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英成长 | 在漫漫长夜中飞翔,寻找属于我的星光——陈庭州(纽约大学)
![]() |
宣誓如下:以下的这一整篇文章可能没有什么逻辑以及时间顺序,是一篇想到了什么写什么的文章,但全部都是发自我内心的真情实感……
现在的我一个人蜷缩在家里客厅的沙发上,打着已经不那么熟练的中文,习惯了打一个逗号就加一个空格的我不停的按着删除键。眼前的电视刚刚播放完电影,面前的茶几上放着一盘刚刚洗好的草莓。圣诞假在家里开着空调,一切都是那么的安静,那么的舒适。美国申请季就这么悄无声息地出乎意料的画上了句号,此刻耳机里播放着陪伴我整个申请季最困难阶段的张韶涵的歌曲,我开始将整个申请季的心路历程写下来……
十二月十五日的凌晨,像是早已安排好的一样,我四点多早早地醒了过来,好像是命运提前将我特地叫醒好接受他的宣判。与此同时,邮箱的更新通知如期而至,NYU的ED decision放榜了。做好接受这一切的我已经准备好将Rejection Letter截图发在朋友圈并自嘲一番。当我点开了NYU Albert的网页,故作镇定地输入了用户名和密码,直到意识到手抖输错了密码才发现自己其实并不淡定。输入密码成功登陆,直奔decision页面,打开了decision letter,第一眼看见信的开头没有“congratulations”,微微一笑,心想,果然如此啊!并开始仔细阅读:“On behalf of the admissions committee, it is my honor and privilege to share with you that you have been admitted to…” 欸等等,admitted?!仔细看了三遍确认无误以后,第一件事是截图给老板,看看是不是阅读理解有误,与此同时叫来了同样因为担心焦虑而早早醒来的我妈。就这样,属于我的美国申请季画上了一个算是圆满但是略有草率的句号。
在上实剑桥外国语中学就读的我,高中一直接受着英国体制的A-Level课程的教育。与此同时,我的爸爸妈妈抱着一直以来的美国梦,给我一遍又一遍反复地说到去美国啊,美国好,美国教育特别棒,并且一直想让我转学到一家美国课程的国际学校学习。他们认为在现在这个学校申请美国大学一定不占优势。然而我在这个学校已经待了一个学期,并且在经历过那个感受很糟糕的外界号称神一样的初中学校后,十分抗拒转学这个想法。抱着一点点与爸妈较劲的心态,加上对我的学校不知从何而来的自信,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在美国申请上有所作为。当时并没有许多自己想法的我,就这么一味地听着爸妈说的美国比英国好的观念,自己也满脑子只有这个想法,抱着这股不知从何而来的冲劲学习,向美国大学方向迈进。从高一的暑假开始学习托福,高二的寒假开始学习SAT,我的脚步不算很快,我的进步也并不比别人来的显著。
而与此同时,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询问我为什么想要去美国而不是英国这个问题,可我并不能回答出什么所以然。渐渐的,我开始询问自己,对呀,为什么呢?为什么我在做这些事情呢?身边所有的同校同学只要把学校里的功课学好,并且参加英国的CIE统考就可以申请英国的大学了,而我要考托福、SAT,做活动,写许多许多的文书,选择比别人多的课程。为什么我因为自己莫名其妙的执着做那么多那么多的事情呢?突然意识到这一切的我仿佛晴天霹雳一般,仿佛突然意识到,这么多时间我怎么感觉像个智障一样?这是我的错觉吗?然后才惊觉,对于我自己的未来,我好像并没有自己做过充分的任何思考。然而需要做抉择的时刻来的很快,比我预想的要快了许多。与此同时,我们终止了之前一家认为不合适自己的留学中介,在英国统考和美国标化的双管齐下的压力下,抱着一丝希望我在7月份的时候来到了树英。
