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追星
接前几日所想,写些近期状态和观点。第二篇,写点对于明星的评价的私人看法。 前几日,出于好奇,点进叶三女士微博搜了李健相关。才知道,李健和张杰一样,被这位犀利的女作家,黑得挺惨。再看评论呢,比微博还要热闹。有表示同感,感谢三爷说出自己心声的;有素质高点儿说话中肯的;有为李健打抱不平正面开撕的……下面上几张图,看图说话。



个人观点:每个人都有评价他人的权利,明星被大众评论,消费,戴高帽,泼脏水,都是太正常的事情。叶三的评论中,我不能理解的地方,一是对一个歌手进行外貌攻击,戏谑嘲讽的口气,然后彰显自身在比喻和语言上的幽默感。二是对于评论的回复,路人很中肯的一句评论,结果被回复“气死你,气死你全家全小区祖宗八辈”……每次看见气死你,气死你祖宗八辈这种言语,真让我感觉是在和最皮,最惹人烦的小男孩在讲话。这样说话为了什么呢?习惯?天生的? 当然,我也是正在评价她。不攻击长相和身材比例,不攻击她的段子和小聪明。只评论这件事。 也许叶三女士私下极其温柔,也许不怎么样。忽略网络名人,就算是身边经常相处的人,我们又能真正了解透彻几个呢?每个人靠着自己的主观感受,去判断去评价,她是这样,我也是。关于明星的人品的事实:就是没有事实。 没有一种评价是绝对公正的,怎样说都是个人感受,但在抒发个人感受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人感受,问候别人去死,私以为,是件挺没素质的事情。“气死你,要你管”,这样的话,我接受不了。 关于真性情,我格外欣赏真性情的人。高中时候,同班一男生,因为脾气火爆,我俩也吵过架。后来不知怎么的,慢慢有点迷恋这个人。他爱骂人,骂的都是实话,大脑不转弯,说话不遮拦,说出来的话,有趣又实在。心里想的,喜怒哀乐,也喜欢po在网上,他发的说说,让人看了总会有一种看到知己,心中非常畅快的感觉。常得罪人却没法让人真正讨厌。我羡慕他,活得坦率直接。羡慕他是男生,羡慕他随心所欲骂想骂的脏话。因为自己是女生,无论如何,没法让自己如此“率性而活”。
每个人对事情的观点难免带有个人情感,比如,这件事情上,我没有替张杰说话,因为我觉得张杰并不是我喜欢的那类明星,无论是外貌还是唱歌还有说话方式。之所以觉得这样的评价有失偏颇,是因为在我心里,李健还没坏到这个程度。
我开始了解李健,是在歌手结束之后。因为他的歌,进而对这个人慢慢了解。在这个乱七八糟的舞台上,卖弄情怀会产生两个后果。一是观众不理解,不接受,不喜欢。而是观众很买账,大部分观众都被情怀洗脑。很显然,李健做到了后者。于是,各类标签各类新闻,又一次把这位“白马王爷”推到了大众跟前,由小众到受众广泛,人火了。就要维持人设,更新更高级的套路,但核心不能变,那就是清高、禁欲系、幽默段子王、知识分子、诗人路线…有人爱就会有人厌,有人胡捧就会有人冷眼看穿。
我对于明星的态度:只要本质不坏,舆论的大方向百分之七十都是合理的,舆论没有太过誉,粉丝没有盲目吹捧,明星本人看不出膨胀,这样的明星,就可以算是没有黑点了。至于人无完人,明星也是人。何况在娱乐圈摸爬滚打,不得不要比平常人多些权术和伎俩。我如果是李健,上了节目,也会希望剪辑的时候多给自己几个好的镜头,展现到自己幽默的一面,而不是上了个节目,两期淘汰,沦为陪跑。做演员做歌手,尽力让观众喜欢自己,才是本能。而明星博取喜欢的方式,恰好你也喜欢,那你就是粉丝,不喜欢,不看,合理地骂骂也OK。但我觉得,千万不要说,王俊凯你们全小区和祖上三辈都去掏粪吧。呵呵。
因为是明星,优点和缺点都被拿到放大镜下看。类比生活中的朋友,我们不都是选择多看到优点,承认并忽略朋友的缺点嘛?除非真的不愿意再做朋友了。
大二的时候,也疯狂地搜集过关于李健的一切信息,最冷的时候,去了哈尔滨,他的家乡,一个人去看了场他的演唱会。记得当时右前方举了个牌的男青年,比我身边的人喊的都大声,我觉得好笑,看见他又有点感动。演出中场,李健讲了一番话,关于自己关于回到家乡开唱的种种心情。字里行间都是喜悦和自豪,我甚至觉得他的语气,太过骄傲,让我有些不适,不过,这没有影响看演唱会的激动之情,还记得,最喜欢的那首松花江;还记得结束时候,和观众一起合唱的一剪梅。我也曾是听友中的一员,为了一月十六号盼了太久。现在回想起来,还很美好,只是没法再体验那种热烈了。
后来也陆续喜欢过某个明星,我喜欢的多半是歌手。也在体育馆二楼,掐着时间等李荣浩沈阳演唱会的门票,那时候人不火票不贵却也没抢到;也曾在家守着app,打算买赵雷沈阳演唱会的票,结果也非常难过,至今我还没想通,该死的票务网站把票一秒搞没的秘诀是什么。
后来后来,听多了国内的一些歌手,也有很喜欢的很想看现场的,但也仅仅是这样。不想了解这位歌手的出身绯闻爱好和说过的话,很少看访谈,相比他的音乐作品,别的东西似乎并不值得了解了。想了解这个人,你看他自己写的歌词,看不透不要紧,追星就需要一些想象力和朦胧美。音乐也是这样,凭个人理解,自己欣赏。从作品出发,由衷的欣赏和认同,这种追星的状态,完全不比那些声嘶力竭的粉丝们显得薄情,反而更加真诚和深厚。
想不出自己的这种状态该如何描述,简而言之,用一句流行语,就是佛系,一切随缘。有喜欢的歌手啊乐队啊,有机会就看演出看现场,没机会就听听歌,如果哪天你发现,他没意思了,干脆就不听了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