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为爱而生
琼瑶又发文了。
她的家门口频繁遭醉汉乱涂鸦,她多次拨打市民专线,没有得到解决办法,无奈之下,她在脸书求助:“清理要排队,清理完第二天又是这样子,谁能教教我怎么办?”
遭受涂鸦的是琼瑶与老公平鑫涛的住宅——可园,对她而言,意义珍贵,“可园,这不止是一幢房子,一个花园。更是我心灵的休憩,不再流浪的保证。”

1979年,琼瑶和平鑫涛结婚。隔年,琼瑶买下土地,开始兴建可园,她的很多作品都是在这里创作的。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可园是平鑫涛为琼瑶打造的世外桃源,每一处微小甚微的设计,都仿佛是爱的表白:
卧室是相连的两间,因为琼瑶喜欢独居;
琼瑶爱花,所以她的化妆间常年有鲜花摆放,为了不让她见到花凋谢的样子,平鑫涛总是趁她不在时更换。院子里也种了很多鲜花,让她闲暇时可以赏花;
可园那座古色古香的凉亭上安着纱门,原因是平鑫涛怕她在里面写稿被蚊子叮;
可园中设有画室,因为琼瑶喜欢作画,可以在写作之余画上几笔;
她喜欢打保龄球,平鑫涛就给她在家盖了保龄球馆;
她曾经和女演员在饭店里打电动游戏,她玩得很开心,平鑫涛很快就买了4台一人高的街机放在家中;
楼里还有一间电影院,每天睡前他们要一起看电影。曾改编成电影的《却上心头》,据说就是他们在看电影时,平鑫涛睡着了,琼瑶听着他的呼声,觉得这就是“幸福的声音”,从而创作了这部作品。

有人说,因为平鑫涛的宠溺,琼瑶才会一直有一颗drama的少女心,为爱成疯成魔。其实不然,琼瑶本就是为爱而生。她在新版全集《琼瑶·光影辑》的自序中写道:“我坚信人间有爱,我为情而写,为爱而写,写尽各种人生悲欢,也写到‘蜡炬成灰泪始干’。”她说,爱情在她的生命中一直都是主宰,为爱而生,是她对自己下的批注,“这儿这个「生」字,指的不是「生命」,而是「生存」。”
你不懂月亮,我不懂你
16岁时,琼瑶发表小说《云影》,当时的笔名还是心如;25岁时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窗外》,这部作品带有半自传的性质,里面有琼瑶的初恋,“在写《窗外》以前,我尝试过很多长篇的题材,写了《烟雨蒙蒙》的第一章,写不出第二章。也写了许多其他的第一章,就是写不出第二章。总觉得心头热烘烘的,有件心愿未了。最后,我决心写《窗外》,那是我自己的故事,是我的初恋,这件恋爱始终撼动我心,让我低徊不已。我终于醒悟,我的第一部长篇,一定要写我最熟悉的故事,我最熟悉的故事,就是我的故事。”

在窗外中,琼瑶将自己所理解的爱情的模样通过江雁容的视角展现给读者:浪漫唯美、百转千回、离经叛道、奋不顾身。
江雁容爱上了比她年长十几岁的国文老师康南——儒雅、文艺、体贴,是她心之所向的soul mate.但这样惊世骇俗的恋情注定不被世俗接受,江雁容最终在父母的压力下妥协,选择了世俗眼中那个合格的男人李立维成婚。
江雁容成了李太太,需要洗衣做饭,精算开支,照顾酗酒晚归的丈夫的李太太。他并不是一个坏男人,朋友有难,他会第一时间跳出来帮忙,但这种热情却一丝用不到太太身上,这让身在病榻的江雁容时常想起康南:如果他在,我绝不会是如此境地。
两周年的结婚纪念日,夫妻俩请弟弟和妹妹看了一场电影。回家后,李立维要江雁容早点睡觉,她却去看月亮了。她说他不懂月亮,他说我不懂你。
他们最终劳燕分飞。
这部作品让琼瑶名声大噪的同时,也给她带来诸多麻烦,因为太过写实。
琼瑶母亲大骂她:“我生你养你育你,竟换得你用这种方式来报答——你写了一本书来骂父母!”
琼瑶当时的丈夫庆筠,逐渐染上酗酒赌博的恶习,还在报刊上揭露《窗外》是她的自传。在争吵中,琼瑶提出了离婚。
琼瑶和江雁容有相似的爱情轨迹,但不同的是,在爱情中,她比自己笔下的这个姑娘,更加浓烈,更加一往无前。
我和他之间,从没签约和授权
她和平鑫涛恋爱期间,曾提出过分手。他们曾在车上提起过这件事,平鑫涛问她是否真的要分手,她回答是。平鑫涛将她赶下车,把车子朝悬崖里开,琼瑶大惊,扑到引擎盖上拦着他。两人抱头哭泣,和好如初。

这和让人撕心裂肺的琼瑶剧如出一辙,这是现实中琼瑶的爱情。
出演过多部琼瑶剧的马景涛透露过,琼瑶对爱情是非常浪漫的,她曾经卷了一封长信给平鑫涛,让他慢慢打开,最后只有三个字——我爱你。