第一次到树英是一个炎热的暑假的午后,一家人匆匆赶到了欧江大厦,第一印象整体大楼画风老破旧,带着一点夏日炎热的烦闷,我们踏进了电梯。然而从电梯走出来跨入树英的那一刹那,迎面那一面布满了绿色藤蔓的墙映入眼帘,将整栋大楼带来的千篇一律又压抑的气氛消失殆尽。这是一个充满生气的地方,有着热情的老板,老师们,还有同学们。其实作为最晚一个加入这一届树英的我,对于眼前的一切还是十分陌生还有一丝的慌张,因为同一届树英的伙伴多多少少互相熟悉,从而让我对于融入这个集体产生一丝莫名的恐惧。其实我一直对于与陌生人,特别是一个陌生的团队交往在内心底最深处存在一定的不安和焦虑。所以当我知道来到树英以后的第一件事,也是我唯一一件可以预计第一次参与到的事情就是essay班的时候,我是带有一定抗拒的。一直以来对自己的性格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我表面上可以与人很快的自来熟,但其实真真的要与人打开心扉,我需要花很长很长的时间。所以对于去往美国读大学这件事情,我一直以来最大的顾虑便是人与人之间的打交道,因为飞快的生活节奏以及相对比较open的社交环境会让我感到措手不及,让我觉得作为一个内心深处其实不那么开朗的一个人很难融入这样的环境,也让我对于可能即将到来的四年的这样的生活从内心深处产生莫大的恐惧。我曾经甚至梦到过一个场景:一个人独自走在纽约的街头,任凭雨点打在自己的脸上,没有人关心我,没有人在意我的感受,在那天早些时候我在学校里的课上一个字也听不懂,没有人为我解答,同学们对我冷眼相待,老师也不见踪影;走到一个街区的时候突然有人拿着枪抢劫,所有人四下逃窜躲进了自己的房子里,可是我我处可去,我绝望的敲着一家家的门,然而没有人肯开门收留我…… 在睡梦中惊醒,虽然我清楚这个场景不会真实发生,但这确实就是我内心真实存在的恐惧被放大呈现出来的赤裸裸的状态。
于是带着这样子的一种心态以及暑假一早被叫起来的不爽,来到了essay E班,来到这个我感觉陌生的的树英。当天一早还因为一些些小意外(老板,u know what I mean~),我是最后一个到达教室的同学,在众目睽睽之下从教室最后走到第一排的座位上十分尴尬的坐下。哎呀,没想到第一次与大家见面就如此令人窒息哈。常规的自我介绍,小组讨论环节,预料之中的被老师宣布。内心深叹了一口气的我准备挤出了一脸笑脸参与到小组组员中的讨论中,这时候,我旁边的同学主动跟我搭话了,刘啭啭同学,就像她的名字一样,用她悦耳的声音热情的邀请我参与到讨论之中,并且主动与我分享她的故事,让我放下了心中的防线,我舒了一口气,心想这个场合好像也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糟糕哈。一组里的同学除了刘啭啭以外还有一对友爱的双胞胎兄妹廖宇泽廖宇欣,我们相处得十分愉快,中午还会相约一起点外卖点奶茶。就这样,对于树英的顾虑几乎是在来到essay班的第二天就打消了。Mentor们真的是我见过的一群最热情最负责最酷的人了,Sarah,Kerri,以及在我身上花了很多心思帮我的Serena小姐姐,素未谋面的我的oversee mentor Rebecca……很多很多在这里,我们会互相讲述各自的故事,让原本在我印象中可能会无比的brainstorming工作变得有了些许期待,这一个个故事也让我觉得在这里,树英的每一位成员,从同学们到导师们,都有着不一样的色彩和光芒。整个Essay班的学习过程是十分高强度而又枯燥的,活动列表,brainstorming的一稿稿成果,成绩填写……一切工作都要以最高的效率完成,老师们也会在一旁紧盯着保证以最高效率按时完成任务,让原本懒散无所事事的暑假第一次使我感到有事可做的充实感。虽然过程十分辛劳,但是一整天的工作下来,我都会不禁感叹我居然可以在一天的时间内完成那么多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Essay班的school research部分,真的是整个过程中对我来说最困难的一部分了。