怠之殇—论宋朝施政之弊(二十三)
![]() |
最后的赌博
对于宋帝国,对于宋太宗本人,甚至对于汉民族的兴衰荣辱而言,
这是一次不能输,也输不起的赌博。
对于这次赌博,有些人知道,赢不了,但是又不敢明着告诉宋太宗你是个傻缺,只能绕着弯说。
比如说老善人宰相李昉。
他说,太宗这次出兵,是效法汉唐隋炀帝征伐高丽之故事,草率之下,倾国之兵出动,怕是没有好结果。
赵光义理都不理。
雍熙北伐是宋朝历史上一段非常时期,非常到什么程度呢?
整个战争的策划、进行、部署等等这些事情,当朝宰相没资格参与,沙场宿将,比如曹彬、潘美、杨令公等等,只有听话打仗的份,也没资格参与,
和宋太宗一起的所谓真正的核心决策层,参谋本部的成员,一律都是柴禹锡,王显,张镕这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货色。
还有些人,知道赢不了,而且会输的很惨,仗义执言,但是赵光义不听。
比如说赵普,已经六十多岁的老宰相,在洛阳听说太宗要对辽国用兵的消息,痛心疾首。
抓紧写了一篇文章递给朝廷,说此战多危,不能继续。
宋太宗看见了,丢到一边去了。
说到底,雍熙北伐就是宋太宗一个人在赌,这是他此生最大的,也是最后一次赌博。
如果不赢,那就彻底玩完。
在赌博真正到来的时候,宋太宗和他的参谋们,还是动了许多脑子的。
再一次强调,我们绝对不能因为宋太宗这个人很混蛋,就否定了他所有的想法和决策。
就这次北伐的战略上看,宋朝虽然不一定有十分的把握,但是至少具有相当的合理性。
辽国主少国疑,太后和情人摄政,政局不稳是肯定的。
宋朝这边,算得上是兵强马壮吧,几年没有用兵,养精蓄锐,至少可以一战了。
具体到战术上,宋太宗的选择,也是没有大的问题的。
上次在高粱河之所以吃亏,是因为宋朝几十万大军在人困马乏,军心不稳的情况下,会攻幽州一城几十天,最后被辽国人钻了空子。
这次,宋太宗和参谋们充分吸取教训,要把这个坑挖回给辽国人。
在谈具体战术之前,我们要先讲清楚一个地理概念,
所谓幽云十六州,在我们的俗称上,是一体的;但在地理上,并不是一个整体。
这个位于长城以南,拒马河和黄河以北的堪称汉民族生命线的区域,其实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分别是山前七州,和山后九州。
山是太行山。
山前七州大多数位于河北省;山后九州大多数位于山西省。
无论宋朝还是辽朝,在山前和山后都有相对独立的军事部署,或攻或防,从来都是分开谈的。
而目前辽国展现给宋朝的态势是,
山前七州的军事实力要强于山后九州。
山前七州的守卫者是辽国战神,南院大王耶律休哥,军队自然是耶律休哥的南院军。
至于山后九州,辽国的军队则以杂牌军为主。
上次雁门之战,和潘美、杨继业对位的,就是十万不太正规的,多民族合一的杂牌军队。
结果一战溃败,两位主帅一死一被俘。
基于这一点,宋朝决定,分兵攻取。
宋朝这次调集了全国的精锐部队,全国的军事精英,全国积攒多年的粮草、物资。
不成功,便成仁。
这次如果不成功,怕连仁也成不了了。
一句话,必须赢。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宋太宗决定,分兵四路,讨伐辽国。
东路军――命天平军节度使曹彬为幽州道行营前军马步水陆都部署,河阳三城节度使崔彦进为副,内客省使郭守文为都监。部下有名将傅潜、李延斌、马正、卢汉贇、杨重进、范廷召、李继隆、薛继昭、史珪、刘知信、符彦寿、贺令图等。
另派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彰化军节度使米信为幽州西北道行营马步军都部署,汾州观察使杜彦圭为副,蔚州观察使赵延溥、指挥使张绍、引进副使董愿为都监。部下有蔡玉、韩彦卿、窦晖、曹美等。
曹彬部与米信部同出雄州,直取新城(今河北新城东南)、涿州(今河北涿州);
中路军――同在21日,赵光义命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静难军节度使田重进为定州路行营马步军都部署,右卫大将军吴元辅、西上閤门使袁继忠为都监,部下有高琼、张承俨、安得祚。中路军自定州北上,出飞狐口(今河北涞源)攻辽;
西路军――24日,命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朔诸州行营马步军都部署,云州观察使杨业为副,西上閤门使王侁及军器库使、顺州团练使刘文裕为都监。出雁门关,直取辽境云州(今山西大同),与中路田重进汇合,然后挥兵东进,从北面会攻幽州。
一句话,全部的名将,全部的精锐部队,全部的能量,一次性跟辽国决一雌雄。
千百年之后,当很多事后诸葛亮在知道结果的情况下,去品评雍熙北伐的时候。
最常用的段子之一就是:为什么要分兵进攻,给了辽国人各个击破的机会。
赵二真是个军事白痴啊!
