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葛】葛花解酒,我却宁愿独醉不醒
文/盒饭君
父亲是中医,小时候常常跟着他上山采药。现在仍然记得采葛根、杜仲、一支箭、首乌等药材的画面。关于首乌,还有传言:采首乌前别提首乌,不然它会躲起来,便再也挖不到。
先说葛。为什么是葛?因为葛根是药,也能吃。
父亲背着背篓拿着锄头,我跟在他身后左右张望。路旁就可以看到葛藤,从低矮的灌木丛里探出身来。藤蔓的尖端像蕨类植物,向里卷曲。叶子深绿色,末端有三个突出的尖,整个叶片比成人的巴掌还大,上面有细密的像汗毛的东西。
葛的藤蔓可以长很长,顺着藤蔓要找到根,往往可能理到三四米开外的地方。
现在超市有卖葛粉。葛可食用,在古代就被发现了。《本草图经》:“今人多以作粉食之,甚益人。下品有葛粉条,即谓此也。”《本草衍义》:“澧、鼎之间,冬月取生葛,以水中揉出粉,澄成垛,先煎汤使沸,后擘成块下汤中,良久,色如胶,其体甚韧,以蜜汤中拌食之。擦少生姜尤佳。”
葛粉的制作和红薯粉、豆粉、薜荔的制作类似,捣碎,水洗,过滤,沉淀。
食物总是带着生活气息的。古诗文里,葛的生活气息,更多是在情上。
《诗经》常以葛起兴。葛是藤蔓植物,攀缘在灌木、乔木上,被拿来类比为夫妻之间不可分割的情感。葛在古代还是经济作物,它纤维丰富,用于纺织衣服。关于纺织,嫘祖和织女都是以女性形象出现,女性也都被认为是情感丰富柔弱的象征。
我们常拿“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来表达思念。先秦女性对思念的表达非常直接生动了。《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至于采的是葛,是萧(蒿),还是艾,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不管我在采什么,心里面想的都是你。爱与思念,都寄于织布都葛、祭祀的蒿、治病的艾上。
葛用于织布的功能,在《葛覃》里有写: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不仅明确地指出葛用于织布,怎么提取纤维都写得非常清楚,“是刈是濩”,“刈”是割,“濩”是煮,把葛藤割下来,用水煮,将葛藤上的“皮肉”剃掉,留下坚韧的纤维,为“絺綌”(织衣服)。“服之无斁”,穿起来很舒服,可以说葛在那个时候是非常流行的织布材料了。
把葛用于织布的过程写得如此清晰,还在于,这首诗写了一个勤劳的女性形象,她不仅要织布,还要洗衣服,回娘家之前,老师问她,衣服洗完没有。这在古代是一种女德,也可见,中国古代都女性非常全能了。
如果《采葛》是爱,《葛覃》是勤劳,那么《葛生》就是无尽的悲伤。正如前面说,葛是藤蔓植物,它的生长,往往会攀缘在灌木和乔木上,这种攀附关系,像及家庭里的夫妻关系,相互依靠,共同成长。如今,战乱夺去了丈夫的生命,看着什么相互依靠的东西,女子总会想起曾经那个自己依赖的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死亡隔开的不仅仅是两个人,还把两个人曾经在一起的爱、幸福、喜怒哀乐,全都抹掉了。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一个人生活,自然是孤独的。如果葛失去了攀附的东西,只能匍匐在地上,像被抽去了筋骨,抽去了感知美好的能力。
《诗经》用葛起兴来表达女性的情感,喜怒哀乐,都在里面了。古书里写,葛那紫红色的花可以用于解酒,“其花并小豆花,干末服方寸匕,饮酒不知醉”,只是,在这悲怆面前,还是让悲伤在沉醉中被遗忘了吧。毕竟,醒着,多痛啊。
父亲是中医,小时候常常跟着他上山采药。现在仍然记得采葛根、杜仲、一支箭、首乌等药材的画面。关于首乌,还有传言:采首乌前别提首乌,不然它会躲起来,便再也挖不到。
先说葛。为什么是葛?因为葛根是药,也能吃。
父亲背着背篓拿着锄头,我跟在他身后左右张望。路旁就可以看到葛藤,从低矮的灌木丛里探出身来。藤蔓的尖端像蕨类植物,向里卷曲。叶子深绿色,末端有三个突出的尖,整个叶片比成人的巴掌还大,上面有细密的像汗毛的东西。
葛的藤蔓可以长很长,顺着藤蔓要找到根,往往可能理到三四米开外的地方。
现在超市有卖葛粉。葛可食用,在古代就被发现了。《本草图经》:“今人多以作粉食之,甚益人。下品有葛粉条,即谓此也。”《本草衍义》:“澧、鼎之间,冬月取生葛,以水中揉出粉,澄成垛,先煎汤使沸,后擘成块下汤中,良久,色如胶,其体甚韧,以蜜汤中拌食之。擦少生姜尤佳。”
葛粉的制作和红薯粉、豆粉、薜荔的制作类似,捣碎,水洗,过滤,沉淀。
食物总是带着生活气息的。古诗文里,葛的生活气息,更多是在情上。
![]() |
《诗经》常以葛起兴。葛是藤蔓植物,攀缘在灌木、乔木上,被拿来类比为夫妻之间不可分割的情感。葛在古代还是经济作物,它纤维丰富,用于纺织衣服。关于纺织,嫘祖和织女都是以女性形象出现,女性也都被认为是情感丰富柔弱的象征。
我们常拿“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来表达思念。先秦女性对思念的表达非常直接生动了。《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至于采的是葛,是萧(蒿),还是艾,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不管我在采什么,心里面想的都是你。爱与思念,都寄于织布都葛、祭祀的蒿、治病的艾上。
葛用于织布的功能,在《葛覃》里有写: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不仅明确地指出葛用于织布,怎么提取纤维都写得非常清楚,“是刈是濩”,“刈”是割,“濩”是煮,把葛藤割下来,用水煮,将葛藤上的“皮肉”剃掉,留下坚韧的纤维,为“絺綌”(织衣服)。“服之无斁”,穿起来很舒服,可以说葛在那个时候是非常流行的织布材料了。
把葛用于织布的过程写得如此清晰,还在于,这首诗写了一个勤劳的女性形象,她不仅要织布,还要洗衣服,回娘家之前,老师问她,衣服洗完没有。这在古代是一种女德,也可见,中国古代都女性非常全能了。
![]() |
如果《采葛》是爱,《葛覃》是勤劳,那么《葛生》就是无尽的悲伤。正如前面说,葛是藤蔓植物,它的生长,往往会攀缘在灌木和乔木上,这种攀附关系,像及家庭里的夫妻关系,相互依靠,共同成长。如今,战乱夺去了丈夫的生命,看着什么相互依靠的东西,女子总会想起曾经那个自己依赖的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死亡隔开的不仅仅是两个人,还把两个人曾经在一起的爱、幸福、喜怒哀乐,全都抹掉了。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一个人生活,自然是孤独的。如果葛失去了攀附的东西,只能匍匐在地上,像被抽去了筋骨,抽去了感知美好的能力。
《诗经》用葛起兴来表达女性的情感,喜怒哀乐,都在里面了。古书里写,葛那紫红色的花可以用于解酒,“其花并小豆花,干末服方寸匕,饮酒不知醉”,只是,在这悲怆面前,还是让悲伤在沉醉中被遗忘了吧。毕竟,醒着,多痛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