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 "一个普通北大人的命运与冒险"的感想
1. 為何讀這篇文章的人比讀我豆瓣文章的人,多那麼多倍?….我很桑心。
2. 天底下的父母不會因此修正自己的。他們只會想到:可見我若這樣對待我的小孩,他(她)就可以讀北大耶!
3. 這個作者的種種遭遇, 以他寫的來看,大多是微不足道的東西,比起許多孩子的遭遇,他的只是小菜一碟。只是說讀者必須有同理心。傷害的多寡、大小,該用什麼尺度來說,這不好說,長期身為青年擺渡人的尻公(本人的法號)認為,首先聽眾、讀者必須去聆聽作者。次數少、小事,那也還是個事。得當一回事。好比牙痛,難受,但比起重症,這是小毛病。問題牙痛還是痛啊。好比皮膚過敏,很癢!難受不難受?非常難受。這也無法與重症相比。但犯上了,還是夠嗆。
4. 天底下庸俗的父母很多,這是個現象。認為自己需要尊重、自我發展空間的孩子在逐漸成長後該如何與父母相處?….我提「逐漸成長後」,意思是年紀小時只能被宰制、被吃死,但漸漸長大後就比較有「造反」的機會,或叫板、溝通的能量。
可以發現作者很欠缺這一塊能力。
一般孩子在青春期比較叛逆,特討厭父母,重視朋友同學勝過父母,即便父母給予開明教育,小孩仍都可能看父母不大順眼。
大多孩子的青春叛逆期,過了就過了,跟父母相處上大致都還是不錯的。有的懂如何哄父母,如何改變角色去「管」父母。有不少則是被規訓了,變得價值觀、看法、庸俗種種與父母一個樣。
有的親子關係在小孩長大後仍是障礙。變成比父母還恐怖的小惡魔,本質一樣,只是相互唱反調。說到底大家都很法西斯,你獨裁,我談民主(但其實我也是法西斯,只是我言說的能力高過了父母)。
作者的冒險期、反叛期來得太晚,這點挺可笑。所以搞到一把年紀了,出了這次「重手」,稍感突兀。但對他來說不出不行,心裡有鬱結,這該體諒他。不然他自殺了更是悲劇。儘管我有點譏笑他,但還是鼓勵大家要體諒、聆聽。我這也不是譏笑,只是指出。
尻公26歲時,認識過一個18歲資優生小女孩。父母管很嚴。晚上10點前一定要回家。沒關係,她等父母入睡後,午夜就跑出來跟尻公廝混一晚,連續好一陣子。每天清早六點左右她躡手躡腳進家門。有次還差點被父母撞見。人生就是這樣。她都不怕!我能怕嗎!不是我太愛談戀愛好嗎!這叫義氣!(磚頭飛來)
5. 有一點比較麻煩的是,可以說是我想幫他的。或說我另外想指出的,談不上幫忙與否(何況他可能不認為誰能幫他,除了他的諮詢師)。
很抱歉雖然全文不少地方我讀很快,有的地方沒細讀或瀏覽或跳過,但我仍試著冒失一說:
他的文章沒有談到任何人給予他溫熱或幽默或靈妙的相處經驗。可能他只信任諮詢師(即讀書人….ps.在台灣我認識的諮詢師,大多是功力非凡者,經過相當的各門訓練,在學位上也至少要碩士才能當諮詢師)。我推測,他與民間百姓十分脫節。很不接地氣。比豆瓣的大多書呆子文青還不接地氣。
或許作者認為,當然我有你講的那些經驗,只是不必寫入這篇。
不過我的觀察是,這就是他鑽的地方。他容易鑽入一個點出不來。這樣只會讓四周越來越黑暗。是一種封閉性的性格形成。
他媽媽有點病態,曾把他打扮成小女孩,這有補償心理(這位女士在彌補與創造自己的童年經驗),但我要說,他媽媽如果出現在阿莫多瓦的片子中,這一段其實挺三八可愛的。所以說,有時候我們要這樣想,如果我們的智慧高過父母,我們也該掉過頭來寬容、體貼他們。他們也有過失落,有過傷痕過往。我希望他的父母對他能有同理心,但他何妨也對父母有同理心?
