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和抑郁并不可耻!
众所周知,事物都有两面性,或者是多面性,然而对于哭泣人们往往会将其看作是软弱无能的象征。在中国更有“男儿有泪不轻弹”的说法,“哭泣”一词被打上了诸多无能、无力、懦弱等贬义词的标签,甚至是一种可耻,让人嘲笑的行为,因此,在中国有许多女人变成了女汉子,而心里苦闷的男人宁可深夜独自卖醉,把诸多的压力与苦闷压制于心,也不会把这些不良情绪化作泪水发泄出去。
前两日看到一篇名为《“我很好”的背后是“救救我” | 如何识别身边的微笑抑郁症?》文章,文中叙述了一位名为Maisie的英国16岁少女,在周围所有人眼中Maisie是个开朗活泼的姑娘,学习不用父母操心,笑起来也没心没肺,似乎永远都展露出最可爱的样子,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儿却选择了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在经过警方一段时间的仔细调查之后,确认了Maisie生前患有一定程度的抑郁症,而这正是她自杀的原因。她的家人和朋友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这样的结论,因为Maisie是那样的活泼开朗、与人为善,这样一个姑娘怎么可能患有抑郁症呢?
然而有的时候,患有抑郁症的人们并不是像大多数人所想象的那样看起来就悲观、萎靡不振,对任何事物都缺乏兴趣,他们只是以“乐观”的这层面具来掩盖着自己。这种现象也被称为“微笑抑郁”。
和典型抑郁症不同的是,“微笑抑郁”的患者并不是每天瘫软在床上,丧失与人交往的能力;他们反而可能看似拥有比普通人更好的社会功能。如此大的隐蔽性,导致周围的人无法第一时间发现,往往因此延误了治疗时机。然而更可怕的是微笑不仅仅是这些患者的武装,也是他们瞄准自己的武器。
当抑郁的心境表面蒙上了一层微笑的面纱,内心的痛苦只能在深深的笼罩之下无处排解,“微笑”过后则是更深的孤独和抑郁,而“微笑抑郁”患者只能继续笑着,无法逃离。最后,很多患者只能像Maisie一样带着这幅微笑的面具,背着沉重压抑的情绪,离开了这个世界。
或许在很多时候向他人表达自己的软弱是一件很羞耻的事,或者说他们根本无法正确的向旁人表达自己的感受。
这和我们从小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有关,就如同武志红在书中所列举的中国家庭最普遍的一个案例:“一个孩子摔倒了,摔疼了,他哇哇大哭,照料他的大人跑上来说:“不疼,不疼,好孩子不哭。当这样说时,大人就是在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头上。”疼不疼是孩子的感受,还是大人的感受?“疼的感觉本来是大自然给一个人的馈赠,可以令他自动地懂得保护自己,从摔疼这一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但大人却试图让他忽略甚至歪曲这一感觉。”
“再者孩子吃饱了,不想再吃了,但大人用各种方法诱惑孩子继续吃,于是孩子最终吃成小胖子,大人看着孩子胖胖的觉得很开心,但胖是孩子的需要,还是大人的需要?吃少了,会觉得饿;吃够了,会觉得饱;吃多了,会觉得撑。这三种感觉会自动调节孩子的食量,但许多大人会自以为是地给孩子设定食量,于是许多孩子饮食失调。”
这些小细节都是使一个人忽略自身真正感受的行为,而在这样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则会出现不再关注自己感受的行为,甚至觉得直接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和真实需求是很难的事。只因他们担心表达了愤怒之后,会伤害到别人,会破坏关系,会导致别人不再爱自己;他们怕表达了自己真实的需求,会给人带来困扰,导致别人觉得自己麻烦。
但实际上,他们的“友善”已经变成困扰,压抑了自己真实的需求和情感,在面带微笑的讨好中,他们心中的负面情绪会越来越重。
因此,要想真正的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我们则需要正确的看待自己的负面情绪,将抑郁和哭泣看作是感冒发烧一般,只不过是一场病而已,试图用适当的方式发泄出来就好,并没有什么可耻之说。而只有真正懂得将不良情绪发泄出来的人,才能够拥有更好的生活,更加快乐的人生!
