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救命草24:车前草
车前草是植物中的“平头哥”——非洲蜜獾的拼死抗争精神既愚蠢又感人。你拿它们没办法。记得外婆家后边的土路上,总是有些车前草当着路中间骄傲地生长,被来往车辆压得稀巴烂。但过几天你会发现:它一瘸一拐地又长起来了。 开州午日车前子,作药人皆道有神。 惭愧使君怜病眼,三千余里寄闲人。 ——这是韩愈大弟子张籍收到开州韦使君寄的车前子后的答谢词。此草入药由来已久。《诗经》称其为“芣苢”,妇女们成群结队地唱着歌儿去采摘它,很可能是储备了做药。因为车前草生长的季节,万物旺盛,用不着非得用它当日常食物,晒干做药材或饲料的可能性更大些。

离《诗经》时代不算太远的东汉,有位功勋卓著的将军叫马武,是刘秀的得力臂膀。传说车前草之名即由他所定。因为有一次攻打北方羌族,部队受困,人畜缺水,马匹患尿血症。偏偏有几匹马不治而愈。马夫发现它们吃了一种草。马武问是什么草?马夫说就是车子前面那种。马武大喜,盛赞“车前草”,命令全军以它救急,走出了困境。 古代中医认为车前草确实可治疗淋浊、带下、尿血等病症,还有清热、明目、祛痰等功效。很多地区的人至今还喜欢将其当野菜吃。东北人看好每年五六月间的嫩车前草,方法很简单:沸水煮熟,凉水清洗后即可蘸酱吃。南方还有人喜欢将车前草与荷叶一起焙干捣成末,每天早晚当茶泡喝。另一位唐代诗人张祜生病时说:“坐拾车前子,行看肘后方。”看样子古代知识分子对车前子等野草的药用非价值常熟悉。 过去有经验的老农,会重复《诗经》妇女们的劳动。趁夏天车前草多,收集来晒干装进麻袋,冬天配饲料喂养牲畜——既是草料亦是草药。省得以后找兽医麻烦。宋代诗人邓肃《南歌子》中有句——驿畔争挦[xián]草,车前自喂牛。此“车前”或许就是指车前草吧?牲畜们有了各种草料兼草药调理,健康肥壮,那也是人世的幸福风景啊! 车前草广见于世界各地。五百年前的德国画家丢勒,作过一幅《大片草地》,车前草赫然在目。当时欧洲人称其为“百草之母”,据说主要是看重其药用价值。另外,车前草还被欧洲女孩子们用于占卜爱情。这一做法虽不见于中国古人记载,但《诗经》“芣苢”一章中,车前草也颇有点爱情的暧昧。晚清诗人谭献作了一曲《蝶恋花》,后半阕道—— 花发江南年正少,红袖高楼,争抵还乡好?遮断行人西去道,轻躯愿化车前草。 ——这便是说一位美女对情郎焦急的爱恋。 可现实中的车前草真的没有许多浪漫,就像非洲“平头哥”一样不屈不挠地,在马路中间与人和车抗争。它似乎永远不会有输赢感。它甚至不知道什么叫抗争。这就是车前草与“平头哥”们的可爱与伟大之处,值得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