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我们都在等待戈多
最近几日高中同学商议着一起聚个餐,然后回高中去看看,时间就定在明日。而恰好我最近看了一些对孕育自己的母腹文化进行再审视的作品,也想给自己找一个机会接续这个话题。高中是我们这一代大多数人共有的记忆,所以我很想站在现在回望一下那时。本来这篇文章是打算明天回学校之后再写的,可是发现不必了,因为我对我的高中太熟悉了,回忆的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便引起一场普鲁斯特式的记忆雪崩,现在胸膛里涌动的情绪就已经够多了,足够我完成我的工作。 等待戈多 其实高中的时间只有三年,一千来天。然而在那时的我们看来,却是如此漫长。如同漫漫的长夜。我们永远处在没完没了的上课、作业、考试、去食堂、回宿舍的循环里,看着窗外没完没了的刮风、下雨、雷电和晴天,浸润在没完没了的感激与争吵中,拥有着没完没了的喜怒哀乐,品味着没完没了的苦辣酸甜。在这没完没了中,我们四处张望,在这四处张望之中,成就了一千多个白天与夜晚。 可是那时的我们并没有仔细想过,这样没完没了的生活到底是为了什么?或者说,我们在张望什么?那时的我们确乎是在等待什么的,可是在等什么,我们自己也闹不清楚,倒不如说,是在等待戈多吧。戈多是谁?到底会不会来?什么时候来? 等待,是一件焦灼、躁动而又荒诞的事,等待的时刻,呼吸和眼神都会变得漫长。现在想来,那应该是那时的我们对于未来未知的迷茫与惶恐,不知道自己会有怎样一个结果,不知道这样的结果是否值得。 圣徒也是人 我向来以为,高中生活不都是美好的,相反,大多数时候,它是苍白的,无意义的,甚至是压抑人性的。五四运动的影响少答了一条就会捶胸顿足,选择题计算时搞错了负号就觉得天就要塌下来了;我们满怀期待地走向墙上地那张成绩单,寻找自己名字的过程胆颤心惊,却又必须装作一脸淡然;我们急功近利地希望自己做的一切都是有用地、高效的;我们关注了几分钟与试卷无关的东西就立即进行自我的良心谴责,我们怕说错了话,怕笑错了时间。即便是与老师、家长大吵一架后,年少的自尊被无情地抛在地上,觉得一切都不可原谅,第二天还是要乖乖拿起书本学着做模范生的模样。我们这么做,只因为我们都在等待戈多,我们像圣徒一般坚信戈多回来,会像上帝、佛陀、艺术、我家爱豆和共产主义一样给我们带来救赎。 戈多是我们的信仰,我们都是戈多的圣徒。 然而即便是在这样高压到畸形的环境下,人性的光辉也依然压不下、藏不住、抹不去。因为圣徒也是人。 是人,就会有人情的珍重。高中的日子,有老师在讲台上的口沫横飞,有讲台下下的异想天开。但更让人追忆的是那场风云际会,相遇相知。哪怕老师一再强调时间紧迫,我仍愿意停下手里的工作为你解答问题,你也能一眼看穿我的低落而悄悄递上一张小纸条安慰我。课后相约一起跑步,顺带互相吐槽老师,中午谁又委托谁带饭,这些日后再也难寻的细节,此时竟享受得如此心安理得,却连一个谢字都不曾说出口。当然,也会有心眼,也会有设防,也会有记恨,但这在这一群人的集体面临解散的那一刻都风轻云淡。 如今我和我的同学们已经分散在祖国的各个角落,再见面时,往往亦今亦昔,公私难分,往日的青涩与窘迫,都化作青烟,消散在相谈时爽朗的笑声中。 是人,也都会有青春、激情与荷尔蒙的释放。夏天为了开空调的集体取闹,简直是要揭竿而起了;老师检查作业时,课代表隐瞒下来的未完成的作业,可能再也没有完成;每天掐着点准时在班主任来之前关掉的《暴走大事件》,终于还是因为提前到来的班主任却无人预警而暴露了,被训斥一顿却也不以为意,总之,我们总能玩出心的花样,我们总能找到机会由被迫充当的圣徒做回我们自己,放肆地笑。 