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与绿
(读林庚先生《青与绿》一文,觉得意犹未尽,也作同题聊以自嗨。)
如林庚先生所说,古诗中常以青说绿。如古诗十九首中的“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又,王之涣《送别》诗:“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青,青出于蓝,视觉上处于蓝绿之间,所以用起来,有时近蓝,有时近绿。这里只说近绿的一面。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青,东方色也。”并引《考工记》“东方谓之青。”东方指象春天,所谓东风,东皇,皆有这个意象。刘熙《释名》说:“青,生也,象物生时色也。”那么,青就是初春时的颜色了,即淡淡的绿色。所以能以青言绿。以青言绿,但青在蓝绿之间,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连系两种颜色,则绿可视为青之一端,趋于具体,天然二者就有笼统和具体的区别。大抵,当对象是点便说绿,取其具体,而当对象是面便说青,取其笼统。青乃成为绿的一种柔和的空蒙的状态,进而近乎为思维上的印象。青由此有一种广大恒久而静止的意味。绿具体,青抽象;绿强烈,青温柔;绿可动,而青则不可以。所以,“春风自绿江南岸”,用青字则不佳;而“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之句,不独因为音韵的关系,也因为汉地是一个较为广大的空间,这绿更近乎概念上的想象,成一种印象了,所以用青字相宜。一个准确的字词,和天气、环境、氛围、心情、印象都有关系,是一种直感的准确,有理性,但更向感性。理性是因为外物本来的状貌,越准确越好,而感性则是因为人物的观感,突出一种印象,合二为一才是优美的表达。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