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名言,读书
晏子春秋: 轻死以行礼谓之勇,诛暴不避强谓之力。故勇力之立业,以行其礼也。 徒以勇力立于世,则诸侯行之以国危,匹夫行之以加残。 国之兴,立爱以劝善也,立恶以禁暴也。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故明所爱而贤良众,明所恶而邪僻灭。 国之将衰,顺于己者爱之,逆于己者恶之。故明所爱而邪僻繁,明所恶而贤良灭,离散百姓,危覆社稷。 淫与耳目,不当民务,此圣王之所禁也。 近臣默,远臣喑(yin),众口铄(shuo)金。 刑无罪,夏、商所以灭也。 桀、纣,君诛乎,民诛乎? 民不苟德,福不苟降。 明王不徒立,百姓不虚至。 诸侯并立,能终善者为长;列士并学,能终善者为师。 不能终善者,不遂其君。 上下交离,此三代之所以衰也。 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人行善者天赏之,行不善者天殃之。 有贤不用,安得不亡? 赏无功谓之乱,罪不知谓之虐。 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玩好,威严拟乎君谓之逆;刑杀不辜谓之贼。此三者,守国之大殃。 君屈民财者不得其利,穷民力者不得其乐。 相贤者国治,臣忠者主逸。 忠不避死,谏不违罪。 国有三不详。有贤而不知,一不详;知而不用,二不详;用而不任,三不详也。 敛民之哀而以为乐,不详,非所以国君者。 朝居言责下无言,下无言则上无闻矣。 太山之高,非议石也,累卑然后高。夫之天下者,非用一士之言也。 明君必务正其治,以事利民,然后子孙享之。 生者不得安,命之曰蓄忧;死者不得葬,命之曰蓄哀。蓄忧者怨,蓄者哀危。 谄谀萌通,而贤良废灭,是以谄谀繁于间,邪行交于国也。 星之昭昭,不若月之曀曀(yi );小事之成,不若大事之废;君子之非,贤于小人之是也。 君子无礼,是庶人也;庶人无礼,是禽兽也。夫勇多则弑其君,力多则杀其长,然而不敢者,维礼之谓也。 礼者,所以御民也;辔者,所以御马也。 能安邦内之民者,能服境外之不善;重士民之死力者,能禁暴国邪逆;听恁贤者,能威诸侯;安仁义而乐利世者,能服天下。不能爱邦内之民者,不能服境外之不善;轻士民之死力者,不能禁暴国之邪逆;愎谏傲贤者之言,不能威诸侯;倍仁义而贪名实者,不能服天下 。 道在为人,而失在为己。为人者重,自为者轻。 左右为社鼠,用事者为猛狗,主安得无雍,国安得无患乎? 举贤官能,则民兴善矣。 (察人):无以靡曼辩辞定其行,无以毁誉非议定其身。……通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富则视其所分,贫则视其所不取。 为君厚籍敛而托之为民,进谗谀而托之勇贤,远公正而托之不顺,君行此三者则危。为臣比周以求进,逾职业防下隐利而求多,从君不陈过而求亲,人臣行此三者则废。 若言不用,有难而死之,是妄死也。谋而不从,出亡而送之,是诈伪也。故忠臣也者,能纳善于君,不能与君陷于难。 责焉无已,智者有不能给;求焉无餍,天地有不能赡也。故明王之任人,谄谀不迩乎左右,阿党不治乎本朝。任人以长,不强其短;任人以工,不强其拙。此任人之大略也。 过贫而好大,智薄而好专。贵贱无亲焉,大臣无礼焉。尚谄谀而贱贤人,乐简慢而玩百姓。过无常法,民无经纪。好辩以为智,刻民以为中。流湎而忘国,好兵而忘民。肃于罪诛,而慢于庆赏。乐人之哀,利人之难。德不足以怀人,政不足以惠民。赏不足以劝善,刑不足以防非。亡国之行也。 君得臣而任使之,与言信。必顺其令,赦其过。任大臣无多责焉。无以嗜欲贫其家,无信谗人伤其心。家不外求而足,事君不因人而进。则臣和矣。 临国莅民,所患者三:忠臣不信,一患也;信臣不忠,二患也;君臣异心,三患也。 为政何患?患善恶不分。 善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善进,则善无由入矣。 君子怀不逆之君,居治国之位。君子不怀暴君之禄,不处乱国之位。 傲大贱小则国危,慢听厚敛则民散。事大养小,安国之器也;谨听节敛,众民之术业。 君子之事君也,进步失忠,退不失行。不苟合以隐忠,可谓不失忠;不持利以伤廉,可谓不失行。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乐民。意莫下于刻民,行莫下于害民也。 顺爱不懈,可以使百姓;强暴不忠,不可以使一人。一心可以事百君,三心部可以事一君。 众而无义,强而无礼,好勇而恶贤者,祸必及身。 君子有力于民则进爵禄,不辞富贵;无力于民而旅食,不恶贫贱。 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下午直辞,上有隐恶;民多讳言,君有骄行。 为地战者,不能成其王;为禄仕者,不能征其君。 廉者,政之本也;谦者,德之主也。 凡有血气者,皆有争心。怨利生孽,维义可以为长存。且分争者不胜其祸,辞让者不失其福。 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有贤不用,安得不亡? 为政何患?患善恶不分。 橘生北则为橘,生于南则为枳。 下无直辞,上多隐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