就连出版授权这样严肃的事情,也能被琼瑶诠释成爱的表白。
当两岸交流之后,琼瑶才发现大陆早已有了她的小说,因为没有授权,出版得十分混乱。1989 年,她开始整理自己的作品“全集”,分别授权给大陆的出版社。台湾方面,仍然是鑫涛主导着她的全部作品,但没有任何白纸黑字的授权合同。她说,爱不需要签约,不需要授权,我和他之间也从没签约和授权。
有人说,琼瑶的爱情观不正,不切实际,她宣扬的爱情就是大吼大叫、大吵大闹、大喜大悲,其实这是以偏概全,也是影视化的人物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的原因,细读琼瑶的一些作品你会发现,很多时候,她在爱情中表现的价值观与道德观是很传统的,比如《几度夕阳红》。
在这部小说中,她依然歌颂爱情,男男女女奋不顾身地追求爱,但最终没有超越传统伦理道德的规范,故事中的李梦竹还是选择留在杨明远身边。有人评说《几度夕阳红》,“使我们想起了曹禹的《雷雨》,似乎她从这里找到了模拟的对象。”
而《几度夕阳红》的书名出处,也非常传统文学,源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卷头词:“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与其说琼瑶对爱的追逐是浓烈的,不如说是细致的,甚至是精致的。对爱,她没有办法风轻云淡。她也很幸运,遇到了满足她对爱情所有幻想的那个人。
她希望爱情是相濡以沫,无微不至的,平鑫涛就竭尽所能地陪伴着她。她和演员吃饭,他陪着,在席间给她夹遍每一道菜;演员状态不好,琼瑶开解到深夜,对方要烟抽,她点头应许,平鑫涛立刻起身去买。琼瑶爱浪漫,他就坚持写情书,从年轻一直写到老,七八十岁了,写卡片还要叫她“亲爱的老婆”。

世界上那个最爱她的人,不记得她了
情痴如琼瑶,她习惯了给作品中的男男女女设计爱情的结局,也执意要给自己的爱情提前撰好落幕——殉情。
2013年,她和平鑫涛开始讨论这件drama的事情:“你比我大11岁,可能你会走在我前面。你走在我前面之后,我不见得还能够单独活下去。我们可不可以浪漫一点,定一个日子,什么时候活够了,我配合你的时间,一起到一个山明水秀的地方,或者是到我们以前去过的地方。我们就自我安乐死。”琼瑶不再是那个怀春的少女,但她的浪漫情结一点也没有老去。
平鑫涛起初拒绝,但琼瑶很决绝,“这个一定要做”。他拗不过她,最终妥协,定了个日期,却再没有提起。
但琼瑶记得,她不断地提起这个有些疯狂的约定。
“我们有个约定你还记得吗?”琼瑶问他,“我们不是要一起去死吗?”
平鑫涛决定和妻子严肃地讨论这件事,“人生于自然死于自然,这才是正确的方向。我最不放心的就是你。万一我先走了,你可能会选择一条不归路。我不要你做这样的选择。”
在平鑫涛的坚持下,琼瑶接受了自然死亡的观念。
但,她不能接受丈夫忘记她。
平鑫涛得了血管型失智症。
琼瑶问:“这就是他人生最后的一站了,是吗?”
“是。”
她问:“他最后会把他生命里所有的人和事都忘掉,是吗?”
“是。”
她又问:“他会最后忘掉我吗?”
“不一定。”
她的爱情要落幕了,却不是以她书写的方式。

她每天问平鑫涛三个问题:
你好不好?
你有没有不舒服?
以及,你还爱不爱我?
平鑫涛回答,爱。
有一次,她换了问题:“有一个人,名字叫做琼瑶,你知道她吗?”
平鑫涛回答,不知道。
琼瑶写下了当时的感受:“刹那间,四周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天地万物全化为虚有。”
平鑫涛说,自己一生贫苦,立志要成功,所以工作得像一头牛,“牛”不知道什么诗情画意,更不知道人生有“轰轰烈烈的爱情”。直到他见到琼瑶,这头“牛”突然发现了他的“织女”,颠覆了他的生命。自此,他对她无微不至,让她活在自己建筑的爱情城堡里,不容许任何人侵犯。
现在,她的“牛”倒下了,爱情世界也随之一点点坍塌。她想“挽住时光不许动”,却只能“忆当时初相见,点点滴滴成心疼”。
琼瑶即将迈入80岁了,这位生于战乱,尝尽颠沛流离之苦的老人,感恩上苍没有让她因战争、意外、病痛等原因离开。耄耋之年,她郑重地为自己写好了身后事:无论生什么重病,都不动大手术、不送加护病房、绝不能插鼻胃管,各种急救措施也不需要,只要没痛苦地死去就好。她希望在人生的最终章,以浪漫的方式——花葬落幕,“生时愿如火花,燃烧到生命最后一刻。死时愿如雪花,飘然落地,化为尘土”!
琼瑶是为爱而生的作家,她为爱奋不顾身,也为爱笔耕不辍。她的笔下,充满了青春、浪漫、离奇、真情……这些故事曾经让她“绞尽脑汁,费尽时间,甚至心力交瘁,从朝朝暮暮写到岁岁年年”。她希望读者能够在她的书中看到什么是爱,“我一直觉得,人类,只要互相有爱,任何战争都不会发生!只要互相有爱,就有一切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