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司马穰苴列传》:司马兵法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若夫穰苴,区区为小国行师,何暇及《司马兵法》之揖让乎?”司马穰苴本名田穰苴,齐景公时,他受命整饬军队,维护军法,“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便出自他的口中。他还亲自振恤兵士,鼓舞士气,使得齐国军队奋勇作战,威震晋燕,收复失地。后来穰苴被尊为大司马,齐威王在追论《司马兵法》时,将田穰苴的兵书也附在其中,合称《司马穰苴兵法》。从时间上看,这位大军事家司马穰苴比孙武还略早一些。《司马兵法》据说是出自姜太公之手,之后由历代的司马(商周时期的司马一职差不多是现代的国防部长)添补自己的思想而形成的兵法总集。因此,太史公认为《司马兵法》蕴藉深远,即便是夏商周三代的战争,也不能完全体现其中的奥义。相对地,太史公觉得穰苴之名附进《司马兵法》实在是不合适,因为田穰苴并没有才能去匹敌那么多司马的军事思想。遗憾的是,《汉书·艺文志》记载《司马兵法》共155篇,大都亡佚,流传至今的只有5篇。这5篇分别是《仁本》、《天子之义》、《定爵》、《严位》、《用众》,其中哪些是出自司马穰苴之手,现在也没有定论。虽然太史公觉得将司马穰苴的兵法附在《司马兵法》里面是过于推许穰苴了,但他实际上还是肯定了司马穰苴的价值的。《史记·太史公自序》里写到“自古王者而有司马法,穰苴能申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