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生活》-发展与教育-课堂笔记一
婴儿气质

2.1发展的四项基本原则
2.1.1头尾原则
我们的发展从头部向身体的下半部进行
头部长度所占比例1/4--1/8
婴儿首先学会转头,然后是动手臂
2.1.2近远原则
我们发展是从身体的中央部分中央开始向外慢慢延伸
身体--上臂--前臂--手指
2.1.3等级整合原则
我们首先会有一些简单的技能,然后才会一些复杂的技能
手臂活动到手指的活动
2.1.4系统独立原则
不同系统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
神经系统:先快后慢
生殖系统:先慢后快
2.2反射过程
(很多反射到出生几个月后就消失了)
吮吸反射、吞咽反射、定向反射、
咳嗽、打喷嚏、游泳反射(随着成长消失)
当你把手指压在婴儿手掌上的时候,他会仅仅握着你的手指
击剑反射(把婴儿的头拨到一方,他会伸出同侧的手和脚,然后会让对侧的手和脚自然地弯曲)
2.3婴儿大脑
2.3.1
婴儿出生的时候已经具备的脑神经元数量就已经是人脑总神经元数量的80%了。而在出生后的头两年间,基本会把剩余的20%长全。两岁之后的脑神经只能死亡不能再生了。
2.3.2
神经元的数量很早就基本确定,而且数量会不断减少,但是我们整个人大脑中的神经元之间会不断地建立几十亿甚至上百亿个新的连接。这一数目远远多于肌体所需要的连接数量。
2.3.3
随着婴儿的成长,没有与其他神经元建立联系的神经元就会逐渐消失;
已经形成但是不常用的神经元会通过突触修剪这个过程清除掉,以提高神经元系统的运作效率。
2.4婴儿气质类型的不同
这里的气质是指个体的唤醒模式和情绪特点,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2.4.1易养型婴儿
具有积极倾向,身体运作有规律,适应性强,有好奇心,情绪处于中低强度的状态;
2.4.2难养型婴儿
心境偏向消极,适应性弱,面对新情境时倾向于退缩;
2.4.3发动缓慢型婴儿
不太活跃、对环境的反应相对平静,适应缓慢;
2.4.4混合气质类型
没有哪一种气质类型是好的是坏的,只能说哪一种更适应成长的环境。
比如难养型的婴儿,如果父母修养不高,那么难养型的婴儿就容易产生行为上的问题;而在一些文化中,婴儿哭闹父母才会喂奶,这样难养型的婴儿更加容易存活;
2.4.5个体特征、遗传和环境
社会技能、领导力、敏感度、幸福感等因素收到遗传影响的程度有50%或更高。
遗传因素反过来又会决定环境,也就是说孩子可能会挑选有利于自己的环境。比如有的人更喜欢画画,有的人更喜欢体育活动,父母要从小学会鼓励和指导。
2.5建议
适当地给婴儿多种气质类型的活动方式,以此来增强孩子的灵活性。
coursera 心理学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