甚至,对一些人来说,还有一些自然、正常而又美丽的朦胧。有谁知道在讲题这个正义的名目下走私了多少无以施予的关心和在意?有谁知道看似碰巧的偶遇到底是不是一场精心的策划?一些爱好其实是爱屋及乌——只为可以与某人谈论他(她)喜欢的话题。一些十分正常的行为被过分解读——不是被老师,而是被当事人自己——其实只是凭这些望梅止渴,自以为是暧昧。 守着爱,怕人笑还怕人看清。内心再波澜起伏,表面上也要匆忙掩饰。无论是谁看到,都会惊慌失措,欲盖弥彰地解释。即便是困兽,依然斗得欲罢不能! 春天到了,玫瑰自然会盛开。然而不是所有玫瑰都可以送到爱人的手中,大多数人的第一捧玫瑰,都来不及送到爱人的手中就化了。 化成的清泉,滋润了他们爱的心田。 这何尝不是修行? 其实呢,说那时的我们是圣徒,也并非是调侃的意味。高中的生活确实会给你一种修行才能体会到的快乐。 我时常怀念高中生活的一点在于,那个时候真的是心无旁骛,不用操很多闲心,是很自在的。你只有一个目标,对于其它的都可以不管,而不必像日后一样往往全盘考虑,件件事都要学着自己安排好,顾东又要顾西,这常常令人因为精力不足而感到仓惶。而接触到了外面的花花世界,伴随五音五色而来的是各种情欲,令人发狂,平添了许多杂念和烦恼。佛教讲,内心有扰动即为烦恼,修行就是为了让你摆脱心中的杂念,内心有什么东西在贞定着。那时的日子单纯的像深秋稀薄的阳光,心里只装着一件事,倒也着实是在贞定着,没有其余杂念。中国文化里其实宗教的因素并不是很大,因为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就已经有很多伦理规范了,伦理的约束逐渐转化为行为的自觉,减少了几千年来的很多放纵与肆意。可以说中国人的日常就是修行。从这个意义上讲,备战高考也是一种修行,教室就是修行的道场。至今我也没能再寻回当时的那份单纯与笃定,以及伴随着的内心的平实。 高中时天天都在学习,到底学到了些什么知识?才时隔两年,却也总要用力回想,才说得出一些细节名堂。然而不需要回想就能感受到的是,那种在知识的海洋里随海浪起伏陶醉与眩晕,以及只需在知识的海中,而无需顾虑他物的轻松。 大风 高考像是一场大风,把我们一个个都席卷到高空之上,在空中给我们调好位置,再一个个发送到我们该去的地方。去继续完成我们各自人生的功课。 每个人,都有一番新的景象。 崇德楼二楼东边第三间小小的教室里的故事,告一段落。 在那里生活和学习过的人们,同学二字并不能道出他们的深情,用战友可能更合适。我和我的战友们,便是如同金蝉脱壳,人去楼空,只留下一个教室做空壳。 我们分散在茫茫人海,人潮涌动的城市中,或许我会偶尔拾得一两片金黄的羽翼,闪烁着斑斓,那是我的战友们高飞的时候褪下的金蝉壳。 前面说高中如同漫漫长夜,高中里那些人那些事的点点滴滴便是夜空里的繁星,明天,不应该说是今天了,我们便要见面,我要提醒他们:当心满天的星斗,都要眨着眼睛彻夜难眠! 现在我才理解,其实在我们等待戈多的时候,戈多就已经来过了。 2018.1.30
-
豆友125714164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8-23 10:30:29
-
zzzzzzz禾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29 16:13:20
-
lhy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02 15:5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