赵二是个军事白痴,这没错,但是在分兵这件事上,就战术本身而言,宋朝是没有问题的。
前面说过了,
目前辽国展现给宋朝的态势是,
山前七州的军事实力要强于山后九州。
山前七州的守卫者是辽国战神,南院大王耶律休哥,军队自然是耶律休哥的南院军。
至于山后九州,辽国的军队则以杂牌军为主。
所以,宋朝的战略选择是,用一只军队拖住山前七州耶律休哥的南院军,用两只军队去对付山后九州的杂牌军。
等山后九州全部占领以后,宋朝的中、西两线军队绕过太行山,到山前和东路军会师,三大主力进攻幽州。
当然,速度要快,只要能在辽国援军到来之前,三路大军集结完毕,那就是劳师远征的辽国军队和已经取得大捷的宋朝倾国之军对决,辽国必败无疑。
所以,在具体的人员部署上,也是很有讲究的。
曹彬是宋朝第一名将,无论后世怎么看他,在那个时代,曹彬无论在宋朝人还是辽国人心中,那就是战神。
让战神带着数量极为庞大的东路军(加上米信的部队数量可以达到二十万),从拒马河渡河,攻略山前。
但是,打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不能再急于进兵了,只要堵在耶律休哥面前就可以了。
让耶律休哥进退维谷。
出兵,对面是曹彬二十多万大军,刚正面没把握,去救山后九州,曹彬会进攻幽州。
不出兵,那就等着田重进和潘美把山后九州全部砸烂,来山前和曹彬会和吧。
而潘美,杨继业,这是宋朝军人心目中真正的战神,真正的战斗力,锐利无边。
让他们去攻城略地再好不过。
而且这俩人长期驻扎在山西,对山后九州地形、辽国的部署再熟悉不过,让他们去攻略山后。
中路的田重进两边策应。
宋太宗和参谋团成员想了又想,算了又算,这是目前宋朝能打出的也许不尽然是最好,但大概是最合理的牌了。
如果没有任何意外的话,
这次决战的战局应该是这样:
耶律休哥不敢动弹,看着山后九州一一陷落,辽国人本来就因为主少国疑,面首乱政引发的人心不稳、军心不稳也会更加严重。
就算辽国大本营还和上次一样,紧急组织斡鲁朵驰援幽州。
等它们到了幽州,搞不好十六州已经丢了十五州了。
一方是军心不稳,人心不稳,连战连败,加上千里驰援。
一方是兵精粮足,名将荟萃,连战连胜。
胜负还需要打吗?
退一万步说,就算辽国人还能打,宋朝连战连捷,幽云地区的汉人,还会站在辽国人那一边么?
一句话,兵贵神速,一定要尽快的实现战略意图。
宋朝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干的。
公元986年三月,雍熙北伐开始。这场决定汉民族命运的决战,就这样打响了。
战争的开局,完全符合宋太宗的预期。
三月初五日,战争在东路率先打响,曹彬率领的东路军当天攻破了固安县城,八天以后,东路军攻破了涿州。
攻下涿州以后,曹彬按照战前部署,东路军按兵不动。屯驻在涿州,堵在耶律休哥面前,等着中路军和西路军的消息。
中路军和西路军同时在三月初九日展开攻势。
中路田重进自定州沿滱水(今河北唐河)河谷北上,初九日到达太行八径中飞狐径,在这里,中路军全歼了辽国康州、冀州的援兵,随后攻破飞狐径,中路军直插山后九州。28日,辽灵丘(今山西灵丘)投降;四月17日,宋军攻至蔚州(今山西蔚县),当天攻破蔚州。
中路军成功的切断了辽国山前七州和山后九州的联系。
在这个基础上,西路军开始了灿烂辉煌的征程。
三月初九日,潘美、杨业在寰州(今山西朔县东北)城下与辽军接战,辽军全军覆没,西路军当天攻破寰州。
13日,辽朔州(今山西朔县)守将投降;19日,辽应州(今山西应县)守将投降。
四月初,西路军直扑山后九州首府,燕云十六州的第二大重要城市云州。
此时,辽国的山后九州军队已经全线崩溃,但是云州是辽国的山后第一要地,未来的西京。
辽国人只能固守待援。
守到13日,云州城破。
短短四十五天,宋朝的战略意图基本完全实现了。
山后九州虽然没有全部拿下,但是已经四州到手,云州攻破,山前和山后联系被截断,全面收复只是时间问题。
山前,耶律休哥根本不敢动,既不敢和曹彬决战,也不敢出兵山后。看着山后九州一个又一个的被打破。
至于辽国大本营,还不知道被萧太后和面首韩德让欺负的辽国权贵们,怎么在他两人之前咆哮呢?
他们两个狼狈为奸,祸害国家,现在国家面临生死关头,看他们笑话还来不及呢?
帮他们打仗?笑话!
宋朝形式大好,连幽云地区的汉人都起来响应,纷纷起事,反抗辽国人。
宋太宗在大好形势之下,宣敕幽云汉人,大家加把油,继续给辽国人拆台啊!
看下太宗陛下的诏书是怎么写的,就能看出来他此时心情好到了什么程度,头脑发热到什么程度。
朕祇膺景命,光宅中区,右蜀全吴,尽在提封之内,东渐西被,咸归覆育之中……睠此北燕之地,本为中国之民,晋、汉以来,戎夷窃据,迨今不复,垂五十年……今遣行营前军都总管曹彬、副总管崔彦进等,推锋直进,振旅长驱,朕当续御戎车,亲临寇境!径指西楼之地,尽焚老上之庭……凡在众庶,当体朕怀。
所谓的西楼之地,指的是汉朝时期被霍去病收复的河套平原,匈奴人歌中他们永远不能失去的祁连山和焉支山。
所谓老上之庭,指的是被卫青扫荡的匈奴圣地龙城,老上,这是匈奴对位汉朝优势最大时候得匈奴单于,这位单于斩杀了月氏王,而且对西汉王朝趾高气昂。
此时此刻,宋太宗想到了汉武帝,想到了卫青霍去病的功劳。
幽云之地已经装不下他的理想,他的理想是覆灭辽国。
他已经不满足于学唐太宗了,他的目标是汉人历史上最了不起的皇帝汉武大帝。
此时,距离现实给这位心高气傲,脑子浆糊的皇帝一耳光,已经没有很多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