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成为这样的大人”
现在是2018年2月5日星期一,北京时间9时21分。
周五开会没写日记、周六早出没写日记,周日倒是写了,但是一般人看不到。
有时也很好奇,都是谁在看我的日记,明明我的朋友都没看。
每个人都带着一副眼镜看世界,因为先天基因和后天经历的不同,大家的眼镜各不相同,所以大家看到的世界也不尽相同。
中间出了点小意外,
昨天聊过《神秘巨星》,那是一部我很难代入的作品。
左左说:
作者总代入不进去是因为忽略了一个关键点:女主是个处于青春期并且自命不凡的女孩。
我得承认,我和这种人设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很久很久以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叫《观影知人》,人们看电影看到的往往是自己,所以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喜欢(或讨厌)什么样的电影,有什么样的笑点、泪点来判断这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也从这个角度分析过自己,我发现我对青少年和儿童是很苛刻的。就最近的观影经历而言,我不喜欢《神秘巨星》,也不喜欢《寻梦环游记》(虽然我承认它做得很好)。
这些主角,一般人觉得没问题是吗,我怎么总看不惯?
这可能跟我的成长经历有关,我十几岁就已成长为一个财迷,就深信:
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
要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先改变一个人的生活
如果你不能承担建造新世界的责任,那就停下你对旧世界的反叛
我对世界有种种不满,但我最后把这些不满都指向了自己——你不能挣钱,不能为自己的行为买单,不能给别人提供别的可能,你有什么不满的资格?
带着这种思想看电影,我不怎么会被热血的反叛所吸引,我更欣赏那些能冷静思考、承担责任的孩子。
所以我特别容易被另一类故事戳中泪点,就是孩子很努力做了所有他能做的,可还是没有大人来回应,我看不得这种故事。
之后的以前日记里说过。
跳到《垫底辣妹》吧,电影最后,工藤沙耶加给坪田老师写信:
我一直讨厌大人,只凭外表就说我不行的大人,我觉得很愚蠢……
我遇见的人中,让我觉得“我想成为这样的大人”的,坪田老师是第一个。
遇见老师以后,我有了目标,知道了努力的快乐,看见了未来的希望。
我的人生改变了。
我现在已经二十多了,工作也有几年了,也算跨入大人的门槛了吧,不知我能不能回应孩子的努力,让孩子们觉得“成为这样的大人”也还不错。
周五开会没写日记、周六早出没写日记,周日倒是写了,但是一般人看不到。
有时也很好奇,都是谁在看我的日记,明明我的朋友都没看。
每个人都带着一副眼镜看世界,因为先天基因和后天经历的不同,大家的眼镜各不相同,所以大家看到的世界也不尽相同。
中间出了点小意外,
昨天聊过《神秘巨星》,那是一部我很难代入的作品。
左左说:
作者总代入不进去是因为忽略了一个关键点:女主是个处于青春期并且自命不凡的女孩。
我得承认,我和这种人设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很久很久以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叫《观影知人》,人们看电影看到的往往是自己,所以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喜欢(或讨厌)什么样的电影,有什么样的笑点、泪点来判断这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也从这个角度分析过自己,我发现我对青少年和儿童是很苛刻的。就最近的观影经历而言,我不喜欢《神秘巨星》,也不喜欢《寻梦环游记》(虽然我承认它做得很好)。
这些主角,一般人觉得没问题是吗,我怎么总看不惯?
这可能跟我的成长经历有关,我十几岁就已成长为一个财迷,就深信:
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
要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先改变一个人的生活
如果你不能承担建造新世界的责任,那就停下你对旧世界的反叛
我对世界有种种不满,但我最后把这些不满都指向了自己——你不能挣钱,不能为自己的行为买单,不能给别人提供别的可能,你有什么不满的资格?
带着这种思想看电影,我不怎么会被热血的反叛所吸引,我更欣赏那些能冷静思考、承担责任的孩子。
所以我特别容易被另一类故事戳中泪点,就是孩子很努力做了所有他能做的,可还是没有大人来回应,我看不得这种故事。
之后的以前日记里说过。
跳到《垫底辣妹》吧,电影最后,工藤沙耶加给坪田老师写信:
我一直讨厌大人,只凭外表就说我不行的大人,我觉得很愚蠢……
我遇见的人中,让我觉得“我想成为这样的大人”的,坪田老师是第一个。
遇见老师以后,我有了目标,知道了努力的快乐,看见了未来的希望。
我的人生改变了。
我现在已经二十多了,工作也有几年了,也算跨入大人的门槛了吧,不知我能不能回应孩子的努力,让孩子们觉得“成为这样的大人”也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