其实我一开始就从来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和准备,不像别的只申请美国大学同学那样在学校里或者之前在树英已经积累了相关经验,在英体制的学校里很少有机会可以接触这样的内容,也是我自认为自己身上最大的空缺之一,就是缺乏research方面能力。当Mentor给出同样的school research的procedure,好像我身边的所有同学都可以十分快速的心领神会,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解读一整个庞大而又繁杂的学校官网,从中提取出有效信息来填写在一张表格中,这些工作仅在一个下午就可以把一篇初具雏形的why essay呈现出来。而我在那段时间毫无头绪,看着周围的同学已经将一篇篇essay写了出来,而我连最基本的解读网站信息都无法完成,在原地踏步卡了整整两天的时间都毫无进展。在这整个过程中,mentor Serena小姐姐真的特别耐心,帮助我一步步地走出我的困境,她真的现身说法地告诉我什么是这个世界上最有耐心的人,对当时那个脑子不开窍的我,她始终没有放弃。我觉得在树英最大的收获是,所有的事情都是有自己亲历亲为,并且有十分专业的人指导,让自己真的觉得一切的成果都是在自己的努力下所完成的,即使过程可能十分漫长十分痛苦甚至很长的时间都毫无进展,但是当自己真正经历完成整个过程的时候,我会为自己感到十分自豪。
另一点十分值得一提的就是传说中的大家众所周知的树英的peer pressure。从踏进essay班的第一刻开始,沉重的peer pressure就时常将我压的喘不过气。确实,在这个人才云集的地方,我感到了差距。随便拉一个同学就有比我丰富得多的活动经历,高的让我望尘莫及的标化成绩和GPA,以及面对各种task的应变能力以及对这个一个社会话题所怀揣的思想深度等等……并且最可怕的是这些小伙伴时常还十分的谦虚,说着自己其实还好啦之类的……在这个地方最大的一个直观感受就是“我没有他们好“,这种感觉时常可以将我压的喘不过气。但是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当自己认清了”我没有他们好“这个事实并且欣然接受之后,我学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不受外界纷繁杂乱的困扰去认清自己,去认清自己是谁,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虽然这个过程有点漫长,可能几乎延续到了申请季结束前夕,我还在有意无意地跟别人去做比较-哎呀这个同学怎么那么快就把NYU的school research做好了;哎呀这个同学怎么KCL的offer那么快就到了;哎呀这个同学怎么那么快就把UC的package做好了,我还没有任何进展……这种无时无刻都存在我周围的peer pressure起初是施加在我身上,让我难受的一种压力;进而渐渐转化为一种工作下去的动力,但这种动力其实是没有长性的,因为久而久之就会发现这种动力的来源不明甚至有点可笑;这种状态有持续片刻之后会有一刻突然释然,在那一刻突然就想通了,觉得每一个人都抱着自己不同的理想,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志向,这就导致了所有人其实都是朝着他们各自的方向努力,从而每一个人的进度在绝对意义上并没有多大的可比性。这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很微妙的一种领悟,从而使我开始真正去思考我到底要的是什么,我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其实本来对于未来的志向一直感到十分模糊的我,是从来到树英开始才真真开始思考自己清晰的未来方向的,特别是美国方向的清晰目标,我之前没有花时间去深入思考过。