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人格」論陳映之〈兩者 Significant Others〉
「生命前來無言、人生要去無言,為了這一切即使有終或其實無盡」――焦安溥《潮水箴言》
――緣份是神;遊戲,是我們。
張懸在2012年8月11日發表第四張專輯《神的遊戲》的這段開場白,述說著神與眾人、緣分與遊戲間一線之隔的洞若觀火。
〈兩者 Significant Others〉由吳青峰作詞、焦安溥作曲,以及張懸演唱;陳映之執導拍攝音樂錄影帶...其中卻出席了一位名喚「女孩」的角色(張鈞甯 飾)。女孩穿梭在光影之間、潰散於悲喜之際,宛如遊蕩在人世裡悵然若失的鬼魂。

德國心理暨精神分析學家弗里茲.李曼(Fritz Riemann,1902-1979)在其著作《恐懼的原型 Grundformen der Angst》中分析論述四種恐懼人格。在第一章節:分裂人格 Schizoid Personality Disorder (縮寫為SPD),他認為此類恐懼的原型是出於害怕與人過於親密、害怕打開心房和交出自己,所以逃避任何(可能的)緊密關係;這使得他愈來愈孤單寂寞,如同不斷「自轉」的物體。(頁37)

故事起始,女孩(張鈞甯)代表著外在的自我,是作為主導行為的意識層面;張懸則是內在的潛意識本我,一言不發、在女孩身後牽引著她的每分舉動。影像裡,自我和本我呈現個別獨立的主體、彼此又相互依偎,陳示著女孩分裂人格的心理狀態。女孩撫觸著張懸的動作,並且期待對方以同樣的方式回應,指涉患者對親密、愛與被愛的嚮往;但因為過往的心理創傷(多數情況下的心理創傷會被壓抑在潛意識裡),使得他們害怕把內在的真實渴望展現出來,轉而費盡心思獨立過活。只要不依賴、不需要任何人,就不必為誰負責――即擺脫情感上的連結。
全文請點:「分裂人格」論陳映之〈兩者 Significant Others〉
作者:汪羽 台灣東吳大學中文所碩士(主修:文學與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