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史--魏晋南北朝
来源:洛神赋图,陶俑
褒衣博带 由魏而晋,褒衣博带宽袖小冠成为风尚。

洛神赋图
袴褶 由晋而南北朝,传统的深衣长衣和袍服已不适应社会需要,北方民族的袴褶逐渐成为主流。男女通用。 袴褶上衣短身大袖或小袖,下衣合裆裤,喇叭状,有的还在膝盖处长带系扎,名为缚绔。袴褶本为小袖细腿,大袖和肥裤缚绔是骑射胡服的中原汉化。

河南邓县南北朝砖刻
裲裆 liǎng 没有袖子的坎肩,或称背心,又称马甲。
杂裾垂髾服shao 传统的深衣制已不被男子采用,但在妇女中间却仍有人穿着。与汉代相比,衣服的下摆部位,加一些饰物,通常以丝织物制成。其特点是上宽下尖形如三角,并层层相叠。另外,由于从围裳中伸出来的飘带比较长,走起路来,如燕飞舞。到南北朝时,这种服饰又有了变化,去掉了曳地的飘带,而将尖角的“燕尾”加长,使两者合为一体。如上的洛神赋图

衫裙 女子由襦裙发展为上衣短小,下裙宽大“上俭下丰”。注意这里的领口的外显对称性。

莫高窟复原图

男子,冠帽多以文人用的巾代替,不再绾发加笄,“羽扇纶巾”。 女子,汉代垂髻不再流行,巍峨的高髻独领风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