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钞票里的版权
145年前的“版权”与之后的“版权”有分别吗?是的,有。因为“版权”这个词是福泽渝吉在1873年发明的,到今年刚好是这个词来到亚洲的第145个年头。
145年前的“版权”与之后的“版权”有分别吗?是的,有。因为“版权”这个词是福泽渝吉在1873年发明的,到今年刚好是这个词来到亚洲的第145个年头。
中文的这个词是直接引用了福泽谕吉发明的这个日文汉字:“版权”。直到今天,虽然日本早已改称了“著作权”。对了“著作权”这个词也是日本人发明的,汉字里现在也引进了。

福沢谕吉(ふくざわゆきち,1835年1月10日—1901年2月3日),大阪人。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明治时期杰出的教育家、日本著名私立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的创立者,脱亚入欧论的发起人。
他毕生从事著述和教育活动,形成了富有启蒙意义的教育思想,对传播西方文明,对日本近代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而被日本称为“日本近代教育之父”、“明治时期教育的伟大功臣”。
在2004年左右,有一位音乐人说,今后在大陆不可能再有真正的原创歌曲了,也不会再有唱片这个产业了。因为,没有版权的保护,创作人无法生活下去。
果然,直到今天我们可以发现,电视的选秀或歌唱节目很火爆,但没有一首是新创作的歌曲,在今天,市场里也没有唱片业,也没有了歌手这个职业(除了官办),那些在电视里很活跃的民间歌手,几乎没有人自创一首歌。而老歌星们,无论是90年代的张学友,00年代的周杰伦,甚至更早的蔡琴等都没有在大陆发行过唱片,卖过版权,他们主要的交流方式一是开演唱会,二是参加电视节目或广告。
点解?
我们有版权这个词,也有版权的法律,但是我们没有版权,也没有版权的概念。为什么说我们是山寨之国,这就是根本。

1853年美国黑船来航之后,日本人清晰的看到自己的落后与丑陋,有识之士不在争论日学为体、西学为用无聊的事,而是认真的学习好的一切,从制度到文化,从技能到生活。制度学习英国,技能学习德国,文化学习法国,大量西方的书籍被翻译成日文,教育与西方接轨,教科书都认真由各种西方文字翻译成日文。很快就成为了亚洲的典范,在甲午之战后,清国也发奋图强,大量的留学生派去了日本,从日本人那里学到了二手的西方理论,根据统计,现代汉语里30%的词汇都是日文翻译或创造,如:书记,理性,部长,逻辑等等。孙文,蒋介石,李大钊,陈独秀,鲁迅,周作人,王国维等等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基本都有旅日学习的经历。而民国所谓大师辈出的时代,那些大师们几乎都是在日本学习或通过日文的翻译书籍学习过二手的西方知识后成为我们这片土地的先驱者和启蒙者。
现代我们也有很多流行性新的文字发明,诸如:拍砖、萝莉、不明则利、脑残、圆润离开等等,但诸位有没有发觉,这些词语大都是一些没有多少内涵的情绪化延伸,更多的属于调侃类发泄。与当年日本人发明翻译的西方词语可以比较一下,无论是系统性、语言的准确性还是文化内涵都有巨大的差异。我认为最为重要的还是对文化的继承和学习上,无论是本土的文化还是西方的文化,我们其实都没有认真的去学习,更谈不上系统性继承,都是用得上这件就拿这件,用不上的,赚不到现实利益的就抛弃。这也是当今我们看起来灯火辉煌,貌似繁荣的表象,实质我们的精神极度空虚寂寞冷,我们的文化极度浅薄,我们大部分人除了动物性的本能:吃喝与性欲之外的世界所知为零。
正如 “版权”这个词,我们都知道这个词的意思,也知道这个词是法律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不能吃喝不能带来性欲的东西我们真的关心过吗?
首发微信公众号:ios8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