前两日看到一篇名为《“我很好”的背后是“救救我” | 如何识别身边的微笑抑郁症?》文章,文中叙述了一位名为Maisie的英国16岁少女,在周围所有人眼中Maisie是个开朗活泼的姑娘,学习不用父母操心,笑起来也没心没肺,似乎永远都展露出最可爱的样子,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儿却选择了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在经过警方一段时间的仔细调查之后,确认了Maisie生前患有一定程度的抑郁症,而这正是她自杀的原因。她的家人和朋友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这样的结论,因为Maisie是那样的活泼开朗、与人为善,这样一个姑娘怎么可能患有抑郁症呢?
然而有的时候,患有抑郁症的人们并不是像大多数人所想象的那样看起来就悲观、萎靡不振,对任何事物都缺乏兴趣,他们只是以“乐观”的这层面具来掩盖着自己。这种现象也被称为“微笑抑郁”。
和典型抑郁症不同的是,“微笑抑郁”的患者并不是每天瘫软在床上,丧失与人交往的能力;他们反而可能看似拥有比普通人更好的社会功能。如此大的隐蔽性,导致周围的人无法第一时间发现,往往因此延误了治疗时机。然而更可怕的是微笑不仅仅是这些患者的武装,也是他们瞄准自己的武器。
当抑郁的心境表面蒙上了一层微笑的面纱,内心的痛苦只能在深深的笼罩之下无处排解,“微笑”过后则是更深的孤独和抑郁,而“微笑抑郁”患者只能继续笑着,无法逃离。最后,很多患者只能像Maisie一样带着这幅微笑的面具,背着沉重压抑的情绪,离开了这个世界。
或许在很多时候向他人表达自己的软弱是一件很羞耻的事,或者说他们根本无法正确的向旁人表达自己的感受。
这和我们从小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有关,就如同武志红在书中所列举的中国家庭最普遍的一个案例:“一个孩子摔倒了,摔疼了,他哇哇大哭,照料他的大人跑上来说:“不疼,不疼,好孩子不哭。当这样说时,大人就是在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头上。”疼不疼是孩子的感受,还是大人的感受?“疼的感觉本来是大自然给一个人的馈赠,可以令他自动地懂得保护自己,从摔疼这一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但大人却试图让他忽略甚至歪曲这一感觉。”
“再者孩子吃饱了,不想再吃了,但大人用各种方法诱惑孩子继续吃,于是孩子最终吃成小胖子,大人看着孩子胖胖的觉得很开心,但胖是孩子的需要,还是大人的需要?吃少了,会觉得饿;吃够了,会觉得饱;吃多了,会觉得撑。这三种感觉会自动调节孩子的食量,但许多大人会自以为是地给孩子设定食量,于是许多孩子饮食失调。”
这些小细节都是使一个人忽略自身真正感受的行为,而在这样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则会出现不再关注自己感受的行为,甚至觉得直接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和真实需求是很难的事。只因他们担心表达了愤怒之后,会伤害到别人,会破坏关系,会导致别人不再爱自己;他们怕表达了自己真实的需求,会给人带来困扰,导致别人觉得自己麻烦。
但实际上,他们的“友善”已经变成困扰,压抑了自己真实的需求和情感,在面带微笑的讨好中,他们心中的负面情绪会越来越重。
因此,要想真正的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我们则需要正确的看待自己的负面情绪,将抑郁和哭泣看作是感冒发烧一般,只不过是一场病而已,试图用适当的方式发泄出来就好,并没有什么可耻之说。而只有真正懂得将不良情绪发泄出来的人,才能够拥有更好的生活,更加快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