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文字认识蒋方舟。
睡觉前,在房间的书架上挑选了一本书来阅读。最近一直在看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但今天选了蒋方舟的《东京一年》,因为我想跟我的同龄人做下交流,看看我与她(代表同龄人)之间是否能够产生共鸣,是否与我与我妈或者我与长辈之间交流的感受不同,是不是真的存在代沟这个东西。
蒋方舟,1989年生于湖北襄阳。比我大一岁,目前我所在城市就在她出生城市的隔壁,2008年上清华大学,比我早一年上大学。这些是在《东京一年》序里读到的,说明我跟她的时代背景和成长历程很相似,当然她7岁就开始写作,从小出名了,而这一点我肯定是跟她不一样的。
从以前读过的地方开始继续读,读到的文字理解起来有点困难,比如她在57页写的:纳博科夫笔下契诃夫式的知识分子是这样一类人:他们集高贵情操和软弱无能于一身,这种情操到达人类所能及的最深层次,而同时他又无力将其理想和原则付诸行动,简直无能到了近乎荒谬的地步。我不懂她所指的人类所能及的最深层次是什么概念,她小小年纪就体会到了人类所能及的最深层次吗,对此我表示惊讶和怀疑。
读了两段正好这一章结束了,又从最前面开始读,一个晚上总共就读了大概2-3页,出现了2个“乌托邦”,不知道蒋想表达的是什么。
蒋方舟,1989年生于湖北襄阳。比我大一岁,目前我所在城市就在她出生城市的隔壁,2008年上清华大学,比我早一年上大学。这些是在《东京一年》序里读到的,说明我跟她的时代背景和成长历程很相似,当然她7岁就开始写作,从小出名了,而这一点我肯定是跟她不一样的。
从以前读过的地方开始继续读,读到的文字理解起来有点困难,比如她在57页写的:纳博科夫笔下契诃夫式的知识分子是这样一类人:他们集高贵情操和软弱无能于一身,这种情操到达人类所能及的最深层次,而同时他又无力将其理想和原则付诸行动,简直无能到了近乎荒谬的地步。我不懂她所指的人类所能及的最深层次是什么概念,她小小年纪就体会到了人类所能及的最深层次吗,对此我表示惊讶和怀疑。
读了两段正好这一章结束了,又从最前面开始读,一个晚上总共就读了大概2-3页,出现了2个“乌托邦”,不知道蒋想表达的是什么。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