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静则智生,心乱则愚起
学生时办的身份证快到十年期限,去派出所换证,负责照相的小姐姐挺认真,不过出来的效果就呵呵了。
委实不能怪她,十年前后的照片差异,再次证明了时间是把杀猪刀。
佛家讲,相由心生。
这么说来,判若两人的,与其说是体重的增减、发际线的调整,不如说是内心的巨大变化。
量变产生质变。
熟悉的人,熟悉的事,我们往往难察变化。
直到某一个点,受惊艳或者惊吓,才恍然时间洪荒之力。
对待自己,更是这样。
体重是一口一口吃出来的,也是一次又一次懒惰堆积起来的。
心性影响了习惯,习惯影响着生活,而外貌就是窥见生活的一扇窗。
归根究底,心性潜移默化,点点滴滴,改变着外貌。
这就是所谓的相由心生,不是一个时间点的改变,是在一个时间点发现了长久以来的变化。
晚上回家后,用半小时抄写。
许久不用笔,骨骼经脉与笔不再和气,写的费力,字也难看。
除了日常的签字,名字写来顺手以外,其他的字,翱翔于脑海,调皮于笔下,难堪于外人。
所以即使与人通信,也不敢自己书写,还好文字不算苍白。
若以比喻,就是”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吧。
但这样的文艺说辞,也只是为了修饰不完美而已。
抄写的内容,除了自己从前的小诗以外,主要是自己喜爱的诗歌。
诗歌,在纸上为诗,在脑海为歌。
虽无音乐,其内涵韵律,可以脑补背景音乐;闭眼默吟,文字就在眼前翩翩起舞。
短短几百字,写着写着,手筋却疼,已发觉是用力过度,费劲而不讨巧。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用劲用力,下笔飞速,想起来似乎是高中时落下的毛病。
彼时不安分,早不温习,晚不作业,只觉得上课认真听讲,再自习就可以通透。
但学校的规矩是死板的,第二天要交作业时,只好借来别人的抄,争分夺秒之下,就形成了唯快至上的写字习惯。
幼年时练过的书法,也算是彻底荒废。
学生时毕竟天天用笔,等毕业了,工作有电脑,通讯靠手机,别说字荒废,连笔都生疏了。
莫名的,就是想到了相由心生,想到了字如其人。
字如其人,而相由心生,那也就是说“字亦由心生”。
那糟糕的字,是否体现着糟糕的心性?若要改善字,先要改善心。
如此想到,于是沐浴干净,点上线香,平静呼吸——再写,还是糟糕。
为什么呢?
十年来的工作,压力在心上烙了印,不知何时突然发觉自己有了一点病状,紧张时脚趾就会绷紧,越紧张越绷紧,直至疼痛抽筋。
祸兮福之所倚。
反过来,如果脚趾舒坦了,说明身体也是放松的,即表明心湖平静。
联想起来,如今足疗盛行,可能有我这种毛病的人,如过江之鲫。
甩开所有的形式主义,专注于内,把心放下去,让胃酸平静,让呼吸规律,让肌肉舒展……慢慢的,脚趾不再纠结。
这时再写字,一笔一划间,终于不再粘连,不再扭捏。
但一时不察觉,状态就又恢复了平常,字又糟糕了。
那就再调整,再写。
如此反复,身心疲惫,但抄写几首诗后,发觉心中的乱麻少了些纠结,晚上睡时梦魇也少来骚扰。
练字练心,其实是练心练字,练字是练心的手段之一,练心是练字的通途大道。
我从不真为字丑而羞愧,科技进步人们未必需要书写这项技能。
但想来这些年脾气越来越糟糕,心事越来越杂乱,心见于相:字的糟糕,貌的肥焦,或只是冰山一角。
这样想到,虽也常常反省,但忽略了心性,就是沙漠里放羊,大海里植树,终成竹篮打水的笑话。
心静则智生,心乱则愚起。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古人诚不欺我,怪只怪我太愚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