腐这个说法是不对的,硫是助氧化的。经过他们技术分析,此剑2500年应该是黄白,经过两千多年的氧化后,现在看到的是黄黑。
第三件,皿天全方罍(开个玩笑,不认识这个字的自己去查哈),国宝使命:守护上古血脉。皿天全方罍,商代晚期铸造,属酒器中的盛酒器一类,因器口铭文为“皿天全作父己尊彝”而得名,被称为“方罍之王”。 皿天全方罍原器身通高63.6厘米,器盖通高21.5厘米。该器形体高大、富丽堂皇,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方罍中最大、最精美的一件。
话说这件文物今天能在我国博物馆收藏真的太艰难了。我觉得国家宝藏节目中黄渤将皿天全方罍从流落在外到终于回归的过程演绎得特别生动感人。
1922年,在湖南省桃源县漆家河因暴雨冲刷而在山间沟边重见天日,后被一农民秘藏。一位湖北的石姓商人闻讯而来,看到精美至极的方罍,当即出价400块银元购买。此时正赶上物主长子回家,得知有人愿出高价收购,就拿着方罍盖到附近小学校找一位钟姓校长处询问。钟姓校长见方罍盖绝非一般古物,当即决定用800块银元购买,并将方罍盖留下,让物主回家把器身取来。此消息被石某知道,抱着方罍器身匆忙离开。从此,方罍盖、身分存异处。
后来,古董商石某很快以100万大洋的高价将器身卖给了上海大古玩家李文卿和马长生。二人知道此器非同小可,10天后就偷运到美国,以80万美金卖给了石油大亨洛克菲勒。洛克菲勒急于配成全器,托古董商以大洋14万购买器盖,但此时器盖已被湘军团长周磐抢夺在手,索要50万美金,二人协商未果,方罍始终未能完璧。
当时的段祺瑞政府亦获知方罍出土,曾“严令追缴”。周磐采取拖延策略,使中央政府和省政府的追缴均未成功,直至其被捕后,才主动献出方罍盖。从1956年至今,皿天全方罍之盖由湖南省博物馆保存。
洛克菲勒在获得器身之后,由于一直没有配上罍盖,于是将其出让,并流传到卢芹斋、姚昌复、包尔禄等多位20世纪初重要古董商及藏家之手,1961年,日本古董商浅野梅吉经手“皿方罍”,其子浅野刚将其著录于《中国金石陶瓷图鉴》。
其后又经过了一些古董商之后,被日本藏家新田栋一拥有,并于2001年交由佳士得拍卖,当时上海博物馆与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闻讯后,联合筹集一笔巨款前往美国参加竞买,但是被一位法国买主以高出中方近四成的价格将其竞拍而得,成交价达到了924.6万美元,创下了当时中国青铜器拍卖记录,被业界称为“青铜器之王”。迄今,该器仍保持着中国古青铜器在世界拍卖市场的最高成交纪录。
2014年3月19日,纽约佳士得拍卖行在公开拍卖皿方罍前一天发表声明称,中国湖南收藏家群体已向佳士得正式提出联合洽购皿方罍,佳士得经过与皿方罍当前所有者积极沟通,买卖双方达成协议,该器将捐赠给湖南省博物馆收藏。
湖南省博物馆2014年3月20日发布公开声明表示,在湖南省公私单位和热心人士的合力推动下,经佳士得与皿天全方罍当前所有者的积极沟通,以2000万美元的代价促成此青铜重器“身首合一、完罍归湘”。买卖双方于纽约时间2014年3月19日达成协议,皿天全方罍器身即将重归故里,与湖南省博物馆馆藏的皿天全方罍器盖合璧,并由该馆永久收藏。
2014年6月28日,结束了近一个世纪海外漂泊的商代青铜器皿方罍的器身与器盖在湖南完成合体,从此身首合一。
这个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历经了大半个世纪,我们自己的文物,到后来以这样的方法才能追回,这只是其中一件,又有多少件还流落在外呢?文物有价,文化无价,希望它们都能被好好保存,让中华文化的精髓不断传承吧。
注:皿天全方罍的回归之路摘自百度百科。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目前节目以及播出了七期,七个博物馆每家挑选了3件文物珍品向众人展示。如果细细了解这些国宝的来龙去脉,你会对这些文化宝藏的不可思议感到惊艳;你会为它们能够被保存至今而感到不易,要知道经历过过去的战乱,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已经痛失了太多的艺术瑰宝,如今依然有很多沦落在外。
![]() |
国家宝藏节目 |
我就挑一些印象特别深刻的来说说。
第一件,《千里江山图》卷,国宝使命:守护绿水青山。《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绘画画卷作品,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四月,王希孟奉宋徽宗之命,用了半年时间,绘成《千里江山图》卷,时年18岁。北宋末期,宋金形成军事对峙之势,北宋的王室衰微,国土沦丧,民不聊生,这幅画卷代表了北宋青年文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该画卷用一幅整绢画成,横1191.5厘米,纵51.5厘米。它集北宋以来水墨山水之大成,虽然是写意之作,但它所运用的艺术手段实在让人惊叹。首先它所运用的颜料都是从各种珍贵矿石或者药材中研磨提取出来的。其次,它的创作过程分五层,第一层是先画出11米长的水墨山水画;第二层是用赭石色的颜料整体着色;第三层是用石绿色给整幅画着色,据说这个石绿色的颜料是用绿松石或者孔雀石研磨提取而来;第四层还是绿色;第五层是青色。这些只是整体颜色,其中细节的处理也有用到其他的颜色,例如其中渔夫身上的白色就是用用千年的贝壳化石,磨碎了的颜料。足以可以要画成这么一幅画,需要耗费多大的心力。从材料到画工都不简单。
