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有感
今天,想要移民火星的Musk终于成功地把Falcon Heavy送上了天,人类迈向太空的步伐又更稳了些,所以趁着今天把之前挖的《三体》读后感的坑填了吧。
这学期真是作了大死,抱着学习、娱乐都不能牺牲只能牺牲睡眠的态度把睡前的两个小时都献给了小说,先是钟书先生的《围城》,后是金老爷子的《鹿鼎记》,再是这一部恢弘的科幻巨作《三体》第二、三部,每天两点钟睡觉的作息然后才有现在生不如死的鼻子。
当时读完《三体:地球往事》是在2017年1月。不得不说,第一部给我留下的印象并不深,况且当时也是看完金庸的长篇小说不久,从人物刻画入神的金庸作品过渡到这里会明显感觉到大刘笔下的人物角色单薄刻板千篇一律,对话生硬,有些地方还有琼瑶式的心理尬写,让我怀疑广受好评的《三体》是否言过其实?结果就是看完《地球往事》后根本就不想再翻动厚厚的续作。
好了,上面几句就是对大刘《三体》的全部槽点了。下面全都是溢美之词了:)
到了17年年底,终于想起还有两部三体没看完,心想牛逼之作必有牛逼之处。果不其然,以浩瀚无边的黑暗宇宙为背景,以渺小的人类文明为生存而斗争为主线,故事徐徐展开了。虽然故事中人类社会对地外危机的反应和对策未必如大刘所写那般,但人类应对生存危机的技术出路以及宇宙文明的社会学理论却给了读者足够的说服力,而就在你也以为人类即将轻而易举地取得第一次星际战役的胜利时,文明之间的巨大发展差异无情地碾压了傲慢的太空舰队。处于胜利幻觉中的我看到章北海的逃亡也是满脸错愕。是的,营造一种幻觉,然后让读者一步步陷入这种幻觉并最终坚信不疑时,大刘却不痛不痒地把这种幻觉掐碎了。这样的手法总是屡试不爽,以至于到最后,你会发现没有什么是确定的,只有幻觉会被掐破这件事是确定的。
你以为“万有引力”和“蓝色空间”在劫难逃,sorry,强相互作用武器也有生锈的时候...
你以为掩体应该能挡住光粒攻击太阳的爆炸碎片吧,sorry,你能看到掩体,高级文明就看不到嘛?(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
你以为星环公司造出了光速飞船,人类终于可以逃亡了,sorry,我程心不毁了太阳系人类算我输!
你以为程心和艾AA逃到了蓝星能见到云天明了,有情人终成眷属,sorry,在时间面前,爱情算什么?你们两对 对换一下吧。
好了,就不多啰嗦了。另外,饕餮海的童话引人入胜,不仅暗含了云天明想要给人类传递的情报,也是整部《三体》文明发展的暗喻。让人不禁想,大刘才是那个真正花费了大半生时光编童话的人,在100个童话中精心挑出了这三个含义层次如此之丰富的童话。
简而言之就是大刘在第二部、第三部所展现出来的情节设计已经臻于化境。再加上大刘无可指摘的科幻体系,人物刻画弱就弱吧,一点都没关系 :/
说完了情节,接下来就说说我感触最大的《三体》所体现出来的宇宙观吧。宇宙观,多少都跟哲学有点关系了。人类在宇宙中是怎么样的一个存在?人类所观察到的自然、宇宙是亘古不变的还是可由文明更改的?人类文明的未来在哪里?是永世囚于光墓还是流亡千疮百孔、危机四伏的星汉银河?既然存在曾在大宇宙中掀起过风浪的一百多万个文明的通讯录,那必然也存在着这一百多万个文明的生死簿,到头来,无论是有二向箔的文明还是只有核弹的文明,都逃不过覆灭,那也就引出了终极问题:生存的意义是什么?知晓这一切真相的程心内心第一个念头还是责任,这个把责任践行了一生的女人,却从没把任何一份职责履行好。太想负责的人最后却害得众生尸骨难寻,而你的一生,该践行什么?
这一切问题,大刘都在《三体》中展露出来了,他近乎以一个人类的面壁者角色,思量着人类文明的出路,抚摸着黑暗中的中长短膜,寻觅着主宰一切的真相。
我甚至觉得,大刘也是在某个郎朗星空下,踱步在冰面上,也是于星星眨眼之间参透了宇宙的丛林法则,于一成不变的白壁中勘破文明的生与死。
=====================分割线==================
细细思考了一下,宇宙文明之间的行为遵循黑暗森林法则的一个原因是:以宇宙的漫长历史而言,出现两个科技力量旗鼓相当的文明的概率非常之小,也就导致绝大部分文明之间必然存在科技力量的巨大差异。这种巨大差异使得文明的合作几乎不可能出现——如果一方远弱于另一方,强者为什么要跟弱者合作呢?合作只会给自己一个养出白眼狼的机会,直接毁灭就是最好的策略。因此,两个文明相遇,一招即可见分晓,两招即可见生死。所以,何不出手就是绝杀?
