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王炜<江亭碑影>出刊发行 蒂尕字汉阳
昨天王炜老师寄来所撰《江亭碑影—陶然亭公园碑记》,打开包装静心拜读,读着读着不禁眼前一亮。众多碑帖文注,经王炜老师这么一考证、诠释,如拨云见日豁然明朗清晰起来。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随碑帖的缘由讲述的进展,均一一呈现在你的面前。
本书除了还原历史本来面目外,还填补、勘误了史学、资料中的某些误解欠缺。为还原这段即将烟逝的历史,王老师在寻觅挖掘的道路上,不知付出多少时间和精力。
经他手翻阅、寻觅,园中这些幸存碑帖拍成的照片,引经据典针对性地进行考识,并逐一拿出所找的资料进行佐证,并付梓成册回报给社会。
《江亭碑影》是本实用观赏学习的补充材料、是学术研究上,均极具价值资料教科书。从撰写、编辑、成册过程中,不难看出,王老师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不畏艰辛的学者精神,这点让我敬佩不已。
大量的碑、帖、纪略、考识、录文讲述了陶然亭几百年来风风雨雨;更反映再现当年慈悲院、陶然亭一代文人云集,好客集名流,栽花共胜游,文人墨客,吟诗赋唱的热闹场景。
图文并茂讲述的“经幢”,使我眼境大开,以往这种寺庙中常见的石雕建筑,原来一直误以为是“佛灯”。没想到这“灯”上,附集着这样多的佛教文化,看君一页话,知识会猛增。将此篇文章一细读,找回来的“慈智法号”,原来竟是这么回事。
普渡众生的佛教,真乃集原始佛教、部派佛教的小乘教,和观学派和瑜伽行派大乘教,即有即空,补着有,无二边,也叫空宗,总之博大精深高不可攀。
读了《江亭碑影》对“经幢”的考识,是种从无到有的飞跃,方知“经幢”是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而流传入世。随着时间流逝,“经幢”才逐步发展成现在,由座、身、顶三部分组成的石雕形式。还得知,绝大多“经幢”上,均刻有此经。
在唐代,此经译本较多,其中以罽宾僧人“佛陀波利”译本最为流行。此书较详细介绍了不空的译本:经文起首:“唐开元三朝灌顶国师和尚进试鸿胪卿开府仪同三司肃国公食邑三千户实封三百户赠司空谥大辩正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本书还加注道:阜成门外衍法寺的辽特建“尊胜陀罗尼幢”(1000),也是此译本。另外还得知不空是斯里兰卡人,自幼丧父14岁来中国,20岁在洛阳广福寺受戒出家。先后在洛阳、长安、武威等地译出《金刚定瑜伽真大教王经》。与玄奘、罗什、真谛称谓中国佛教史上的 “四大译师”。
《江亭碑影》还用一定篇幅,较详细介绍江藻、江蘩兄弟修建碑亭经过;以及从各史料中,查阅江家人况的记载。
为此王老师翻阅了大量的史料例:《龙岩县志》、《陆凉洲志》、《灵宝县志》、《汉阳县志》、《信阳州志》、《九江府志》、《福建通志》、《寰垣识略》、《燕都丛考》、《福广通志》、《湖广通志》、《云南通志》、《稀见地方志提要》等。
在浩瀚的史料中严谨寻觅,经过数年来考证和不懈的努力,王老师终于还原“江亭”的原貌,还编撰出相对集中、全面、详细的江氏家族脉系资料。填补勘误了,史料中的不少误解和空缺。
《江亭碑影》识考,陶然亭的创建者江藻:中说道,江藻在修筑陶然亭之前,曾修筑过,龙岩城清高山右新罗第一泉上的弥高亭。曾留有《弥高亭记》,可惜不得而见。现有位叫连云人,为此写了一首诗流传入世。
陶然亭的建亭时间,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康熙三十二年江藻在云南陆凉州,知州位置上擢升刑部江南司员外郎,次年转任工部郎中,督南窑厂务,修建陶然亭。考识引用了一定篇幅的《龙岩县志》影印照片。
