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吃饺子的人,你们都被下咒了么?

东北人打从出生就带着一个魔咒,凡是过节就都要吃饺子。
如果连续两次节日没有吃饺子,就会永生逐出东北籍。
所以东北人为了向南方人解释,为什么顿顿吃饺子,就瞎编乱凑了无数个吃饺子的理由:比如冬至吃饺子,是为了不让耳朵冻掉;立秋吃饺子,为了贴秋膘;初雪吃饺子,是因为下咒的人觉得初雪、饺子、二锅头最配;而过年更要吃饺子,为了解释为什么过年要天天吃,他们甚至编出了过年不能开火的习俗......

以上都是我编的。
因为我实在无力向我的同事解释,为什么自打入冬之后我就隔三差五的订饺子外卖。

在各大公众号分析“北方人为什么那么爱吃饺子”时,总爱用可怜的口吻说“因为北方曾经穷呀,饺子就是他们最好的食物啊,所以等到北方人富了就天天吃饺子”类似的话。
那你说现在的日子不愁吃不愁穿,为啥我们还那么爱吃饺子,那还能因为啥,就因为好吃呗!

这股东北饺子旋风南方人永远无法理解,所以一到北方人扎堆吃饺子的日子里,不吃饺子的南方人就出来diss我们:
“你们北方人怎么又又又又吃饺子啦?”
甚至每年过年都会出现几个『南方姑娘到北方男友家里过年,结果顿顿吃饺子,姑娘连夜跑回家』的新闻。
北方蔬菜少,吃不到蔬菜确实很难受,但是姑娘,饺子正经是好东西啊,人家没有亏待你啊,人家可是把最好吃的东西给你吃呢啊!

没错,在东北人心中,饺子就是最好吃的食物。

“东北饺子天下无敌!”
每当我说出这句话,我的南方同事总会给我一个大白眼,我吃的也没那么好吃啊——那是因为你吃的都是假东北饺子!
要吃饺子,就得去东北,吃东北人亲手包的。

跟南方小麦一年生长两三季不同,北方小麦一年只生长一季,所以面粉质量远高于南方,香,且劲道,不需要复杂的调味就能有惊艳的口感和味道,跟饺子馅搭在一起就是天作之合。
为了使饺子皮更加柔软、筋道、透明,不同家庭揉面的方式也各有秘方,有和面时加点盐的,也有像辽宁老边饺子那样掺入适量熟猪油开水烫拌和制的。


南方也是有饺子的,比如四川的钟水饺。不过,你有想过钟水饺是什么馅的吗?

“无非就是猪肉馅的吧”四川同事说,“我们就吃个味,谁管什么馅的?”

跟以调味为重的小吃钟水饺不同,饺子在北方可是正儿八经一顿饭,吃不同馅料的饺子可就跟吃两道菜一样,茴香的清爽,韭菜的浓郁,土里种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天上飞的,都能把他包进饺子里。而且不同的馅调味方法也不同,绝不是像南方一样撒点香油就了事的。

辽宁沈阳的老边饺子馆的馅更是特殊,讲究“汤煸馅”,就是先将肉馅煸炒,后用鸡汤或骨汤煨,使汤汁浸入馅里,让粗犷的东北饺子变得水灵起来。
正如我的一个南方朋友,向我赞美东北饺子的时候,用的一个词——“空灵感”。我想了想什么是空灵感,不就是皮馅分离、汁水充足吗?
这不是一个饺子应该就有的样子吗?唉,这个没见过世面的南方人。

吃饺子蘸料的重要性完全不亚分于香油对火锅,如果一份饺子的满分是10分,那辣椒油+0.5分,醋+1分,蒜泥+1.5分,所以一盘东北饺子的满分=13分。

蘸料是饺子的灵魂,而蒜泥则是蘸料的灵魂。看准了,蒜泥,蒜泥没了泥,那绝对称不上蒜泥,甚至连其魅力也无法展现。蒜泥一定要用专业的捣蒜钵,这样才能把它全碾开了,不然只能尝到一点若有若无的蒜味,敷衍。
陈醋是必须的,但一定要北方产的,以山西宁化府为最佳,南方的镇江香醋万万不行,酿造的香味掩盖了醋酸味,那还叫醋?

