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灵山鲁班出生—鲁班的故事1 灵山彩虹
泰山南是尼山,尼山南是峄山,翻过峄山是灵山,灵山南挨落凤山。从北往南一路走来,青山绿水,郁郁葱葱,人都说这是风水宝地,出生人的地方。春秋战国时期,上下不到二百年间,尼山除了至圣孔子,峄山旁出了亚圣孟子,落凤山除了科圣墨子,灵山脚下出了位巧圣鲁班。灵山因其泉涌,又称灵泉山,因呈龙形,又称龙岭。
鲁班,姓公输,名班,也叫公输班。家住灵山脚下的鲁家湾村。母亲吴氏,父亲公输贤。公元前507年,灵山一带,久旱无雨。五月初七日,农人正仰首苍天,求神祈雨,忽然“白鹤云集,异香满山”(《鲁班经》),百鸟争鸣,云罩龙岭,普降甘霖,润物无声。随之云开日出,彩虹横空,天地间一声清脆的婴儿啼哭传来,鲁班来到了人间。
鲁班长到一岁时,按习俗应该在生日这天“抓升”。民间习俗的“抓升”就是在量粮食的木升内摆放一些好吃好玩的东西和文房四宝之类的用品,让孩子自己去抓,看看能靠什么本事吃饭。老木匠公输贤晚年得子,喜出望外,蹲在一旁,期盼儿子“抓升”能抓文房四宝,长大后习读诗书,出人头地,不再像自己一样一辈子摆弄木头,能吃碗体面饭。“抓升”开始了。只见孩子的一双小手伸向升中的鸡蛋,老木匠心想坏了,长大准是个吃才,一会又看到了孩子的小手缩了回来,老木匠好生高兴,心想这小子长大一定是个拿笔杆子的料。谁知他放着升里的物件都不去抓,爬出几步远,单单去抓地上七角八棱的木头头儿。老木匠长叹一声:“唉!从小看大,三岁至老。又是个一辈子啃木头的‘木头’”。从此,“木头”成了鲁班的小名。
从小木头长到十五六岁,就能跟父亲出门下乡,打杂当下手了。一次在曲阜给孔家盖完杏坛后,老木匠见许多年龄和木头不相上下的孩子,都提着四五束干肉当学费,来杏坛听孔丘讲学。老木匠一咬牙,掏出刚挣下的工钱,也买了五束干肉,将儿子送到杏坛,朝孔夫子“咚咚咚”可乐三个拜师的响头。鲁班上学倒也老师认真,只是对“之乎者也”的东西不大入心。学了半年,觉得“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朽木不可雕也”这几句话还小有意思。他身在杏坛,眼望飞鸟,心回鲁家湾,老挂念着爹破木没人帮忙,娘做饭没人打水,小妹妹没人陪着去玩。
老师又要干肉了,鲁班铺盖一卷回了家。目前吴氏一直不大乐意让儿子长大吃念书耍嘴皮子的“软饭”。劝老木匠说,咱祖坟上压根就没长当官为宦的那棵蒿子,让孩子长大后还是靠双手出力整个“硬饭”吃,稳当,长远。老木匠件事已至此,也怕鲁班不是做官的“料”,就顺水推舟说:“唉!儿孙自有儿孙福。只是不管吃软饭硬饭,都得有点长处,人一辈子,不论文的武的,对人总得有点用处”。从吃,鲁班再也没进过学屋门。
*本文摘取自《鲁班的传说》王中主编,绘图王德超,王珂。齐鲁书社2008年5月第一版第1页,本书已经被列为滕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欲知更多精彩请前往圣匠鲁班官网
鲁班,姓公输,名班,也叫公输班。家住灵山脚下的鲁家湾村。母亲吴氏,父亲公输贤。公元前507年,灵山一带,久旱无雨。五月初七日,农人正仰首苍天,求神祈雨,忽然“白鹤云集,异香满山”(《鲁班经》),百鸟争鸣,云罩龙岭,普降甘霖,润物无声。随之云开日出,彩虹横空,天地间一声清脆的婴儿啼哭传来,鲁班来到了人间。
鲁班长到一岁时,按习俗应该在生日这天“抓升”。民间习俗的“抓升”就是在量粮食的木升内摆放一些好吃好玩的东西和文房四宝之类的用品,让孩子自己去抓,看看能靠什么本事吃饭。老木匠公输贤晚年得子,喜出望外,蹲在一旁,期盼儿子“抓升”能抓文房四宝,长大后习读诗书,出人头地,不再像自己一样一辈子摆弄木头,能吃碗体面饭。“抓升”开始了。只见孩子的一双小手伸向升中的鸡蛋,老木匠心想坏了,长大准是个吃才,一会又看到了孩子的小手缩了回来,老木匠好生高兴,心想这小子长大一定是个拿笔杆子的料。谁知他放着升里的物件都不去抓,爬出几步远,单单去抓地上七角八棱的木头头儿。老木匠长叹一声:“唉!从小看大,三岁至老。又是个一辈子啃木头的‘木头’”。从此,“木头”成了鲁班的小名。
从小木头长到十五六岁,就能跟父亲出门下乡,打杂当下手了。一次在曲阜给孔家盖完杏坛后,老木匠见许多年龄和木头不相上下的孩子,都提着四五束干肉当学费,来杏坛听孔丘讲学。老木匠一咬牙,掏出刚挣下的工钱,也买了五束干肉,将儿子送到杏坛,朝孔夫子“咚咚咚”可乐三个拜师的响头。鲁班上学倒也老师认真,只是对“之乎者也”的东西不大入心。学了半年,觉得“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朽木不可雕也”这几句话还小有意思。他身在杏坛,眼望飞鸟,心回鲁家湾,老挂念着爹破木没人帮忙,娘做饭没人打水,小妹妹没人陪着去玩。
老师又要干肉了,鲁班铺盖一卷回了家。目前吴氏一直不大乐意让儿子长大吃念书耍嘴皮子的“软饭”。劝老木匠说,咱祖坟上压根就没长当官为宦的那棵蒿子,让孩子长大后还是靠双手出力整个“硬饭”吃,稳当,长远。老木匠件事已至此,也怕鲁班不是做官的“料”,就顺水推舟说:“唉!儿孙自有儿孙福。只是不管吃软饭硬饭,都得有点长处,人一辈子,不论文的武的,对人总得有点用处”。从吃,鲁班再也没进过学屋门。
*本文摘取自《鲁班的传说》王中主编,绘图王德超,王珂。齐鲁书社2008年5月第一版第1页,本书已经被列为滕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欲知更多精彩请前往圣匠鲁班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