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1-推文-晚安
最近夜里没睡过好觉。
一到晚上,好像银河都朝着我的心坎淌下来一样,许多许多的东西往脑子里涌,像今晚这样已经睡下了,还是被憋得受不了爬起来打字,已经不知道是第几回了。
火山会爆发,地壳会开裂,大西洋会有洋流涌动,季风每年在地表上方搅弄气候,但是才华这个东西不会突然绽放,除非有了多年的磨炼积累,还有一个契机触发到所谓的“深感点”----这些我都还早着呢。所以这天天折腾得我睡不好觉的是什么呢,迫切在寻找和表达的是什么呢,我要是能搞明白就好了。
今晚看了月全食的直播,直播间有人咳嗽、喝水的声音,还播放着品味并不好的背景音乐,即使这样我还是调到静音安心地盯着沉默的月亮,看它慢慢起着变化,心里莫名觉得踏实。
大概是世事变化总没有一个直接的缘由,不到某个程度是看不出原因的,而真的到了那个能看出来的程度往往已经无法回头。因为人生是这样只能往前走,闭着眼睛,还是睁大眼睛,区别一般不是很大。
直播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关掉了窗口,不想看最后它变成了什么样子。
因为新闻已经放送过红月亮的天文照片,我并不想带着这个印象再等待和见证一次。
说到底,月亮是月亮的事,和我们有着莽莽然的关系,对我这种没摸过望远镜没学过天文学的人来说,月亮唤起的只是些无所放逐的渺小感觉。月亮是不能拿来作为人的镜子的,就像人也不该用沙子包含整个宇宙的意义一样。一旦它们,这些平平常常存在着的自然事物被人类拿来比的话,我们自己的感觉会被放大,就像丛林的生存状态下,蜥蜴知道自己是蜥蜴,蝴蝶知道自己是蝴蝶,人类知道“我们”是“我们”----问题就出在这里。这样一个种族活了这么多年,这么多数不清的世代,多孤独呢。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的夜生活不是安安静静听歌看书了,从起初看电影,到后来刷一些剧,甚至养蛙都能让我很开心地消遣一晚。吃过晚饭就开始盘算,快点洗漱,只要早点关上门,什么话都不想说,什么人都不想见,所以想要快点逃到房间里去,哪怕只是躺着,这安静的时刻都使人觉得是一种恩赐。
我因为没法想象自己长大以后工作、生活的样子,也觉得无法忍受天天操心吃喝拉撒,偶尔应付生老病死,不光要照顾自己这麻烦的身体,还要关心那些让我牵挂的人---虽然为他们付出仍是挺愉快的事,今年忍不住打电话问我妈,他们是怎么一步一步走过来,就活了四五十年的呢?活得不累吗?不烦吗?哪是怎么解决的呢,所有自己不希望面对却必须低头的那些大大小小的事?妈妈跟我说了一个词,平常心。这大概是我从小到大从我妈那里听到的最有用的教导,也是我唯一努力消化吸收的(这可是千分之一的概率啊)。
平常心能救人于水火。这话确实是有生活经验的人才说得出的啊。
而我也意识到,一路孤僻自守长到十九岁,突然开始向爸妈询问一些日常的事,讨教人生经验。就像突然吃错东西了一样(有点害怕,你们不会告诉我爹妈我在这写了什么的对不对),开始认同他们是人生路上的先行者,所以把他们当作站在自己身前的人,来请教一些自己希望明白的事。
麦子变得柔软的季节,也正是麦穗最强壮饱满的时候。但愿是这样,成长这个东西,后知后觉地发生在了我身上吧。
过去这一年里有半年会发很长的朋友圈,之后慢慢不会发那么多文字......因为没话讲,也没有很希望TA看到的那个人了。
前不久整理了一下一年份的豆瓣日记,平日里各种各样的杂记笔记,偶然的机会又去找自己的照片。心态,笔迹,眼神,都在变化。
虽然总体来说,我还是臃肿地活着,有迷糊和松懈的时候。
事情发生改变都是从很小的一个想法,甚至是友人不走心的一句话,陌生人的一个眼神,图书馆偶然遇见的一本书,那样几乎看不见的角落开始的。
往事偶尔堆积,清空一遍之后,还是要继续。
我是怎样成为一个心事重,害怕人群,在夜晚清醒的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既然事情已经这样了,接下来就是找一种活法,让自己能够在夜里活着,远离拥挤到被淹没的场合,心事得以定时理清安置、该带走的带走该保留的保留。
在做一份兼职。是我读大学之后的第三份兼职了。前两次,一次让我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一次让我知道了自己喜欢谁。第三份是教一个小姑娘写作文,改改错别字。学生聪明,上课环境也没人打扰,可以说很舒服了。比起熬夜赶稿返工到三点半、第二天八点爬起来去上课,或者在冷水里刷咖啡杯、搅华夫面到手掌结茧,现在的兼职要轻松很多。
不经历一点点,不走近一点点的话,我可能永远不能明白这些。小时候我想着将来读一辈子书,穷就穷一点,打打工四处走一走,觉得自由;后来想像琼瑶一样写小说,拍电视剧,或者沿着三毛的脚步去流浪,走到哪就把我的文字写到哪(有这方面的爱好,我是不是刘禹锡的后人呢,真是怀疑啊);再再后来我以为自己能靠打零工攒够钱,开一家剧院,天天给剧院卖票扫地、关门关灯,拉大幕的时候站在幕布后面看底下观众的表情是不是和我一样投入某一场戏了......