考识,陶然亭改建者江蘩:九年后即康熙四十三年(1704)改建陶然亭‘撤亭而轩之’。康熙四十七年(1708)江蘩邀请,即将退休回家的礼部侍郎顾汧到陶然亭赏芍药顾汧激情中作“江补斋副宪招集陶然亭看芍药。”
同时还刊登了《灵宝县志》、《艺粟斋墨赞》、《重修灵岳庵碑记》的照片和碑帖,还列出了较详细的“江氏家族世系表”。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第一次上北京,就住在陶然亭附近。没事老往陶然亭公园跑,现看来,此园,是我北京去得最多的公园。由于当时年幼,对公园内的碑帖文字没往心里去,其印象还不及38次列车上,哪香喷喷的牛奶和面包呢。
陶然亭公园园内林木葱茏,花草繁茂,楼阁参差,亭台掩映,景色宜人。湖心岛上,有锦秋墩、燕头山,与陶然亭成鼎足之势。周围,有许多著名的历史胜迹。西北有龙树寺,寺内有蒹葭簃、天倪阁、看山楼、抱冰堂等建筑,名流常于此游憩。东南有黑龙潭、龙王亭、哪吒庙、刺梅园、祖园;西南有风氏园;正北有窑台;东北有香冢、鹦鹉冢,以及近代的醉郭墓、赛金花墓等。
这些历史胜迹产生年代多早于陶然亭,有的甚至早于慈悲庵,如今独领风骚要数陶然亭了。
该书以本书编委会的名义,在后记中写道:“本书特约原首都图书馆、地方志文献中心主任李任诚先生和首都博物馆学术委员秘书长、北京市文物专家组专家龙霄飞先生审稿,对他们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江藻妹妹江兰的后人张昌万先生提供家族资料......”
本书涉及内容多,人员面广;碑帖、图文多而且清晰。各种论句、论点交待清楚,脉络清晰逻辑性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历史研究参考书籍。有兴趣的朋友,自己去找“学范出版社”出版的《江亭碑影-陶然亭公园碑刻记》,慢慢拜读欣赏,细细去品味吧!
本书除了还原历史本来面目外,还填补、勘误了史学、资料中的某些误解欠缺。为还原这段即将烟逝的历史,王老师在寻觅挖掘的道路上,不知付出多少时间和精力。
经他手翻阅、寻觅,园中这些幸存碑帖拍成的照片,引经据典针对性地进行考识,并逐一拿出所找的资料进行佐证,并付梓成册回报给社会。
《江亭碑影》是本实用观赏学习的补充材料、是学术研究上,均极具价值资料教科书。从撰写、编辑、成册过程中,不难看出,王老师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不畏艰辛的学者精神,这点让我敬佩不已。
大量的碑、帖、纪略、考识、录文讲述了陶然亭几百年来风风雨雨;更反映再现当年慈悲院、陶然亭一代文人云集,好客集名流,栽花共胜游,文人墨客,吟诗赋唱的热闹场景。
图文并茂讲述的“经幢”,使我眼境大开,以往这种寺庙中常见的石雕建筑,原来一直误以为是“佛灯”。没想到这“灯”上,附集着这样多的佛教文化,看君一页话,知识会猛增。将此篇文章一细读,找回来的“慈智法号”,原来竟是这么回事。
普渡众生的佛教,真乃集原始佛教、部派佛教的小乘教,和观学派和瑜伽行派大乘教,即有即空,补着有,无二边,也叫空宗,总之博大精深高不可攀。
读了《江亭碑影》对“经幢”的考识,是种从无到有的飞跃,方知“经幢”是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而流传入世。随着时间流逝,“经幢”才逐步发展成现在,由座、身、顶三部分组成的石雕形式。还得知,绝大多“经幢”上,均刻有此经。