然而来到这里之后,看到了各自有志向的大家,以及每天都要完成的成堆成堆的brainstorming和research工作,让我不得不开始审视自己,审视自己内心真正的诉求……这一切的潜移默化恰到好处而又十分微妙,essay班结束后,我的收获完全不仅仅是essay本身,最重要的是,对于自己的未来我有了一个相对清晰的轮廓了。在这一整个过程中,各个mentor在我的身上真的花了很多很多的心思,分析我的优劣,老板也真的会亲历亲为帮助我建立对自己逐步的认识,让我对于未来渐渐的不茫然了……
真正感受到树英这个个地方的温度和彻底地爱上树英,应该是去年的秋天吧。刚刚开学,随着学校高等数学课程的压力上来,加上学校考试的压力以及美国标化考试的压力双管齐下,已经忙活了一整个暑假的我有点无力招架,这是一段十分黑暗的日子,感觉自己的心态十分崩塌,每天在无尽的疲劳和无力中度过,仿佛一夜之间对所有事情失去了兴趣……对于这一段时间的心理状态在这里不想花很多篇章去提,仿佛是一场噩梦一般,梦醒了一切的黑暗也就随之烟消云散……但这段时间是我前所未有的状态,让我感到十分的措手不及。好在跟我的父母沟通后他们十分的理解我,也积极的开导我帮助我解决之一时期的情绪波动。在这一段时间真的特别特别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给予我的理解和帮助,对我提出的不管多无理的要求都会尽力配合我,完成度过这一时期,给了我永远不变的支持和爱。特别是我的爸爸,在这一段时间真的使尽了浑身解数帮助我,度过这一段本来压力很大的申请季,让我不至于在不好的状态下落下申请季太多的任务。这段时间其实最大的心理压力之一就是面对树英这些对我如此费心的各位:老师们、老板、大姐、颖杰老师………他们一直以来对我文书进度的关心以及各种跟进,让我在这一段其实十分力不从心的时间里过得十分纠结;一边不想辜负这么多人在我身上花的精力,让我想尽全力完成这些的文书;另一方面身体的状态实在是十分诚实反应出来越来越撑不下去……这就导致了自己陷入了一个奇怪的僵局——一边因为不想辜负老师们的心理,在申请群里一遍遍答应着文章马上会完成,一边对着电脑毫无精力以及思绪去完成文章……久而久之老师们可能也发现了我的状态不对劲。于是在十分不情愿的情况下我委托了爸爸与树英沟通我的状态。出乎我意料的是,所有负责我文书的老师们都十分理解我,对我没有任何的一丝丝的责备和放弃,让我心理负担卸下了一半。大姐也热心的和我谈了几个下午的心,让我逐步恢复状态。老板也是在百忙之中抽空帮我一项项过我申请的内容,帮我finalize我ED学校纽约大学的文书和long essay……这一些细节是我在当时没有力气顾及到的,但是在现在回头看,真的十分十分的温暖……作为一个十足的new-comer以及一个可以算上是拖延文书的“老油条”,大家对我没有一丝的怨言,尽全力帮助我,但也让我在同时力所能及的参与完成尽可能多的事情,让这一整个申请季不留下任何遗憾。我在这样的温暖下居然完成了许多许多我当时根本不奢求在那种状态下可以完成的诸多任务。
回望这一整个过程,我可以很自豪地说,这是属于我自己的申请季节,但也不仅仅属于自己,还属于老板,大姐,Sarah,颖杰老师,我的爸爸妈妈,以及每一个尽全力帮助我爱我的可爱的人们。这个申请季虽然十分劳累,有些坎坷,但是现在的我站在这个当下,回望着当时的自己,掂量着现在的硕果累累,内心充满着的是感激,感激当时没有放弃自己的我,感激给我无尽爱与关怀还有支持的父母,更要感谢对我如此费心的树英,是他们的存在给我这个坎坷而又不平凡的申请季增添了温度。美国的申请季也在NYU的ED offer的来临之际画下了句号。这个句号来临的比想象中的快些,也画下得异常深刻,异常的灿烂而又坚决。我始终相信,越是苦涩的淬炼,就越是发自心底,而结果也越是绽放的滚烫而又热烈。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