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寻梅 | 有香味的冬天

立春前两日,大雪纷纷扬扬下了一整天,好友在群里邀约聚餐,说大雪天合该在一起吃些热乎乎的煮食。
想起千年前的魏晋,也是这样的雪天,谢公安石举行家宴,同子侄讨论如何描述这满庭飞雪,侄子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柳絮因风起啊,想起韩愈也有类似的句子,“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他们用飞花和柳絮描述雪,多么轻盈、烂漫、疗愈又温柔。
还有那个雪夜访戴的王子猷,谢道韫的小叔,大雪之夜棹小舟去剡溪访戴安道,未到门而返。人问何故,他说:“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多好,不可理喻一样,兴之所至,素履之往,何必见戴。
魏晋名士之所以被赞一句“风流”,也是因为有这样的兴致和对生命的尊重。而这风流,并不来自于平安富贵的日常。“要身后名,这是生人看死;要即时酒,这是死人看生”,社会动荡不安,生命朝不保夕,所以及时行乐。
人生苦短,要常常哄自己高兴,那个空许给自己的“美好的以后”就像驾着七彩祥云的孙悟空,可能永远不会来的。
不想把向往积攒起来交付未知的以后,我们打算把“美好的以后”切碎磨成粉,均匀洒在当下,所以趁雪还没化,去寻梅吧。



















园子素来大门紧闭,并无其他游人,清闲安静得很。正午的时候太阳上来了,和炉火一起烤得人暖烘烘的,周身雪气凌冽,梅香氤氲,直教人昏昏欲眠。
湖面上有人踏冰而来,说雪晴出来散步,老远瞧见几个人坐着唱歌说笑,衣服也不似寻常,以为是神仙,“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番话惹得我们大笑。
想起张岱去西湖看雪,在湖心亭遇到了两人围炉煮酒,还被拉着喝了三大杯。船夫更是感慨:“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世上痴人从来不少,不过是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耳。有些光阴就该好好地虚度,这样才不算对生命的浪掷。
策划 / 厅堂雅集
茶品 / 老枞梅占
出镜 / 持蒲(厅堂雅集主理人)/婳筝(妙云轩主人)/徐梅(倚梅听茶掌茶人)
摄影 / 引祠
-
踏雪寻梅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2-06 16: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