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
寒假觉得还应该跑些地方,青州可能留给开学,湖南的湘博和长沙市博的确也很吸引人。昨晚回看《路边野餐》,早晨看到有人在豆瓣上组队去凯里,心动了一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特别想找到人生最初的“基因”,当然我不是指生物学上的概念,而是从小浸染我的事物。它们对我处事的方式和审美眼光一定有很大影响,有时候或许能从它们身上找到我解释不清的行为。
汪涵说,苏州对他小时候的影响,以至于长大后看到的一切也不过就是拿小时候在苏州看到的比较。
虽然也有一些知道,山里、田间、砖木结构的古屋、祠堂、学校门口的街道、小卖部…自然与烟火气息混合在一起,在我长大后逐渐碰到的事物上产生共鸣。
对了,还有水。我实在不能想象居住的地方没有水。搬家两次,门口都有贯穿河流的公园,最后一次搬家直接去了护城河边上。山里有水,外婆家的田边有大坝,田里种着水稻,初秋是鲜活的嫩绿,春天还没播种之前,田里积满了那几日的雨。书院则是遗留了我所认为的江南气息,印象里全然是雨天习字时和同学偷溜出去玩的情景。泉州有水,泉州也是充满生活气息的城市,安静平和,就像家乡。
凯里。在我连续看了侯孝贤和是枝裕和之后,有一种去看看这个城市。我有一个预设,如同电影里略显破败的城镇场景,但是有时候我甚至分不清,本能地去寻找,这种“复古”的“情怀”,会不会只是一遍遍的坚定我之前基因的设想。
但是,很多“浸染”是我无法察觉的,比如极力想避免的,其实攻击性极小。而那些以为是无碍的事情,到很久以后才发觉逃不开了。
再说。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