![]() |
千里江山图片段 |
第二件,越王勾践剑,国宝使命:守护中国剑魂。越王勾践剑,属青铜剑,剑长55.7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 4.6厘米,剑首外翻卷成圆箍形,内铸有间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圆,剑身上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剑格正面镶有蓝色玻璃,背面镶有绿松石。其剑身刻有鸟虫书铭文“钺王鸠浅”和“自乍用鐱”。即:越王勾践,自作用剑。
剑者,“百兵之祖”,再加上春秋战国时期尚武,人们对绝世好剑相当推崇。其中越王就相当好这一口,它让铸剑师造了很多宝剑。而这越王勾践剑为什么会在众多宝剑中脱引而出,为我们今世誉为“天下第一剑”呢?不仅仅是因为它有着华丽的外表,高超的工艺,剑身千年不朽,更是因为它“物以人名”,陪伴勾践历尽沧桑,卧薪尝胆,历史文化价值极高。它曲中带直,柔中带刚,能屈能伸,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的优良品质,更被赋予了越王的强国梦,是勾践赋予这把剑传奇的命运。
为什么此剑历经两千四百余年,仍然纹饰清晰精美,千年不腐呢?据湖北省博物馆的博士将有三点原因:第一,选才好;第二:墓葬环境好;第三:出土时带着剑鞘。之前“硫化论”说这把剑是因为做了硫化处理才导致它千年不腐这个说法是不对的,硫是助氧化的。经过他们技术分析,此剑2500年应该是黄白,经过两千多年的氧化后,现在看到的是黄黑。
![]() |
越王勾践剑 |
第三件,皿天全方罍(开个玩笑,不认识这个字的自己去查哈),国宝使命:守护上古血脉。皿天全方罍,商代晚期铸造,属酒器中的盛酒器一类,因器口铭文为“皿天全作父己尊彝”而得名,被称为“方罍之王”。 皿天全方罍原器身通高63.6厘米,器盖通高21.5厘米。该器形体高大、富丽堂皇,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方罍中最大、最精美的一件。
![]() |
皿天全方罍 |
话说这件文物今天能在我国博物馆收藏真的太艰难了。我觉得国家宝藏节目中黄渤将皿天全方罍从流落在外到终于回归的过程演绎得特别生动感人。
1922年,在湖南省桃源县漆家河因暴雨冲刷而在山间沟边重见天日,后被一农民秘藏。一位湖北的石姓商人闻讯而来,看到精美至极的方罍,当即出价400块银元购买。此时正赶上物主长子回家,得知有人愿出高价收购,就拿着方罍盖到附近小学校找一位钟姓校长处询问。钟姓校长见方罍盖绝非一般古物,当即决定用800块银元购买,并将方罍盖留下,让物主回家把器身取来。此消息被石某知道,抱着方罍器身匆忙离开。从此,方罍盖、身分存异处。
后来,古董商石某很快以100万大洋的高价将器身卖给了上海大古玩家李文卿和马长生。二人知道此器非同小可,10天后就偷运到美国,以80万美金卖给了石油大亨洛克菲勒。洛克菲勒急于配成全器,托古董商以大洋14万购买器盖,但此时器盖已被湘军团长周磐抢夺在手,索要50万美金,二人协商未果,方罍始终未能完璧。
当时的段祺瑞政府亦获知方罍出土,曾“严令追缴”。周磐采取拖延策略,使中央政府和省政府的追缴均未成功,直至其被捕后,才主动献出方罍盖。从1956年至今,皿天全方罍之盖由湖南省博物馆保存。
洛克菲勒在获得器身之后,由于一直没有配上罍盖,于是将其出让,并流传到卢芹斋、姚昌复、包尔禄等多位20世纪初重要古董商及藏家之手,1961年,日本古董商浅野梅吉经手“皿方罍”,其子浅野刚将其著录于《中国金石陶瓷图鉴》。
其后又经过了一些古董商之后,被日本藏家新田栋一拥有,并于2001年交由佳士得拍卖,当时上海博物馆与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闻讯后,联合筹集一笔巨款前往美国参加竞买,但是被一位法国买主以高出中方近四成的价格将其竞拍而得,成交价达到了924.6万美元,创下了当时中国青铜器拍卖记录,被业界称为“青铜器之王”。迄今,该器仍保持着中国古青铜器在世界拍卖市场的最高成交纪录。
2014年3月19日,纽约佳士得拍卖行在公开拍卖皿方罍前一天发表声明称,中国湖南收藏家群体已向佳士得正式提出联合洽购皿方罍,佳士得经过与皿方罍当前所有者积极沟通,买卖双方达成协议,该器将捐赠给湖南省博物馆收藏。
湖南省博物馆2014年3月20日发布公开声明表示,在湖南省公私单位和热心人士的合力推动下,经佳士得与皿天全方罍当前所有者的积极沟通,以2000万美元的代价促成此青铜重器“身首合一、完罍归湘”。买卖双方于纽约时间2014年3月19日达成协议,皿天全方罍器身即将重归故里,与湖南省博物馆馆藏的皿天全方罍器盖合璧,并由该馆永久收藏。
2014年6月28日,结束了近一个世纪海外漂泊的商代青铜器皿方罍的器身与器盖在湖南完成合体,从此身首合一。
这个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历经了大半个世纪,我们自己的文物,到后来以这样的方法才能追回,这只是其中一件,又有多少件还流落在外呢?文物有价,文化无价,希望它们都能被好好保存,让中华文化的精髓不断传承吧。
注:皿天全方罍的回归之路摘自百度百科。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