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导演和“地下电影教父”

1
7月4日,15:30,韩寒出现在北京东北角的一个创意园中,这里位处东五环,距离天安门广场有一个半小时车程,周边是低矮的民房和石棉瓦房搭建的棚户,一幅城乡结合部的画面。园区门口的石碑上刻着“七棵树创意园”几个字。
韩寒进门就开始笑着向我们打招呼,抱歉说自己迟到了。他要求先去洗把脸,让自己清醒一下。据他的导演助理于梦说,由于正值《后会无期》后期制作的关键时刻,韩寒已经连续一周每天只睡两小时。
距离采访当日再有20天,韩寒执导的第一部电影《后会无期》将在全国公映。采访当日,这部被寄予厚望的电影成片就在距离采访点几百米外的工作室里进行紧张的后期制作。
韩寒用了两间连在一起的工作棚,一间用来做画面,另一间用来做录音。这是他的制片人,也是投资人之一的方励特意帮他选定的地方,“两个棚连在一起,才能最高效地完成后期制作。”
采访中,剪辑师隔一会就会抱着电脑跑过来朝韩寒喊:“导演,你看看这一段该怎么弄?”
“不要让这支烟抽完了,镜头定在这儿没意思。”
得了指令,剪辑师转身回去。
对“导演”这个新称谓,韩寒有点不好意思,“我尚无作品,就这么喊我……不习惯”。
其实一开始没人喊他“导演”,个个都直呼他的姓名。“是方励每次开会时,称呼我为导演。”韩寒说。制片人的改口带动所有人的变化,帮助他树立了威信。
“私底下?私下我叫他老方,他叫我韩寒。”韩寒说。在剧组中,“老方”是一个出名的“老顽童”,心直口快,豁达豪爽,一个著名的段子是,他自称是一个从不生气的人,“都是直接发火了事”。
2
采访过半,天色擦黑的时候,61岁的“老方”穿着POLO衫(一种适合运动、出游,又可以搭配西装或其他外衣的衬衫)、牛仔裤和大头皮鞋出现在我们视线中。这几天,他和韩寒一样在七棵树创意园盯着影片的后期制作。
不修边幅,是方励给人的第一印象,深蓝色的POLO衫边角处已经洗得泛白,胸前还有块黑黢黢的污渍。有人提醒他,他低头看看,用手指在油渍处徒劳地刮擦两下,眼见无法清理,便哈哈一笑了之。
作为《后会无期》的出品人之一,方励的劳雷影业为《后会无期》投资了2500万元,占整个影片制作费用的一半。
如果没有看过他的简历,大部分人很难将眼前这个老头儿和亿万富翁这个身份联系在一起。
1982年9月,方励从华东地质学院应用地球物理专业毕业。他用手机向我们展示当年的照片,这是一张黑白照,年轻的他颇符合当年的审美。
“像韩寒吗?”他问。
没等记者回答,他自己先笑了。
“韩寒和年轻的我很像,都很闷骚。”他理解的闷骚是“外表靠谱,内心贪玩”。而实际上他大学毕业那年韩寒才刚出生。
1991年,方励创办劳雷工业,做高科技仪器系统,其公司官网上介绍是“世界上最大的集地球物理仪器开发与销售为一体的地球物理仪器公司。”这份事业让方励成为成功的商人。
但因为对电影的狂热爱好,最近十几年这个精明的商人已经在这个新领域亏损了数千万元投资。
2000年,方励成立北京劳雷影视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出任总裁,他偏爱出品文艺电影,为人熟知的作品有李玉导演的《苹果》《观音山》《二次曝光》。
在此之前,他投资的包括《安阳婴儿》《颐和园》在内的多部电影未能在国内公映,亏损达到数千万元,他也被媒体称为“地下电影教父”。
对于为何投资那些赔钱电影,他有多种解释。如“最初很傻,不懂得拍电影还需要许可证”或是“导演违约骗了我”。此外还有一条“喜欢有个性的怪人,如果说谁谁谁是疯子,我就肯定喜欢”。
和韩寒合作,因为韩寒符合了他的最后一个标准——有个性的怪人。“这孩子太他妈可爱了。”他这样称赞韩寒,“有时候也真拿他没办法,生气都生不起来。”
方励和韩寒相识源于一首歌,2010年,由李玉导演,范冰冰主演,方励担当制片的《观音山》获得上映资格,心情激动的方励想请一个文艺青年来写歌词,有人推荐了韩寒,加之李玉希望拍摄韩寒的小说《光荣日》,于是方励带着影片DVD飞赴上海去见韩寒。
在路上他就已经盘算好了,先向韩寒提请求,韩寒愿意填词,那最好不过,如果韩寒觉得片子烂不愿意写歌,那他就厚着脸皮扛着,不能让李玉和范冰冰“两个女孩子”受委屈。
3
两人第一次见面地点在上海静安寺旁的璞丽酒店,这是韩寒最喜欢的酒店之一。
韩寒穿着黑色皮夹克,戴了墨镜,直长发遮住眼角,酷劲儿十足,符合方励对赛车手的想象。甫一接触,方励就感到“这孩子很害羞”,再深聊,他嗅到了韩寒身上那股熟悉的感觉。
“像我,年轻时爱玩儿得不得了,我们臭味相投。”
这次见面后,韩寒不但答应了方励填写歌词的要求,还谢绝了方励高额的佣金报酬。
三年后,这种相投的意气成为《后会无期》团队合作的基础。2013年5月后,方励接到路金波对韩寒拍电影的邀请电话:“老方,这次韩寒认真了。你来吧!咱俩搭档把他给办了。”
很快,在上海松江,韩寒家附近的五星级酒店里,“50后”的方励、“70后”的路金波和“80后”的韩寒三代男人畅聊到凌晨3点,制定了基础的电影拍摄分工计划:韩寒负责电影剧本创作并任编剧和导演,方励负责制片,路金波负责商务和外联。
制作电影的资金由路金波和方励投资,二人五五均摊,韩寒不出钱,但也不收取任何的酬劳。收益人排名中,路金波和方励自然是靠前的,等他们成本回收后,后续收益再由三人按比例分配。“除去成本后的利润,韩寒会多拿点儿,毕竟他没有收导演费和编剧费,我们不能太亏待他。”方励对《财经天下》周刊说。
最初的剧本讲述几个年轻人从中国东部的某个小岛出发,西行游历大陆的过程。这些方励和路金波都不陌生,此前几年中韩寒和他们多次讨论过类似的故事情节。之所以将主人公选择在小岛上,是因为韩寒觉得“岛上的年轻人就和这个时代有滞后感,和大陆青年的视角不同,更容易制造冲突”。
原本他们想让主角走向大陆西南方的西藏地区,但方励认为这可能会在审批上产生麻烦,于是笼统地改成向西行进。多年“地下电影教父”的经验让方励对这些问题敏感无比。在一场炸房子的戏份中,方励会立刻提醒韩寒,“不能用炸药啊!最多煤气瓶”。
方励享受这种参与感,这也是他进入电影行业的初衷。他强调花钱都是小事儿:“我付出一年的时间和心血,哪是一两千万买得来的?”
本文选自《偶像派的商业梦》

About us
真诚讲述世间每个平凡人的职业和人生故事
带你遇见“一千零一种人生”
我们是有故事的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官方故事平台
Contact us
投稿/商务合作/咨询
微博留言or邮箱:wmsygsdr@163.com
遇见“一千零一种”人生
有趣的人,终将在这里相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