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最后一波80后的职场真人秀
HELLO,每天3分钟~
指尖有言,等你驾到~

弹指一挥间,2018年的1月份快要结束。你的职场如何了?
网上有很多关于90后的职场新闻:90后职场人拒绝被动加班、90后年底闪辞多、90后职业迷茫期缩短至半年 ……
那么,80后呢?
80后的职场里,听到的大多是:内心有些蛋蛋的忧伤、不知不觉间成了部门的老大哥老大姐、工作中被90后气死的80后……
不得不承认,指尖的职场也是撞撞跌跌,一把辛酸一把泪。作为最后一波80后,89年的指尖,职场秀大约是这样的,期待大家有所收获吧:
【关注微信公众号:指尖有言,每天3分钟,带你洞察职场、生活与情感。】

稀里糊涂的初状态
指尖从2011年毕业参加工作开始。当时因为爱好写作和改编话剧,虽然没有文科生的基因,也不妨碍我的热情,从此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小编说”的道路。当时的校内网(现称人人网)、猫扑、天涯等受众非常多,微博也是随后逐渐流行起来的。微信就更不用说了。
初入职场的小白,并未意识到公司内的暗潮涌动、公司突变,只是兢兢业业地“让我做什么,我就将其用心做好”。结果后来资讯站因为未曾盈利,而老板急于甩包袱,于是,我们整个部门被愉快地砍掉了。
千万别只顾着低头苦干。职场中的小菜鸟们,你更需要观察整个公司乃至整个行业的动态,敏锐捕捉到某些有用信息,然后加以分析,衡量。否则,等待你的,就是“被离职”。
相关性的骑驴找马,很可行
随后,找工作大约花了3个月的时间。
一次又一次的面试中,整个人很恍惚,也很颓废:这么多年的大学,这么2年的经验,难道找不到一份“随随便便”的工作吗?
当时真的很沮丧,差点“破罐子破摔”,很庆幸,没有。
最终,有个垂直论坛看中了我。虽然跟理想中的行业有出入,但至少,还在“写写写”的大范畴。我愉快的加入了这家公司。
其实当时,整个PC端,尤其是社交论坛,已经在走下坡路了,在我入职半年后企业开通的手机杂志,一个月流量迅速超过百万,就很好的说明了问题。而我,很庆幸的负责了部分写稿工作。
现在回忆起来,这份跟移动端相关的写稿工作,快速的锻炼了我的文案稿件能力,也让我清晰的认识到了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
职场中,难免会遇到全非心仪的工作,必要时相关性的“骑驴找马”也很可行。关键点在于,工作中是否能发现机会、提升自己。有时候,绝境意味着逆袭。
向阳生长 这些困扰很激奋
作品,就是最好的佐证。也是最好的语言。
2年前,我轻松地开始了第3份工作,依旧是“写写写”。这次的跨度依旧很大。属于一个我从来“不屑于”进入的行业—医美。
1月30日,早10点,北京四环,偌大的会议室,我正端着咖啡,沉思着下一期要做的选题。很忙碌,却也很充实。
作为一名89年的中年少女,两年中,这些职场困扰简直烦不胜烦:
1、那位弟弟,对!说的就是你:办公室里别再叫我大姐了!
2、别宝宝来宝宝去了!我才是个宝宝,谢谢。
3、这位哥们,朋友圈别总是晒办公室聚会照片,尤其不要竖起大拇指,简直LOW的没边了!
4、妈,我的亲妈,别总提“妹妹当CEO了,买车了,出国旅行了,你啥时候才能当个经理?” ,好吗?!
5、你可真是我的亲闺蜜:感情不顺、烦恼无数,职场上的口水战就不要给我吐槽了,行吗?
当然了,这些都是“不足为外人道”的困扰。内心最深处的困扰,应该是,以后还能怎么走,如何赛过时间,不被职场淘汰。
2018,时间很短。留给我们发挥的,却很多。怎么发挥?这,才是应该研究的课题。
指尖计划从3方面入手
1、学习。看书、看公号、看电脑,看行业知识,看专业技能,将所有有用的理论用到工作中,才不至于“才思枯竭”。暂定2018年10本书,文案3本+运营2本+历史读物2本+领导力2本+待定1本。
2、交朋友。都说80后一代是被父母宠坏的一代。太自我,太个性。指尖的人际关系确实维系的并不好,可能是自身也比较内向吧,更多的时候,不知道聊什么。所以,交流能力,也是重点要提升的能力,没有之一。
3、观察。观察周围、观察外界、观察所有能接触的人和事,观察他们的风格与人品魅力,提升自己的格调。多看远处,多看未来。
结局总是到来的那么快。Guang!最后一波80后的职场真人秀,就到这里。
喜欢我,就来我的公众号里做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