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白夜行》有感
不得不说东野圭吾真是一个出色的小说家,之前看过《解忧杂货铺》,就为他笔下处处连贯的布局给折服了,一气呵成地看完了小说。此次的《白夜行》则更上一层楼,厚厚的这一本,几乎让我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随着一章连着一章,人物一个接着一个,情节一幕转接一幕,那种扑朔迷离,雾里看花,即使看起来并没有那么环环相扣,即使越来越清晰于自己的断案结论,但是不到最后,你不会发现这正是最紧密的环环相扣,没有一个多余的人物,没有一桩多余的琐碎,就像拼图游戏一样,先是哗地散成一地,搅搅乱,再一块一块地拼接起来,一步一步靠近胜利。然此书即便到了最后,你恍然:哦,知道原来这样!但又不仅限于这样。这其中张弛着无数脑洞及细思极恐,能把故事讲到让人执迷不悟,心情无法平复,能力和水平实在是高,高,高得不得了!
故事从1973年大阪一幢废弃建筑物内发生的一起命案开始,警察随后展开一系列的调查,案件毫无进展。历时19年,嫌疑人之女雪穗与被害人之子亮司始作俑者的线索越来越清晰。书中有对她俩关系的比喻,她是枪虾,他是她的虾虎鱼。“枪虾会挖洞,住在洞里。可有个家伙却要去住在它的洞里,那就是虾虎鱼。不过虾虎鱼也不白住,它会在洞口巡视,要是有外敌靠近,就摆动尾鳍通知洞里的枪虾。它们合作无间,互利共生。”正是这种共生关系,隐匿19年甚至更久,书中用雪穗之口形容这样的人生“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我的人生就像在白夜里走路。”他们一个在明,一个在暗,构成了生命的共同体,“即便我也想拥有,即使最后,我一次也没有回头。”
白夜里的行者,生命阴暗没有光源,在全书阴晦险仄的基调里,势必小心翼翼步步为营。两个同龄人雪穗和亮司本是两条平行线,一个是被受害人,一个是受害人之子,或许因为童年的《飘》,让他们若隐若现地建立起被隐藏住的巨大的关系。一个是雪,却从小被玷污,一个是亮,却从此在无光的地方行走。本是两户平常人家,一家有个恋童癖的父亲桐原洋介,一家有个以女儿作为性交易筹码的母亲西本文代,真正让他们成为共同体的是在那座废弃的大楼里桐原洋介欲对雪穗再将进行性交易时,儿子以他精准的估算,漂亮的手法剪断了父亲的生命。警察出动,找遍每一个看似接近真相的线索时,都被错误的导向都打回原形。而雪穗和亮司两人却从此迅速成长,共同锁定童年的记忆。此后,凡是雪穗有“难”,无论是她身边传谣的人,她认为的情敌,前来调查真相的侦探,还是对她不服的继女,都神奇地接连出事了,而每一个出事的人又似乎以心怀感激地活下去了。雪穗“从不以真面目示人”,亮司永远“再黑暗的通风管中徘徊。”接着亮司给的光,雪穗走在“阳光”里,此后,一个个人物,一桩桩命案,为了顺利走下去,到不得已,到无法控制。
其实这样的故事是十分悲凉的,失去童年意味着人生最重要的缺失,失去童年会导致人性的苍白和冷漠,为了假装无恙,就不断地排异,不断地掩盖。
直到故事的结尾,都没有真正交待一明一暗的关系,暗的为了保护明的,在警察的尾追下,选择自尽,亮的仍然选择从不回头,也许也是无法回头了。
故事构建了庞大的案情架构,细节和情节一环扣着一环,紧张又后怕,很多作者点到即止,写明的、没写明的,留有很多思考的空间。放下书,我内心是久久不能平复,没有完全给到的结尾,敞开了读者的思考的大门,雪穗该何去何从,失去了亮司,她还会继续温柔地猖狂下去吗?她该对她所犯下的一切负责吗?可是,就此画上句号,都不重要了,把省略号留给读者去续写,妙,妙,是在是妙!
五星推荐,我认为所有人都可以来读一读《白夜行》,读出人生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