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h. about 《一句顶一万句》
看完刘震云先生的《一句顶一万句》,觉得不写点读后感马上就忘光了,大部分时候记性都不太好。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偶然间看到老汪私塾这个章节中灯盏死去的片段,然后查了出处。都说这是中国版的《百年孤独》,前两年看过百年孤独,觉得相当看不下去,首先是因为我是个俗人,接受不到啊!其次是因为文化不同,社会情况不一样,没有感同身受;都是同一个名字,还是很长的外国名字,几辈子都是叫一个名字,其他人的名字也是一长串,对于脸盲的人来说很难梳理这种关系。看完到现在我只记得一排白色的房子,因为有人爱好白色装饰;我甚至不太记得我有没有看完,反正不记得结局。 说回《一句顶一万句》,明明是有一些感想的,但是要写下来的时候却不知道怎么写,文字组织能力不太好。从整体上来说,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仿佛写的就是周围的村子,镇子上的人,自己的邻居。小说写的是河南新乡延津县,也有提到周边的开封、洛阳、郑州、三门峡、宝鸡、咸阳等,以前上大学坐火车会经过河南境内,再从郑州往西到西安,对这些地名比较熟悉,有代入感。 小学的时候就思考过自己是谁,为什么我是卢XX而不是陈XX,我现在为什么在这里,掐一下自己会觉得疼,但是是疼在谁身上?卢XX吗?卢XX是谁,为什么是我而不是别人。每当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觉得灵魂思想是飘在外面的,审视着周围的一切,好像跟这个肉体没关系。 说这一段是为了说明看完这本书后,对我自己所在镇子的感觉——也是飘在镇子上面,思考镇子上人们的生活。人间百态,生老病死,世事无常。人生不过几十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有些人在你生命中可能只是路过一下,但是他也有自己的世界,在你关注不到的地方生活着。以前经常会想起,小时候一起玩的邻居姓陈的兄妹俩搬到哪里去了,现在过得怎么样;小学同学王XX是被收养的,后面被亲生父母接走了,也不知道她过得怎样;镇子上卫生院的一个大胸护士,北方人,是什么让她一直留在我们这里的;外婆家附近的一个老太太,驼背很严重,整天拿个小板凳坐在门前,她在想什么,她有什么故事呢?跟妈妈聊微信的时候她也会扯些镇子上发生的事情:我哪个同学离婚了要准备二婚了;街斜对面的跟我念同一个高中的女生她的妈妈过世了;邻居家的小白狗生崽了,等我回去带我去看…… 说回老汪私塾这段,老汪在女儿灯盏意外去世的时候没哭,而且差不多要忘记了这件事。过了一段时间,看到窗台上留着一块中秋时的月饼,上面留着女儿小小的牙印,这时候老汪的悲伤终于爆发了。当时看完这一段真的太难受了,后知后觉的悲伤,真的是排山倒海。为了摆脱悲伤,老汪离开了东家,往西走,走到一个地方要是还悲伤,就继续走,一直走到了宝鸡。用一个词来总结我的2017的话,应该也是“后知后觉”。 懒得写了,谁的事都想一下,唯独对自己的生活和未来没计划没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