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互搏的无问西东
前两天看了电影无问西东,本来我对这部电影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因为它打的旗号是活出自我,我想在这样的社会体制中,在这种影片政审严格的时代,怎会拍出让人活出自我的片子呢;有朋友极力推荐,爱你所爱,行你所行,不忘初心,无问西东,说我肯定喜欢看,我又觉得这是一部毒鸡汤电影。但是朋友极力推荐,所以就看看吧。
看完电影,让我没想到的是,这竟然是一部如此主旋律的电影,同样没想到的是,章子怡的演技又上了一个档次,她在浑身是血的泥潭里醒来那一笑,让我毛骨悚然,虽然满脸的血看不到表情,但是那种倔强嘲讽无奈绝望深入骨髓。
影片如此主旋律正能量,家国家国,主人公全部选择了国放弃了家,在前三个段落中,这个选择是符合人设、国情及历史的,而最后一段却有点故意拔高,以至于我都无法评价这一段。
导演野心很大,用短短的两个半小时的时间,想表达民国时期、抗战时期、文革时期、当代时期人们的精神状态和面貌,又想致敬清华大学,又想避开这些时代涉及到的所有的政治敏感话题,因此影片说到了很多东西,却又是浅尝辄止,没有深入,仅仅走到人的思想层面,而不关注根本。
影片的有些地方是不合逻辑的,如开着战机每天用同样的路线撒食物,这会给军事基地、当地的百姓带来灾难性的毁灭,肯定是军法处置的,竟然最后还有一群战机来撒食物;如在核研究所工作时,主人公突然请假回去找女朋友,像有定位一样准确及时找到她,这又是如何做到的,一个核研究所工作的人怎么能随便请假,又怎么会让他和有台湾亲戚的女朋友有来往,他的政审如何过关的。
影片在镜头、取景和柔光方面,用足力量,甚至用力过猛,却在这些细节上有失考究,在我看来给影片造成了很大的减分项。
再说音乐,影片从头到位一直充斥的音乐是基督教的圣歌,《amazing grace》,说实话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是惊为天人的感觉,当时真有一种洗涤心灵,把我从黑暗中拉出来的感觉。但是放在这部电影里面,却始终又一种剥离的感觉,和历史和情境结合不到一起,不明白一部讲清华大学创立之初的电影怎么会用一个西方的音乐。
最后还是落到立意上,这就要问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什么意思了,要问听从你心是怎么理解了。我问自己,我的初心是什么,这应该要追溯到大学刚毕业的时候了,那时候的初心是我要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要使我的研究我的想法能影响到一个学术的发展方向,很大是不是,但当然是没达到了,当我放弃考博的时候,就放弃了这个初心;然后呢,然后我的想法是我要做董明珠那样的人,说话落地有声,做事雷厉风行,可是呢可是呢,还是做不到;于是,我的想法最后变成,我要做一个自由的人,当我看到我在生活的桎梏中不断凋谢的时候,我就不断的故意的打破生活的平衡和稳定,在付出只有自己才能知道的代价之后,我获得了自由,但是当一个人心心念念要追求自由时,就是被自由所束缚的时候,我害怕失去自由,所以在这个相对安全的状态中,不愿意前行,同样还是被束缚了。那不忘初心到底是什么意思,是我要做到什么样的程度、成为什么样的人还是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如果我各个阶段的目标都算初心的话,我还是没有方得始终。
影片中主人公没按照家族要求读书,最终上了前线牺牲了生命,留下她母亲对白头人送黑头人,这叫始终吗;影片主人公去核研究所工作,回来女朋友已在政治运动中不知所踪生死不明,这叫始终吗;主人公不惜牺牲朋友的生命去支边,在支边的路途中牺牲生命,这叫始终吗。从社会发展的进程来说,这是始终,始的瑕疵掩盖不了民族大义的光辉,终的悲伤在主人公为社会的贡献中是渺小不足提的。可是,留下的那些在深夜里暗暗垂泪的人,或许余生都会在黑暗中度过。
如果影片的立意就定在为国家奉献不计个人得失上,这是合适的。可是,影片却一定要把这个立意拔高,“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影片中的主人公的确听从内心,只问绽放,不问西东,可是说这是他们的初心却不合适,因为这是时代赋予他们的内心,时代赋予他们的社会责任,他们无法选择这个内心;影片有一个很有趣的片段,黄晓明饰演的角色看到喜欢的人和另外一个人手拉在一起时,才决定去研究所工作,所以说他的初心并不是义无反顾的为社会贡献。所以说听从内心只问绽放这个心灵鸡汤型词汇稍微有些不适合这个电影,可是要说这就是他们的初心其实也是对的,所以这句话就差强人意的放在这个电影上也可以。而前面的那段话,在你被打击时,请记起你的珍贵,却真是不合适的,影片的主人公其实并没有被打击受恶意攻击,他们的确有受伤,牺牲了生命,但确实社会带来的受伤,不是针对个人的打击,就更无从谈起坚信自己的珍贵,因为为社会牺牲本身就是珍贵的。这句话用在什么上最合适呢,那个老师的妻子在绝望的一跳时,我希望她能记得自己的珍贵;那个护士在被一群人殴打时,我希望她能记得自己的珍贵;除了这些我想不到其他的片段。
影片立意人为的拔高和电影情节的两张皮,造成我对这个电影无法走心,无法感动。可是反过来想想,我很理解这部电影的为难和左右互搏,作为被冠以第七代导演名称的导演李芳芳,我想她对社会对历史肯定是有很多认知和反思的。这部电影一禁六年现在才播放,影片肯定是经过很多次的删减修改的,现在看到的影片的正旋律时符合目前社会体制的要求的,而这些鸡汤型话语词句,是符合现代社会对于心灵慰藉的追求的,所以不管从政治还是市场方面,这部电影都会获得成功,但是严肃文艺和批评家并不喜欢这样的影片,所以这部电影影评的两极分化十分严重。
我愿意相信,导演借着这部正旋律的片子,来告诉我们不要怕打击、恶意、迷茫,记得自己的珍贵,民族大义、社会潮流、历史进程,任何东西都不能阻止自己的珍贵、都无法埋没自己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