人與人之間(無論與父母或老師或朋友),有的點,需要抗爭。有的點,需要幽默來寬容。有的點,拋開!有的點,敷衍一下。~這才是真正的長大。可以看出作者長期封閉,沒有真正出社會與人互動。
我不是說一定要出多久社會才好,有的人不必,看人。作者是屬於很不愛說謊那種孩子,真的要他出社會那更是滿頭包。但無論怎麼選擇環境,心都要開闊些。說真的人出社會後,誰說一定就要奸詐、說謊、佔便宜、坑人?許多人對社會有錯誤偏見,可能因為沒有機緣見到好的示範。真正在做事(做正經生意)的人很講究基本道德誠信的。
6. 感覺作者現階段的生活條件優渥,比我好很多。但我比他快樂。這是我運氣好。只能這麼說。但我希望他更快樂一點。希望他能好好讀尻公寫的豆瓣日記「閑扯文藝」系列。當尻公的領頭羊讀者,或許並沒比他發那篇招來大量讀者來得有意義,但我想人需要的是一種殊勝因緣。我企望他能從尻公的發文中有所得。
7. 尻公的「閑扯文藝—2」一文,只得到15人瀏覽,十分之痛心疾首,哇哈哈哈哈哈哈。
但沒關係,修行本是孤單的。尻公寫東西是當修行。
更重要的是,不修行才是真正的孤單。
這個才叫文藝的教養。
但用教養來說是說大了、裝逼了,只是故意讓閱者眼睛一亮。
文藝在我來看只是個話家常,只是個小樂子。就像曾疑似誘拐少女夜夜玩耍,這就是小樂子。但,它也是「大事業」、「大革命」。認認真真與對方相愛,多好,無悔,這就是青春,cest la vie。
❝一个普通北大人的命运与冒险❞該文的作者,是沒有青春的人,都被父母(包括學校、社會、文化習氣)控制了、打壓了,這是叫人唏噓的。
生命是自己的,不用灰心,或許你(是說作者)覺你的年華被捏碎、虛度了,但看看我們尻公在廣播發的自拍玉照兒,去年下半年度過50歲生日了,看起來還算是挺清新,五官不帥,但氣質清麗(這啥形容啦),為何可以如此呢?因為父母都沒惹煩過昔日小尻嗎?當然不是。因為一直以來我把受點折磨當作追求智慧的必要過程(此處的「折磨」是生命總經驗的概括說法,不單指家庭問題)。不是說我喜歡被虐,很M,而是太少有一個人的人生是如意的,沒辦法,有時不能計較,有時自己氣弱吃了虧(一件事連罵五天罵到朋友掩耳逃命),大多時候是堅持自己的。把自己定位成求道者、修行人(不是真正去信奉宗教的意思,啥打禪七練氣功那套我才懶得跟),或哲學家、思想家,這是逃避嗎?不是的,是禪宗講的如實。我是在分享經驗,不是在炫耀自己,真要炫耀的話我一篇日記才15人讀要怎樣炫耀啦,哇哈哈哈哈哈。
是說歷盡桑蒼卻能清新示人,多好。不受人生歲數、各種符號、標準的拘束。我平時根本很少洗臉,更沒用啥洗面乳。眼袋深黑不好意思啦,日夜顛倒慣了。木心先生不也是,歷經大時代的折磨,卻是一臉風華氣色,這我沒得比。我要說的重點是,自己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已然長大了,能去過它,就好。至於個人歷史的不幸境遇,不必太往裡鑽。我這不是替煩人的家長、老師開脫,他們的腦殘與霸道我知道。一碼歸一碼。我們要比那種人優秀,不難,但我們長大了,心魔得自己驅離。當然也得靠現階段身邊的朋友拉一把,只是取暖也好。
有部電影叫「紅龍」,片中的連續殺人魔始終走不出原生家庭帶給他童年受辱的噩夢。一個家庭出了問題,變成社會的問題。台灣前些年流行隨機殺人,那些兇手的家庭都有問題。其實那些家庭問題不也是社會造成的?這有點扯遠了,只是順帶聊開。並不是說留學生一文的作者會成為殺人魔,只是在談家庭、社會、學校、團體的壓迫排擠下可能出現的各種遺憾, 甚至成一種渲染效應。回到該文來說,作為父母的讀者們,尤須冷靜讀之,千言萬語中縱若覺自己無辜,也當成作子女的在對自己說交心話。當體制、社會、學校、公司、家庭給出太多「軍規」,那麼只會造就更多的「逃兵」或「兵變」。