辣椒油虽算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但只要这家的辣椒油够劲,那这家饺子准没错。
酱油和香油算是蘸料中的异端,但有人就是爱的无法自拔,这种情节也许跟吃四川火锅要麻酱差不多吧。

原汤化原食,又是一个南方人无法理解的北方饮食习惯,但无论你们怎么说,饺子汤是一定要有的。如果偶尔失手把饺子包坏,馅漏到汤里,再加一把香菜叶,那就更巧了,饺子汤直接就变身成为xx汤,美死了。


东北包饺子是有一套专门工具的,大面板、大擀面杖,每一个都质量杠杠的,至少能传三代。

每个北方人家中都有一块面板,这块面板就是一家人包饺子、家庭建设的主舞台,面板的大小取决于家里人口的数量,大小以能容下全家人包饺子为宜。


但面板不是最先出场的,最先出场的是一个用于揉面的大不锈钢盆,或者是一个贴满了补丁的搪瓷盆。


面揉好之后放在暖气片附近,暖气是最好的醒面室。一般来说,醒面的时间越长,面筋越能够提出来,这样面的韧性就越好。

在醒面的空档,要去和馅,和馅是门手艺,每一个北方家庭都有他们独门和馅配方。这次以我最喜欢的酸菜饺子为例。去院子里捞一颗酸菜,用水冲洗去除酸菜水的酸味,就拿到菜板上开始切酸菜。

切酸菜不能像切普通酸菜一样,酸菜帮又硬又厚,要先把菜帮横向切开,把老帮子片成两片,再摞起来切成条。切到酸菜心时,我奶奶就会叫姑姑过来,姑姑特别喜欢吃酸菜心,“小时候那有什么水果啊,吃块酸菜心蘸白糖就美死了”。

切成条的酸菜再剁成末,用力把酸菜中的水都攥出来,再一团团的扔到盆里,和猪肉馅拌在一起。
肉馅一般都是猪肉的,不能买绞好的肉馅,一定要自己家亲手剁。我最喜欢剁肉馅了,双手拿刀,不紧不慢的剁在肉馅上,幻想自己是个女侠(或者压寨夫人)。

有时也会放油滋了(猪油渣),总之就是要肥肉多。单是肥肉多还没完,油也要多,在盛产大豆油的东北,有的家庭还会再放一锅烧开的大豆油来提香。我的南方同事一脸嫌弃的问我,不油吗?——你想想你们那浸着猪油的八宝饭,还说我们?

馅做好,就开始包了。包饺子一定要自己擀皮,麻烦是麻烦了点,但绝对跟外面买的不一样,两者最大的差别就是皮的厚度。手擀饺子皮中间厚两边薄,这是北方人家家必会的技能。

一次擀两个饺子皮则是少数大户人家的看门绝学——比如我家,每次聚会都要有十几人,因为面板只有一个,所以擀饺子皮的速度一定要跟大家上包饺子的速度。

包好的饺子放在饺子帘上,等待下锅。一家至少要有两个饺子帘,全家人一起包,没多大功夫上面就密密麻麻地铺满了。

包饺子是件很繁琐的事,所以大多数家庭会一次性包好顿的饺子,多余的冷冻,或者像更北的东北一样直接放在户外冷藏。

北方顿顿吃饺子,我猜是清朝的帝王们起的头。
在我们的新书《皇上吃什么》中写道,清皇室入关前,就生活在东北,每到除夕会一次性包很多饺子,直接放在零下几十度的室外“天然冷冻室”速冻,再进行贮存。那时候的饺子也不是吃一天两天就算完了,一连吃十几天,天天吃饺子。但最隆重的还要属除夕交子时吃的饺子,这顿饺子意为吃隔年饭,年年有余粮。

不过入关后,清朝的帝王们就有点惨了,大年夜吃饺子,只能吃素馅的。
除夕吃素馅饺子,是太祖爷定下来的规矩。相传,当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率十三幅遗甲起兵时,为了夺取政权,杀伤过多。为了表示对无辜者的忏悔,努尔哈赤在登上皇位那年的元旦,对天起誓,每年除夕包素馅饺子,不动荤,来纪念死者。从此,除夕夜吃素馅饺子,就成了清宫里不成文的规定。
跟顿顿吃猪肉馅的饱妹比,可真惨!

你最爱吃什么馅的饺子?
快去留言港一港。
✍️写文章/ 姜姜琳子
📝编稿子/阿树
💻设计师/ 小卿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
敬请留言获取本号内容授权
本文照片部分来自网络
正式上市啦
点击书名给朕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