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自己跑步时的挣扎表情,我也表示很无奈
跑步时,总不可避免地要经历许多不同的挣扎,这些个肉体或是内心的挣扎就会毫无遮掩地在脸上呈现出来。细细想起来,倒有些像是乡下逢年过节时才能见着的戏班子,虎着腰,挺着头,抹着脂粉,却又作怪似地扮着鬼脸,有笑容,亦少不得千姿百态的痛苦“挣扎”。这样一来,跑步的过程与这戏班子的演出倒有了相通之处。
当然,跑步过程中的姿态,总是因人而异。有人,全程下来始终面如桃花,仿在闺中笑;有人咬牙切齿,活像上战场;有人,前半程气定神闲,后半程却像是死过一回——脸色如白蜡。不一样的人,在奔跑过程中,有意无意便会显现出不同的状态。
自己当然不能发觉,旁人或是摄像机却可以轻易地记录下来。
我这人,大概就是属于前面气定神闲,后头咬牙切齿类型的。我妈便要说我:看着你跑的那么痛苦,都不敢直面看你的照片了。
我妈问“跑得累吧?”我总是回“不累啊,比耕牛砍柴轻松多了。”
所以,我总是想要在最后阶段刻意保持微笑,起码不能让自己的表情露得太狰狞,否则,看了我的照片的亲人朋友大概又会数落我:“咳,这累的,有啥好跑的!”如此,我便无法高谈阔论跑步的诸般好处了。
可是,没办法,无论我如何去伪装,抑或去强颜欢笑,勉强的东西总是不尽如人意。一次又一次,奔跑在后半程路上的我,总不免要露着痛苦的神情。
没辙,后来我便不掩饰什么了。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脸上无光也没关系,这才是真实的自己嘛。——我这样安慰自己。
其实,要想让跑步的时候表情不至于太难看,我觉得嘛跟咱们的跑量和跑龄是有关系的。
比如,我在2014年1月参加第一次马拉松时,临近终点时,我那表情“绝逼”是这世上最为令人深恶痛绝的,因为所有的苦头都呈现脸上了,令人发怵。那时,肉体的疼痛早已超过极限,心肺的不适也一直伴随左右。可是,没人能够帮助自己,终点就在不远的前方了,我一直这么对自己说着,可是每一百米的距离都仿若走了一个世纪。终点计时拱门终于出现在眼前时,我几乎都快哭了,强忍着身心最极致的苦痛,一步一挪地迈进着,生无可恋。

因此各位也看到了,我脸上的表情便是对自己痛苦的最好反馈。那时候对马拉松的认识基本处于幼稚园水平,根本没怎么训练,就盲目去跑,当时,能这么跑完我就已经心满意足了。那会儿真的无求其他,只是,根本没有想到会那么辛苦。
所以,经过这次的历练,有没喜欢上跑步说不清楚,但是想在下一次跑马时不出洋相,倒是真的。我便渐渐养成了隔天去外头跑跑的习惯。但2014年除了去福鼎跑了个半程,便没有去参加啥赛事。
2015年,跑量进一步提升,跑步过程中明显感到比过去轻松许多。但是,从他人拍得的照片还是清楚地看到自己后程奔跑时,仍无可避免地要露出挣扎的表情。不过,起码奔跑的时候不再有撕心裂肺的累了,这倒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这一年,前后参加了3场比赛,厦马、武夷山马拉松、福州马拉松,除了武夷山留下了张临近终点的照片外,其余奔跑过程中的照片都难觅踪迹。
2016年,奔跑过程的我,跑姿开始变得有模有样,虽然我知道跑步时难免会有节奏不对、呼吸不畅的时候,但是绝对不是因为跑不动而在奔跑的过程中露出痛苦的怪异表情。这会儿,我才渐渐意识到,如此频发的痛苦表情大概是我个人的一个基本属性,潜意识的就会让我摆出一副泰山压顶,心肺爆棚之“假象”,也颇不得已。
所以,无论是上半年的厦马、无锡马拉松,还是下半年的北马、福马,都不可避免地要龇牙咧嘴。
2016年参加了13场各项赛事,有留下图片的都是那样的状态,如有不是龇牙咧嘴的,必定是在刚开跑不久的那会儿,神情自然也会显得比较轻松。
2017年,跑步第四年的开启。第一站就要面对烈日炎炎的厦马,仍旧痛苦写于脸上,分外清晰。这一年,跑了17场各项赛事,真的是一年比一年多,但是,表情的变化似乎仍旧没改多少,仍旧像是被受了酷刑般面色狰狞。
所以,2018年的第一场赛事厦门马拉松,我决定戴着运动眼镜,痛苦的神情才终究没有被察觉出来,这一尝试效果甚佳。

为此我才知道,一切的痛苦并不在脸上,而在眼睛上。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果然没错。用遮蔽物掩饰后,瞬间觉得自己跑步的时候其实也可以很轻松。
虽然知道那只是表面上的轻松,但是我妈平常总要说“看你表情,就知道跑步太痛苦了”,所以,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告诉我妈:“其实,也并不是每一次都那么辛苦啦。”
当然,不辛苦是假的,要不闲着时去问问跑过马拉松的众多“受虐狂”们,问他们:“跑马拉松累吗?”
“我跑完,都想吃下一只大象了,你说我累吗?”
——那只能说明你饿啊……
“不是因为累成狗,谁会这样饿成球!”马拉松骨灰级“受虐玩家”义愤填膺地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