我真的,没拥有过任何实实在在安安稳稳的想法,所谓的梦想对我来说好像就该名副其实。甚至不想成为名人或天才---这种在当今社会买点运作团队、赚点关注度就能打造出来的人设,比起我的梦想,要容易实现得多。
说来想笑,即使是现在我也不知道自己这么空空荡荡地活着,做点什么比较好。
但我打工的时候,有那么一些瞬间,在我看不透周围人想让我做什么、不知道工作室负责人想打造什么样的角色、搞不懂工作中上下级的关系、被客人以各种奇怪的态度对待了的时候,倒不是觉得自己受了什么委屈,突然意识到爸妈也是很年轻的时候,在我这么大的时候跑去外面瞎闯的。
他们很不容易,在他们自己的生命里,他们尽了力,我在他们之后二三十年出生,世道已经变了,他们却还在努力适应和成长,不断面对新情况。
爸妈的不容易,不是因为那句惹人厌烦的“为你好”而走近我们心里的。
而他们希望我过得舒服一点,有出息一点,其实不是白讲这么一句空话。不存偏见地说,坐在书桌前跟学生聊聊读书和成长,谈论诗歌和散文,偶尔有新的体会;可是站在操作间里刷杯子洗盘子的时候,如果没有工作中的小伙伴陪着聊天消遣的话,那对着水流重复一个又一个动作、脑子里空空如也的工作状态,我不可能坚持得长久的。
我对大人们一直以来严厉实施的管教,也就理解和支持到这一步。毕竟我的人生发生在这个时代、这个世道还有这个环境里,连我自己都很难预测。比起搞清楚我到底为什么活着,感受这到底是最好的还是最坏的时代,要更重要一些---我也是好不容易才有幸成为世纪末降生的一员,人类历史以前和以后怎样,我毕竟不能亲见了。
晚上带完课回来的时候因为交通拥堵,回程真的很累。等车并不累,在车上坐着比在床上更容易睡着;也不急着回家,甚至希望在外面多逗留一会。但看着满街灯光,远远近近,路人来来去去,滴滴司机找不到我的位置取消订单的时候,真的有种被抛弃了的感觉。
车站旁的雪还没化,黑乎乎的,不是泥也不是冰,却比初雪的早晨难看很多。雪这种白白的轻轻的无害的东西,在世上停留太久就会这样啊。城市里满大街跑来跑去的人,往来交接,流动的利益和欲望,吵闹的工厂汽车,这地方不适合雪的降临。雪也为自己的不合时宜付出了脏兮兮的代价。
这几天闭上眼睛,脑海里盘桓的是电影《御法度》中,冲田总司对土方岁三的评价“果然只有疯子才懂得疯子”,还有朴树哽咽唱出的“知交半零落”。
今晚睡前,本来是想给敬生发上面这句话的,还想要矫情地加上一句有生之年不会让你知交半零落之类的话。但是写着写着对话框就写不下了,然后就有了这篇推文。
愿大家每夜晚安,不要学我。我是明天要去医院的人,这个点还在打字,真的已经疯了,我自己完全拦不住自己。
一到晚上,好像银河都朝着我的心坎淌下来一样,许多许多的东西往脑子里涌,像今晚这样已经睡下了,还是被憋得受不了爬起来打字,已经不知道是第几回了。
火山会爆发,地壳会开裂,大西洋会有洋流涌动,季风每年在地表上方搅弄气候,但是才华这个东西不会突然绽放,除非有了多年的磨炼积累,还有一个契机触发到所谓的“深感点”----这些我都还早着呢。所以这天天折腾得我睡不好觉的是什么呢,迫切在寻找和表达的是什么呢,我要是能搞明白就好了。
今晚看了月全食的直播,直播间有人咳嗽、喝水的声音,还播放着品味并不好的背景音乐,即使这样我还是调到静音安心地盯着沉默的月亮,看它慢慢起着变化,心里莫名觉得踏实。
大概是世事变化总没有一个直接的缘由,不到某个程度是看不出原因的,而真的到了那个能看出来的程度往往已经无法回头。因为人生是这样只能往前走,闭着眼睛,还是睁大眼睛,区别一般不是很大。
直播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关掉了窗口,不想看最后它变成了什么样子。
因为新闻已经放送过红月亮的天文照片,我并不想带着这个印象再等待和见证一次。
