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微博、微信,哪个APP里的你更接近真实的你?
查看话题 >真实的自我,分发到不同的平台
# 豆瓣、微博、微信,哪个APP里的你更接近真实的你? 三款产品都算早期的用户,但都不算是重度用户。 起初用微信就图个新鲜,可以像对讲机似的发语音,因为上面也没有加什么好友,所以也并没有当做什么即时通讯工具来使用,只是像收发邮件似的每天查看一两次。 如今几乎人人都有微信号,微信也已成了与家人、朋友联系的主要工具。 依稀记得那时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手机号码时,记住亲人、朋友、恋人的手机号,就是一种关爱的体现,可如今,别说记住手机号码,连打电话都变得奢侈,越来越多的亲密关系变成了点赞之交。 朋友圈、相册功能推出时,以为是个云存储的相册,就发了几次照片,过了好久才知道原来是可以和朋友互动的社交网络。这么些年了,再也没有发过朋友圈、看过朋友圈,可我也没有丢失掉那些最要好的朋友。 微信于我,只是款 IM 工具,它联系着家人、朋友与我。 微博是个看新闻,发表观点,看撕逼,看八卦的地方,不看朋友圈的我,往往需要多看看微博热点才能听得懂周围的同事在聊的话题。 微博上熟人关系较少,也是一个释放压抑在内心情绪的地方,各种碎碎念、各种对周遭的不满、各种脑洞奇思都会记录在这里。 所以微博于我,是个情绪宣泄之处。 豆瓣账号注册了八年,但是很少产出内容,甚至中间还忘过一次密码,最近开始活跃使用。 在这里,关注自己兴趣相关的内容,在这里记录读书观影后的感受和一些琐碎的生活感悟, 在这里,看别人努力向上、精致的生活,在这里,获得心理的安宁。 豆瓣于我,是日记,是秘密,是心灵的偶尔栖身之地。 上面展示的都是真实的我,好的、坏的、分门别类地向它们分发。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