拙文「閑扯文藝」系列的頭一篇,就講到社會規範與文化習氣的問題,它把原本每個人各有不同的個性發展,造設出大家都變成一個樣的集體現象。這篇是講很多東西是有問題的,要去反對或質疑。不能說「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第二篇則是講要去吸與納(請別想歪)。要時而能反射性、自動化的去吸收一般般的生活「小鏡頭」,那些養分來自於低端百姓、或中產階級、或所謂俗氣藝人、或優秀的讀書人,無所不在。能吸收就很愜意,我每天啥事不幹但都很值得活過一天。或許我媽媽因此就辛苦了點。還好我爹爹也過世了,哈哈哈,少拖累一個人。但我媽拿我沒辦法,我潛移默化她,給她洗腦成功,讓她知道我走的是一條正向的、對的路子,即便她遺憾我沒法取得大小成就,但大體而言她挺達觀。我關心她的痠痛膝蓋,她就挺滿足。其實女人、做父母的,要的都不多。
當然普天下病態、變態的父母是很多的,要的很多,又愛比個沒完。但當我們日漸長大後,我們要有能力為他們的思想心靈點燈。說是佛家的「迴向」,或反撲www都成。如果親子之間真的結下深仇大恨,我覺不必鄉愿和解。但如果父母只是庸俗、死腦筋、二百五,何妨就把強烈的反叛動作當成一次溝通、甚至和解的開端。「嗨!老爸!不好意思啦,哈哈哈哈,我發了那篇,咱們慢慢來恢復交流吧!」死皮賴臉又大氣,誰怕誰。也可以補一句:「咱們可別搞成台灣政府和大陸之間的冷對立啊,金正恩萬歲(啥鬼)。」
前幾年我常去台北木柵的一個怡客咖啡館,我在吸菸區看書鬼混,那陣子常有一對父母出現在我附近的座位,只因他們家的女娃兒在旁邊讀美語補習班,他們來這裡坐一下,等待小女孩下課接回家。這女孩小學二年級。她的母親跟我說,她在班上每次都考第一名,不無炫耀之意。但她急忙補一兩句:「是她自己要讀的!我們只是覺得她愛讀那就讓她讀吧。」可想而知,這女士知道以正向的教育觀念來看,是不該期望、強迫孩子考第幾名的,或是怕別人笑話她正在炫耀。
中國人(包括台灣)要真正在文化上做正向提昇,一百年也很難做到。日子還是要過下去,祝福普天下半夜蹺家的少女,尻公等你。(毆飛)
-- -- -- -- -- -- -- -- -- -- -- -- --
補一段“後記”:
生命是隨時可以開展的進行式(這句好雞湯),雖然「超展開」很難還是可以開展,端賴自己的眼光到哪。回顧歷史是為了創造未來(天啊更雞湯),談自己的過去,要能哭笑不得,而不是悲悲切切,這樣比較健康、比較超越,以後讀了心理科學才有本事輔導他人(是說作者提到自己想讀心理學科),否則光與對方抱頭痛哭不是辦法(儘管是必要的)。不過,人難免都會有悲切、沉重的一個過程,我可以理解其不得不然、非如此不可之心狀。只是說,這只是個過門兒,接下來的人生正戲正候著你。我覺得作者不是很有自信心的人,我的看法是,天底下很有自信的人時常是死腦筋的人,這種人我們不要當。我們要當的是自在的人。一個人如果很自在、很鬆,就算沒自信,亦能自得其樂也。我寫這一大段的目的是為了鋪梗,想吹噓一下這段:「他媽媽有點病態,曾把他打扮成小女孩,這有補償心理(這位女士在彌補與創造自己的童年經驗),但我要說,他媽媽如果出現在阿莫多瓦的片子中,這一段其實挺三八可愛的。」我覺得我這段兩岸十幾億人口都寫不出來,哇哈哈哈哈。所以想到這個,我的文章人氣再低我更不在意了。~大家如果學學我這種傻逼的自以為是,倒也不賴。對生命要認真,但不要嚴肅,不要怕被笑。作者蠻恐懼遭嘲笑,這樣不好。當然不是說父母親戚笑人是對的。希望大夥兒懂我的意思。
尻尻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日记 (2人喜欢)
- “我最讨厌听到有人讲一个事情是罗生门。”致敬赵欣然老师。 (3人喜欢)
- 漫画家同学(下) (2人喜欢)
- 漫画家同学 (2人喜欢)
- 川剧《白蛇传》--90年代震惊的回忆(重新整理图文,再发一次!) (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