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成李诞的灰色,保留许知远的白色。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十七酒】
我想不少人是因为《吐槽大会》认识到李诞,查了下百度百科,李诞是作家,也是脱口秀演员,很奇怪,看似两种完全对立的职业,一种严肃正经,一种善插科打诨。
实话说,因为李诞参加了《十三邀》,我才初识这档访谈节目。
《十三邀》由许知远主持,主要形式是访谈,邀请各行各业的人物。其实国内有很多访谈节目,我熟知的就有《鲁豫有约》《非常静距离》,《十三邀》不同于一般的访谈节目,不请流量明星,不炒热度,而是在真实的探讨人性。也许这就注定它的不瘟不火。节目中,有很多尴尬,停顿,许知远像一个笨拙的小孩,一直在不断的追问,这个时代为什么这么浅薄。
这档节目,我追了马东和李诞这两期,看下来会发现,很真实,不管是两个人坐在不同的,喧闹的小馆子,喝着酒,还是在书店,侃侃而谈,李诞和许知远用自己的价值观,态度来交流,用各自的人生在探讨人性。
在长达好几小时的交流中,会发现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态度。
李诞给大家的印象应该就是《吐槽大会》那个插科打诨的脱口秀演员,节目中提到,有意思的是,他微博上置顶的一句话是“人间不值得”,他坦诚,他是个极度悲观主义者,但做的行当是逗人笑的脱口秀演员。李诞节目中念叨最多的是“我要赚钱”“我是个艺人”。我觉得一句话很贴切,就是被社会驯化了,许一直追问,为什么这么容易就被驯化了?李诞没回答,我想就是两个字,现实。
许知远是典型的知识分子,他不明白为什么大家会喜欢吐槽?这种戏谑,消解的语言表达方式,他反对现实过娱乐化。在和李诞长达几个小时的对话中,似乎所有的问题都直指一个核心,“你背叛真实的自己,你快乐吗?”因为在他看来,李诞应该回到文艺青年的道路,跟他一样,去批判现实社会,而李诞没有,他很费解。
三四个小时的对话,感觉许知远作为知识分子,充满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他固执甚至有点极端的坚持自己的那一套,他的自洽是建立在理想中的,或者说书中的。脱离社会,虚无缥缈的。因为我们大多说人更是李诞那种人,必须被社会规训,李诞说“人是为别人活的,你充分的自洽,完全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你就死了。”“如果我完全做自己,我一个人回到内蒙,搭个小屋,喝着几块钱的啤酒,我也能过,但是我不能。“我们普通人的行为是打上社会烙印的,我们没有知识分子想的那么庸俗,只是我们必须得适应社会,陶渊明“不为三斗米折腰”,但也不能说“为三斗米”折腰的我们就是庸俗的。许老师渴望从李诞身上找到答案,但是好像没有,也许下一期,他还是会皱着眉头,问我们这个时代为什么这么浅薄。
“ 如果我们完全缺乏思考的话,就会完全沦为信息烟尘的俘虏,当一个兴奋点出现的时候,所有的人像风暴一样用过去,然后风暴过后,寸草不生,然后就寻找下一个风暴口,这是无规则社会,也是信息社火的特点,所以我们要有不同个性,不同价值观,不同思维方式的绿洲,他们会抵御这些沙暴,当很多这样的绿洲出现的时候,仍然会有风,但是可能会更轻一点。”节目的结束语。我支持我们得独立思考,但是质疑脱离社会的理想主义。保持许老师的“真”,活成李诞的“现实”也许时我们最好的状态。
看多了被过度包装的综艺节目,偶尔换个口味,很多人说,看完了也说不出什么,但我知道和我看之前不一样。不妨试试。
End
说明:文章标题摘自公众号“我要what you need"推文中的留言,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我想不少人是因为《吐槽大会》认识到李诞,查了下百度百科,李诞是作家,也是脱口秀演员,很奇怪,看似两种完全对立的职业,一种严肃正经,一种善插科打诨。
实话说,因为李诞参加了《十三邀》,我才初识这档访谈节目。
《十三邀》由许知远主持,主要形式是访谈,邀请各行各业的人物。其实国内有很多访谈节目,我熟知的就有《鲁豫有约》《非常静距离》,《十三邀》不同于一般的访谈节目,不请流量明星,不炒热度,而是在真实的探讨人性。也许这就注定它的不瘟不火。节目中,有很多尴尬,停顿,许知远像一个笨拙的小孩,一直在不断的追问,这个时代为什么这么浅薄。
这档节目,我追了马东和李诞这两期,看下来会发现,很真实,不管是两个人坐在不同的,喧闹的小馆子,喝着酒,还是在书店,侃侃而谈,李诞和许知远用自己的价值观,态度来交流,用各自的人生在探讨人性。
在长达好几小时的交流中,会发现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态度。
李诞给大家的印象应该就是《吐槽大会》那个插科打诨的脱口秀演员,节目中提到,有意思的是,他微博上置顶的一句话是“人间不值得”,他坦诚,他是个极度悲观主义者,但做的行当是逗人笑的脱口秀演员。李诞节目中念叨最多的是“我要赚钱”“我是个艺人”。我觉得一句话很贴切,就是被社会驯化了,许一直追问,为什么这么容易就被驯化了?李诞没回答,我想就是两个字,现实。
许知远是典型的知识分子,他不明白为什么大家会喜欢吐槽?这种戏谑,消解的语言表达方式,他反对现实过娱乐化。在和李诞长达几个小时的对话中,似乎所有的问题都直指一个核心,“你背叛真实的自己,你快乐吗?”因为在他看来,李诞应该回到文艺青年的道路,跟他一样,去批判现实社会,而李诞没有,他很费解。
三四个小时的对话,感觉许知远作为知识分子,充满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他固执甚至有点极端的坚持自己的那一套,他的自洽是建立在理想中的,或者说书中的。脱离社会,虚无缥缈的。因为我们大多说人更是李诞那种人,必须被社会规训,李诞说“人是为别人活的,你充分的自洽,完全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你就死了。”“如果我完全做自己,我一个人回到内蒙,搭个小屋,喝着几块钱的啤酒,我也能过,但是我不能。“我们普通人的行为是打上社会烙印的,我们没有知识分子想的那么庸俗,只是我们必须得适应社会,陶渊明“不为三斗米折腰”,但也不能说“为三斗米”折腰的我们就是庸俗的。许老师渴望从李诞身上找到答案,但是好像没有,也许下一期,他还是会皱着眉头,问我们这个时代为什么这么浅薄。
“ 如果我们完全缺乏思考的话,就会完全沦为信息烟尘的俘虏,当一个兴奋点出现的时候,所有的人像风暴一样用过去,然后风暴过后,寸草不生,然后就寻找下一个风暴口,这是无规则社会,也是信息社火的特点,所以我们要有不同个性,不同价值观,不同思维方式的绿洲,他们会抵御这些沙暴,当很多这样的绿洲出现的时候,仍然会有风,但是可能会更轻一点。”节目的结束语。我支持我们得独立思考,但是质疑脱离社会的理想主义。保持许老师的“真”,活成李诞的“现实”也许时我们最好的状态。
看多了被过度包装的综艺节目,偶尔换个口味,很多人说,看完了也说不出什么,但我知道和我看之前不一样。不妨试试。
End
说明:文章标题摘自公众号“我要what you need"推文中的留言,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