说到底,月亮是月亮的事,和我们有着莽莽然的关系,对我这种没摸过望远镜没学过天文学的人来说,月亮唤起的只是些无所放逐的渺小感觉。月亮是不能拿来作为人的镜子的,就像人也不该用沙子包含整个宇宙的意义一样。一旦它们,这些平平常常存在着的自然事物被人类拿来比的话,我们自己的感觉会被放大,就像丛林的生存状态下,蜥蜴知道自己是蜥蜴,蝴蝶知道自己是蝴蝶,人类知道“我们”是“我们”----问题就出在这里。这样一个种族活了这么多年,这么多数不清的世代,多孤独呢。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的夜生活不是安安静静听歌看书了,从起初看电影,到后来刷一些剧,甚至养蛙都能让我很开心地消遣一晚。吃过晚饭就开始盘算,快点洗漱,只要早点关上门,什么话都不想说,什么人都不想见,所以想要快点逃到房间里去,哪怕只是躺着,这安静的时刻都使人觉得是一种恩赐。
我因为没法想象自己长大以后工作、生活的样子,也觉得无法忍受天天操心吃喝拉撒,偶尔应付生老病死,不光要照顾自己这麻烦的身体,还要关心那些让我牵挂的人---虽然为他们付出仍是挺愉快的事,今年忍不住打电话问我妈,他们是怎么一步一步走过来,就活了四五十年的呢?活得不累吗?不烦吗?哪是怎么解决的呢,所有自己不希望面对却必须低头的那些大大小小的事?妈妈跟我说了一个词,平常心。这大概是我从小到大从我妈那里听到的最有用的教导,也是我唯一努力消化吸收的(这可是千分之一的概率啊)。
平常心能救人于水火。这话确实是有生活经验的人才说得出的啊。
而我也意识到,一路孤僻自守长到十九岁,突然开始向爸妈询问一些日常的事,讨教人生经验。就像突然吃错东西了一样(有点害怕,你们不会告诉我爹妈我在这写了什么的对不对),开始认同他们是人生路上的先行者,所以把他们当作站在自己身前的人,来请教一些自己希望明白的事。
麦子变得柔软的季节,也正是麦穗最强壮饱满的时候。但愿是这样,成长这个东西,后知后觉地发生在了我身上吧。
过去这一年里有半年会发很长的朋友圈,之后慢慢不会发那么多文字......因为没话讲,也没有很希望TA看到的那个人了。
前不久整理了一下一年份的豆瓣日记,平日里各种各样的杂记笔记,偶然的机会又去找自己的照片。心态,笔迹,眼神,都在变化。
虽然总体来说,我还是臃肿地活着,有迷糊和松懈的时候。
事情发生改变都是从很小的一个想法,甚至是友人不走心的一句话,陌生人的一个眼神,图书馆偶然遇见的一本书,那样几乎看不见的角落开始的。
往事偶尔堆积,清空一遍之后,还是要继续。
我是怎样成为一个心事重,害怕人群,在夜晚清醒的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既然事情已经这样了,接下来就是找一种活法,让自己能够在夜里活着,远离拥挤到被淹没的场合,心事得以定时理清安置、该带走的带走该保留的保留。
在做一份兼职。是我读大学之后的第三份兼职了。前两次,一次让我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一次让我知道了自己喜欢谁。第三份是教一个小姑娘写作文,改改错别字。学生聪明,上课环境也没人打扰,可以说很舒服了。比起熬夜赶稿返工到三点半、第二天八点爬起来去上课,或者在冷水里刷咖啡杯、搅华夫面到手掌结茧,现在的兼职要轻松很多。
不经历一点点,不走近一点点的话,我可能永远不能明白这些。小时候我想着将来读一辈子书,穷就穷一点,打打工四处走一走,觉得自由;后来想像琼瑶一样写小说,拍电视剧,或者沿着三毛的脚步去流浪,走到哪就把我的文字写到哪(有这方面的爱好,我是不是刘禹锡的后人呢,真是怀疑啊);再再后来我以为自己能靠打零工攒够钱,开一家剧院,天天给剧院卖票扫地、关门关灯,拉大幕的时候站在幕布后面看底下观众的表情是不是和我一样投入某一场戏了......