在唐代,此经译本较多,其中以罽宾僧人“佛陀波利”译本最为流行。此书较详细介绍了不空的译本:经文起首:“唐开元三朝灌顶国师和尚进试鸿胪卿开府仪同三司肃国公食邑三千户实封三百户赠司空谥大辩正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本书还加注道:阜成门外衍法寺的辽特建“尊胜陀罗尼幢”(1000),也是此译本。另外还得知不空是斯里兰卡人,自幼丧父14岁来中国,20岁在洛阳广福寺受戒出家。先后在洛阳、长安、武威等地译出《金刚定瑜伽真大教王经》。与玄奘、罗什、真谛称谓中国佛教史上的 “四大译师”。
《江亭碑影》还用一定篇幅,较详细介绍江藻、江蘩兄弟修建碑亭经过;以及从各史料中,查阅江家人况的记载。
为此王老师翻阅了大量的史料例:《龙岩县志》、《陆凉洲志》、《灵宝县志》、《汉阳县志》、《信阳州志》、《九江府志》、《福建通志》、《寰垣识略》、《燕都丛考》、《福广通志》、《湖广通志》、《云南通志》、《稀见地方志提要》等。
在浩瀚的史料中严谨寻觅,经过数年来考证和不懈的努力,王老师终于还原“江亭”的原貌,还编撰出相对集中、全面、详细的江氏家族脉系资料。填补勘误了,史料中的不少误解和空缺。
《江亭碑影》识考,陶然亭的创建者江藻:中说道,江藻在修筑陶然亭之前,曾修筑过,龙岩城清高山右新罗第一泉上的弥高亭。曾留有《弥高亭记》,可惜不得而见。现有位叫连云人,为此写了一首诗流传入世。
陶然亭的建亭时间,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康熙三十二年江藻在云南陆凉州,知州位置上擢升刑部江南司员外郎,次年转任工部郎中,督南窑厂务,修建陶然亭。考识引用了一定篇幅的《龙岩县志》影印照片。
考识,陶然亭改建者江蘩:九年后即康熙四十三年(1704)改建陶然亭‘撤亭而轩之’。康熙四十七年(1708)江蘩邀请,即将退休回家的礼部侍郎顾汧到陶然亭赏芍药顾汧激情中作“江补斋副宪招集陶然亭看芍药。”
同时还刊登了《灵宝县志》、《艺粟斋墨赞》、《重修灵岳庵碑记》的照片和碑帖,还列出了较详细的“江氏家族世系表”。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第一次上北京,就住在陶然亭附近。没事老往陶然亭公园跑,现看来,此园,是我北京去得最多的公园。由于当时年幼,对公园内的碑帖文字没往心里去,其印象还不及38次列车上,哪香喷喷的牛奶和面包呢。
陶然亭公园园内林木葱茏,花草繁茂,楼阁参差,亭台掩映,景色宜人。湖心岛上,有锦秋墩、燕头山,与陶然亭成鼎足之势。周围,有许多著名的历史胜迹。西北有龙树寺,寺内有蒹葭簃、天倪阁、看山楼、抱冰堂等建筑,名流常于此游憩。东南有黑龙潭、龙王亭、哪吒庙、刺梅园、祖园;西南有风氏园;正北有窑台;东北有香冢、鹦鹉冢,以及近代的醉郭墓、赛金花墓等。
这些历史胜迹产生年代多早于陶然亭,有的甚至早于慈悲庵,如今独领风骚要数陶然亭了。
该书以本书编委会的名义,在后记中写道:“本书特约原首都图书馆、地方志文献中心主任李任诚先生和首都博物馆学术委员秘书长、北京市文物专家组专家龙霄飞先生审稿,对他们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江藻妹妹江兰的后人张昌万先生提供家族资料......”
本书涉及内容多,人员面广;碑帖、图文多而且清晰。各种论句、论点交待清楚,脉络清晰逻辑性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历史研究参考书籍。有兴趣的朋友,自己去找“学范出版社”出版的《江亭碑影-陶然亭公园碑刻记》,慢慢拜读欣赏,细细去品味吧!
![]() |
![]() |
![]() |
![]()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