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世界的尽头,关于冷酷的仙境
在组成村上春树的写作风格元素里面,有着不可缺少的现实魔幻这一要素,而这方面不可不提其的代表作《世界的尽头与冷酷仙境》。这本早在高一读过的一本书为什么现在又强烈的回想起来,原因之一在于发现周围的世界仿佛被这几天从不停歇的大雪覆盖的严严实实以至于人烟稀少恍若幻想乡,这世界于我而言和书中描写的那个被大雪覆盖的世界尽头产生了惊人的一致性。不只是环境实际,连同我的心也不可思议与故事主人公“我”产生共鸣。
书中“世界的尽头”是一个小镇,小镇上唯一的公共场所是一个图书馆,失去了心的“我”每日的工作就是在图书馆里读古梦,古梦存在于独角兽头骨中。书中的“我”是因为在现实中失去了大脑而被创造出另一个意识,这里的另一个意识主体暂且用“俺”来进行第一人称自述,也就是“世界尽头”的主人公,另一个意识主体的创造出的连带产物大概就是“世界尽头”,而那个真实存在的世界被村上春树赋予的名字是即是“冷酷仙境”为何冷酷?因为这里是现实,现实中有各种各样的压力,有着可遇不可求的人和事,这里什么都有,你缺少的,你渴望的,却又一无所有,因为你不一定得到的。为何又是仙境?因为在这里和世界尽头不一样的是“我”有心 只要有了心,就会有所期待,哪怕结果是失望,有了心,就会有想要争取的事物,哪怕现实残酷不堪。世界尽头啊,那里必须抛弃心和影子活着,剩下的唯有巨大的图书馆和古梦和一个陪着“俺”的女孩。“俺”在故事的最后放弃抛弃影子永远存留在世界尽头而回到冷酷仙境,这个结局和以前村上春树在其他小说中主人公面对现实表现出的消极逃避选择不一样,表现出了丝毫不畏惧现实的一种积极向上,虽然只有那么一点点,但从这开始到之后的舞舞舞,村上春树越来越趋向于用现实和心作为武器去抵抗现实中的残酷以及去应对接触社会时产生的自我的不被接纳感以及不被认同感。回想从高中开始读村上春树,从青春三部曲到《舞舞舞》再到《海边卡夫卡》,从《挪》到《1Q84》再到《世界的尽头与冷酷仙境》。
到了现在,我平常到了一种用了小半个青春去读懂一个作家的美妙,所以,在读过许多其他日本作家欧美作家之后读再村上春树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嗯,其他作家的优秀作品也很多,但读村上春树,这是在读我自己”的感觉。
最后,读村上春树带给我的除了文学作品鉴赏能力之外,更珍贵的是那种就算明知道人生就是不断的寻找,失去,最终求而不得,但我是不还是可以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世事无常的人生。
这里是现实,是冷酷仙境,但我有想要完成的很多事,还有一个期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