我真的,没拥有过任何实实在在安安稳稳的想法,所谓的梦想对我来说好像就该名副其实。甚至不想成为名人或天才---这种在当今社会买点运作团队、赚点关注度就能打造出来的人设,比起我的梦想,要容易实现得多。
说来想笑,即使是现在我也不知道自己这么空空荡荡地活着,做点什么比较好。
但我打工的时候,有那么一些瞬间,在我看不透周围人想让我做什么、不知道工作室负责人想打造什么样的角色、搞不懂工作中上下级的关系、被客人以各种奇怪的态度对待了的时候,倒不是觉得自己受了什么委屈,突然意识到爸妈也是很年轻的时候,在我这么大的时候跑去外面瞎闯的。
他们很不容易,在他们自己的生命里,他们尽了力,我在他们之后二三十年出生,世道已经变了,他们却还在努力适应和成长,不断面对新情况。
爸妈的不容易,不是因为那句惹人厌烦的“为你好”而走近我们心里的。
而他们希望我过得舒服一点,有出息一点,其实不是白讲这么一句空话。不存偏见地说,坐在书桌前跟学生聊聊读书和成长,谈论诗歌和散文,偶尔有新的体会;可是站在操作间里刷杯子洗盘子的时候,如果没有工作中的小伙伴陪着聊天消遣的话,那对着水流重复一个又一个动作、脑子里空空如也的工作状态,我不可能坚持得长久的。
我对大人们一直以来严厉实施的管教,也就理解和支持到这一步。毕竟我的人生发生在这个时代、这个世道还有这个环境里,连我自己都很难预测。比起搞清楚我到底为什么活着,感受这到底是最好的还是最坏的时代,要更重要一些---我也是好不容易才有幸成为世纪末降生的一员,人类历史以前和以后怎样,我毕竟不能亲见了。
晚上带完课回来的时候因为交通拥堵,回程真的很累。等车并不累,在车上坐着比在床上更容易睡着;也不急着回家,甚至希望在外面多逗留一会。但看着满街灯光,远远近近,路人来来去去,滴滴司机找不到我的位置取消订单的时候,真的有种被抛弃了的感觉。
车站旁的雪还没化,黑乎乎的,不是泥也不是冰,却比初雪的早晨难看很多。雪这种白白的轻轻的无害的东西,在世上停留太久就会这样啊。城市里满大街跑来跑去的人,往来交接,流动的利益和欲望,吵闹的工厂汽车,这地方不适合雪的降临。雪也为自己的不合时宜付出了脏兮兮的代价。
这几天闭上眼睛,脑海里盘桓的是电影《御法度》中,冲田总司对土方岁三的评价“果然只有疯子才懂得疯子”,还有朴树哽咽唱出的“知交半零落”。
今晚睡前,本来是想给敬生发上面这句话的,还想要矫情地加上一句有生之年不会让你知交半零落之类的话。但是写着写着对话框就写不下了,然后就有了这篇推文。
愿大家每夜晚安,不要学我。我是明天要去医院的人,这个点还在打字,真的已经疯了,我自己完全拦不住自己。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