这学期真是作了大死,抱着学习、娱乐都不能牺牲只能牺牲睡眠的态度把睡前的两个小时都献给了小说,先是钟书先生的《围城》,后是金老爷子的《鹿鼎记》,再是这一部恢弘的科幻巨作《三体》第二、三部,每天两点钟睡觉的作息然后才有现在生不如死的鼻子。
当时读完《三体:地球往事》是在2017年1月。不得不说,第一部给我留下的印象并不深,况且当时也是看完金庸的长篇小说不久,从人物刻画入神的金庸作品过渡到这里会明显感觉到大刘笔下的人物角色单薄刻板千篇一律,对话生硬,有些地方还有琼瑶式的心理尬写,让我怀疑广受好评的《三体》是否言过其实?结果就是看完《地球往事》后根本就不想再翻动厚厚的续作。
好了,上面几句就是对大刘《三体》的全部槽点了。下面全都是溢美之词了:)
到了17年年底,终于想起还有两部三体没看完,心想牛逼之作必有牛逼之处。果不其然,以浩瀚无边的黑暗宇宙为背景,以渺小的人类文明为生存而斗争为主线,故事徐徐展开了。虽然故事中人类社会对地外危机的反应和对策未必如大刘所写那般,但人类应对生存危机的技术出路以及宇宙文明的社会学理论却给了读者足够的说服力,而就在你也以为人类即将轻而易举地取得第一次星际战役的胜利时,文明之间的巨大发展差异无情地碾压了傲慢的太空舰队。处于胜利幻觉中的我看到章北海的逃亡也是满脸错愕。是的,营造一种幻觉,然后让读者一步步陷入这种幻觉并最终坚信不疑时,大刘却不痛不痒地把这种幻觉掐碎了。这样的手法总是屡试不爽,以至于到最后,你会发现没有什么是确定的,只有幻觉会被掐破这件事是确定的。
你以为“万有引力”和“蓝色空间”在劫难逃,sorry,强相互作用武器也有生锈的时候...
你以为掩体应该能挡住光粒攻击太阳的爆炸碎片吧,sorry,你能看到掩体,高级文明就看不到嘛?(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
你以为星环公司造出了光速飞船,人类终于可以逃亡了,sorry,我程心不毁了太阳系人类算我输!
你以为程心和艾AA逃到了蓝星能见到云天明了,有情人终成眷属,sorry,在时间面前,爱情算什么?你们两对 对换一下吧。
好了,就不多啰嗦了。另外,饕餮海的童话引人入胜,不仅暗含了云天明想要给人类传递的情报,也是整部《三体》文明发展的暗喻。让人不禁想,大刘才是那个真正花费了大半生时光编童话的人,在100个童话中精心挑出了这三个含义层次如此之丰富的童话。
简而言之就是大刘在第二部、第三部所展现出来的情节设计已经臻于化境。再加上大刘无可指摘的科幻体系,人物刻画弱就弱吧,一点都没关系 :/
说完了情节,接下来就说说我感触最大的《三体》所体现出来的宇宙观吧。宇宙观,多少都跟哲学有点关系了。人类在宇宙中是怎么样的一个存在?人类所观察到的自然、宇宙是亘古不变的还是可由文明更改的?人类文明的未来在哪里?是永世囚于光墓还是流亡千疮百孔、危机四伏的星汉银河?既然存在曾在大宇宙中掀起过风浪的一百多万个文明的通讯录,那必然也存在着这一百多万个文明的生死簿,到头来,无论是有二向箔的文明还是只有核弹的文明,都逃不过覆灭,那也就引出了终极问题:生存的意义是什么?知晓这一切真相的程心内心第一个念头还是责任,这个把责任践行了一生的女人,却从没把任何一份职责履行好。太想负责的人最后却害得众生尸骨难寻,而你的一生,该践行什么?
这一切问题,大刘都在《三体》中展露出来了,他近乎以一个人类的面壁者角色,思量着人类文明的出路,抚摸着黑暗中的中长短膜,寻觅着主宰一切的真相。
我甚至觉得,大刘也是在某个郎朗星空下,踱步在冰面上,也是于星星眨眼之间参透了宇宙的丛林法则,于一成不变的白壁中勘破文明的生与死。
=====================分割线==================
细细思考了一下,宇宙文明之间的行为遵循黑暗森林法则的一个原因是:以宇宙的漫长历史而言,出现两个科技力量旗鼓相当的文明的概率非常之小,也就导致绝大部分文明之间必然存在科技力量的巨大差异。这种巨大差异使得文明的合作几乎不可能出现——如果一方远弱于另一方,强者为什么要跟弱者合作呢?合作只会给自己一个养出白眼狼的机会,直接毁灭就是最好的策略。因此,两个文明相遇,一招即可见分晓,两招即可见生死。所以,何不出手就是绝杀?
© 本文版权归 Turbulence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