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为了讲述
书名:《活着为了讲述》 作者:[哥伦比亚]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译者:李静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版次:2015-11 阅读时间:2018.1.24-2018.1.31
“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这句话让我翻开了《活着为了讲述》的第一页。
加西亚·马尔克斯是一个大师,至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大师,我不得而知。我没有看过他的其他任何作品。
我知道他的很多作品。我曾经把《霍乱时期的爱情》推荐给我的同事,一听这个书名就是一个很凄美的爱情故事,至于内容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我不知道。我对于这种不负责任的荐书行为感到内疚,但就是有一种近乎疯狂地执着,我坚信它是一本很好的书,我相信我会喜欢这本书。《百年孤独》是马尔克斯的大作,他凭借这本书获得了198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这本巨作被众多的人评论,其评论褒贬不一。我甚至都没有信心看完他的这部巨作,我连关于这部巨作的评论都没有足够的耐心看完。《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的故事原型是马尔克斯的外公,我看了《活着为了讲述》才得知这个真相。真相是马尔克斯上校一直等待的老兵退休金迟迟没有到来,而我却固执地认为上校是一个孤独且被世人遗忘的人。
在没看过马尔克斯任何作品之前,我就深深的记住了这个哥伦比亚作家的名字。很多书籍都捆绑销售这个名字,仿佛写上这个名字,这本书就得到了认可。我不知道这个作家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以至于有人在评论底下说出“读了马尔克斯的作品之后,其他书籍再也看不下去,怎么破?”我怀着一种虔诚的心情,开始了这趟阅读之旅。
我用手抚摸着风趣的封面,各种绿色的藤蔓环绕这一个嘴里叼着一只黄色玫瑰的白胡子老头,各处点缀着零零散散的香蕉,我舍不得打开第一页。对于一本好书,要么舍不得看完,要么一口气看完。在没看之前,我的情感就已经默认它是一本好书。我磨蹭了一上午,终于在二零一八年一月二十四日的下午某个时分,翻开了第一页。
看完这本书,我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如果让我讲述一下这本书的内容,那么我大概会这样描述:5%名字+1%地名+94%马尔克斯的生活。我有一种对外国的人名莫名的恐惧,马尔克斯让我见识了哥伦比亚人名的威力。首先是姓,姓一般是四到五个字符;然后是第一姓名,第一姓名可能是某个希腊神话人物的名字,也可能是圣经中出现的某个名字,哥伦比亚人把自身的信仰放在了第一姓名的位置,第一姓名通常也是四到五个字符;最后是第二姓名,第二姓名才是真正的名字,通常也是四到五个字符。一长串名字下来,少说有八到九个字符,多则十二个字符以上。马尔克斯家里的亲人,周围的朋友,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知名的作家和诗人,哥伦比亚历届的政治人物,长串长串的名字一个没记住,尽管在书中重复出现多次。马尔克斯的回忆发生在五个地方,孩童时期的阿拉卡塔卡,幼年时期的圣玛尔塔,青年时期的波哥大以及成年之后的卡塔赫纳和巴兰基亚。这些地方充满了马尔克斯的回忆,不管他怎么叙述都绕不开的地方。我不关心人名,我不关心地名,我关心马尔克斯成为作家的历程,我终究找到了答案。
书中马尔克斯自述说“我似乎可以从事任何职业,就是不能成为作家。”马尔克斯的梦想就是成为作家,作家对他来说是一个很遥远的词,他对自己没有信心。看不见成为作家的希望,他就误以为自己成不了作家。可事实上,他一直走在作家的路上。
马尔克斯孩童时期待在外公外婆身边。外公马尔克斯上校是一个老兵,他会带着外孙去各种地方,并把唯一的一本百科全书给了他;外婆是一个家庭主妇,生育了十一个孩子,加上上校在外的私生子,照顾着一个大家庭。她跟马尔克斯讲述久远的神话,也讲述大家庭的家长里短。马尔克斯在这个热闹聒噪的环境中成长,养成了爱看书的习惯,锻炼了编故事的能力。
成年之后的他身边聚集了很多的人,热爱文学,热爱创作的人。相同能量的他总是能吸引到相同能量的其他人。马尔克斯在去波哥大的船上,遇到了一个手不释卷的人,他正在看的一本书是马尔克斯想看却没看的书。一个偶然的机会,马尔克斯教会他歌曲,他赠与马尔克斯书籍。后来才知道,他就是马尔克斯就读学校的招生部主任。马尔克斯参加了哥伦比亚文学小组,身边都是可以帮助他成为作家的人,他没有那层意思,只当他们是朋友,可以给他提意见的朋友。在写作这条路上,马尔克斯也曾想过放弃。《枯枝败叶》不是他的第一部作品,他的第一部作品是《家》。只是《家》还没来得及到这个世上就夭折了。在那段日子里,写作的瓶颈折磨着马尔克斯,朋友送来的一箱书拯救了他。他如痴如醉地看书,从前往后看,从后往前看,直到可以大段大段地背诵。他仔细研究其他作家的写作技巧,在书籍中收获写作的秘密。他重拾写作,放弃了创作《家》,重新创作了一部新的小说《枯枝败叶》。
我知道马尔克斯是作家,我不知道他是记者兼评论家。作家和记者是两条独立的路,却可以同时走在两条路上。马尔克斯对真实的追求让他想成为一个记者,成为记者和成为作家并不冲突。马尔克斯在成为作家之前,是《观察者报》《纪事》等传统媒体的固定撰稿人。他写评论,写报道,写短篇小说,写专栏。他的素材来源于真实,忠实于真实又高于真实。马尔克斯对滑坡遇难者真实原因的报道,对海难事件的跟踪,他忠于他所听到或看到的事实。《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取材于他的外公,故事中处处透露着真实的影子,却不仅仅是真实。马尔克斯是美洲文学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现实跟想象的结合就像作家跟记者的结合,给现实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给想象以落地的机会。
没有谁是天生的作家,马尔克斯也不是。年幼的他内敛,他在文学中汲取内在需要的力量。他七岁时看了人生中第一本书《一千零一夜》,这本书启发了他对于文学的想象。哥伦比亚是诗歌的国度,一大批知名的诗人出生在这里。出于对文学的喜爱,马尔克斯看了许多的诗歌,他可以整首整首的背出来。他也开始创作小诗,不是作为兴趣,只是作为消遣。无意之中的举动,看者有心。马尔克斯的小学校长将他写的小诗刊登在校报上,这是他为成为作家跨出的第一步。我相信做任何事都是从模仿开始。成年之后的马尔克斯阅读了卡夫卡的《变色龙》,他惊于卡夫卡的想象和描述,他模仿卡夫卡开始创作他人生中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后来他仔细研读威廉·福克纳和塞万提斯的作品,读者说在马尔克斯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们的影子。
《活着为了讲述》是一本指点圣经。全书没有提到任何写作的技巧,却一直在告诉你要怎么才能成为一个作家。扎根于现实,于经典作品中汲取能量,勇于尝试,反复尝试。有人说,读传记就是在寻找捷径,跟着前人的脚步,就可以走的更稳更快。站在巨人的肩上,你看到的就不再是眼前的小片土地,而是整个天空。
我会去看马尔克斯其他的作品,《霍乱时期的爱情》《没人给他写信的上校》,甚至是《百年孤独》,我都会去看。只是看了一本自传,不看他的其他作品,我没办法真正了解这个幽默且放浪形骸的老头。看完其他作品之后,我会再看一遍这本《活着为了讲述》。等到那时候,我应该可以多记住几个人名和地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