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8 INFP型人格
今天无意间看到朋友圈里有人发的性格测试,测出是耶稣,对应的香味是檀香。图画得挺好看的,于是我也测了一下,测出来是梵高。我可不喜欢做梵高,活着的时候很惨,死了还不停得被后人消费,但好像相比之下,做耶稣更惨。后来才发现这个是基于16型人格的测试。
依稀记得以前也做过。
又找到一个有80道题目的做测试,测完跟朋友圈里面的那个简化12题版本的结果是一致的。INFP型,I-Introversion,N-intution,F-feeling,P-Perception.
分值最高的居然是内倾性,其它的分值都不算特别突出。
确实很享受一个人的时光。特别渴求社会连接的时候,往往是自己并没有真正安静下来的时候。这种时候往往很痛苦,因为通常得不到想要的联结,而自己也没能从自己身上获得力量。而当放弃这种渴求的时候,才能有优质的自我时光。我已放弃了意义的追寻,当我彻底忘记了时间,投入到了当下,发现倏忽几个小时过去了,内心一片平静,这就是优质时光,但千万不要妄图追寻意义。而我所谓的从自己身上获得力量,也就是使自己平静,不被外界的纷繁做打扰的力量。这种时光叫做享受吗?我们说享受美食享受美景享受爱,是知觉在感知着“享受”,但这种忘却时间的“享受”其实是放弃掉了主观知觉了吧。一种术语形容这个叫做“心流。”当然还是要警惕意义的追寻,千万不要想着这种优质时间的不断累计可以达到何种成就,扔掉这个包袱。
跟几个朋友发了这个简易版的链接,巧的是三个给我反馈的人都基本上有三个以上的人格特质跟我重合,果然是物以类聚。
在网上浏览了很多关于16型人格的解说,以及INFP人格的分析,看到最有趣的一篇,是一个大学女生写得文章,带着年轻人夸张极致的文风,末尾还说到了如何从F-feeling转向T-thinking,从P-Perception转向J-Judgement.她说在中国社会或者我的理解世俗社会里一个人的生存,Feeling和Perception模式相对于Thinking 和Judgement是更Hard的,也就是更难混好的。这一点我有点认同。刚好又跟一个同学聊了聊当年读研的选择,以及毕业来两次跳槽的经过。回首三十年的时光(其实主要是近十年吧),深深感觉在做一些重要选择的的时候,如果多一点Thinking和Judgement,现在不至于混成这个怂样。性格决定命运,所以也没必要自怨自艾,自己做出的比较烂的选择,就自己承受下来,最好能反思反思,争取混好一点。
为什么想到这些,可能是因为我又在面临重大选择了。我该如何thingking和Judgement呢。INFP一个重要的人格特质是理想主义者,格外倾向外界与内在的和谐统一,这样才能获得内在的幸福与平静。其实这几年来,可以说一直在苦苦的争斗,在妥协与自我之中痛苦的摇摆。结果是两头都没有达成,自我与外在都没有得到满意的出口。近两年长期失眠的情况也是矛盾渐渐浮出水面的表现方式。我该如何thingking和Judgement呢。仍然有如此纷繁的噪音在我的耳边,而我在这里所做这些的表达,是否表现了我仍然在使用feeling的工具,仍然没有开始thinking呢?我沉浸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时光里,忘却了时间,是否代表我仍然在逃避重要的问题和矛盾。
爆炸
还是我只是迷上了一个高阶一点的星座分析,像高中时候的自己一样,用对号入座的方式寻求自我安慰与认同?
依稀记得以前也做过。
又找到一个有80道题目的做测试,测完跟朋友圈里面的那个简化12题版本的结果是一致的。INFP型,I-Introversion,N-intution,F-feeling,P-Perception.
![]() |
分值最高的居然是内倾性,其它的分值都不算特别突出。
确实很享受一个人的时光。特别渴求社会连接的时候,往往是自己并没有真正安静下来的时候。这种时候往往很痛苦,因为通常得不到想要的联结,而自己也没能从自己身上获得力量。而当放弃这种渴求的时候,才能有优质的自我时光。我已放弃了意义的追寻,当我彻底忘记了时间,投入到了当下,发现倏忽几个小时过去了,内心一片平静,这就是优质时光,但千万不要妄图追寻意义。而我所谓的从自己身上获得力量,也就是使自己平静,不被外界的纷繁做打扰的力量。这种时光叫做享受吗?我们说享受美食享受美景享受爱,是知觉在感知着“享受”,但这种忘却时间的“享受”其实是放弃掉了主观知觉了吧。一种术语形容这个叫做“心流。”当然还是要警惕意义的追寻,千万不要想着这种优质时间的不断累计可以达到何种成就,扔掉这个包袱。
跟几个朋友发了这个简易版的链接,巧的是三个给我反馈的人都基本上有三个以上的人格特质跟我重合,果然是物以类聚。
在网上浏览了很多关于16型人格的解说,以及INFP人格的分析,看到最有趣的一篇,是一个大学女生写得文章,带着年轻人夸张极致的文风,末尾还说到了如何从F-feeling转向T-thinking,从P-Perception转向J-Judgement.她说在中国社会或者我的理解世俗社会里一个人的生存,Feeling和Perception模式相对于Thinking 和Judgement是更Hard的,也就是更难混好的。这一点我有点认同。刚好又跟一个同学聊了聊当年读研的选择,以及毕业来两次跳槽的经过。回首三十年的时光(其实主要是近十年吧),深深感觉在做一些重要选择的的时候,如果多一点Thinking和Judgement,现在不至于混成这个怂样。性格决定命运,所以也没必要自怨自艾,自己做出的比较烂的选择,就自己承受下来,最好能反思反思,争取混好一点。
为什么想到这些,可能是因为我又在面临重大选择了。我该如何thingking和Judgement呢。INFP一个重要的人格特质是理想主义者,格外倾向外界与内在的和谐统一,这样才能获得内在的幸福与平静。其实这几年来,可以说一直在苦苦的争斗,在妥协与自我之中痛苦的摇摆。结果是两头都没有达成,自我与外在都没有得到满意的出口。近两年长期失眠的情况也是矛盾渐渐浮出水面的表现方式。我该如何thingking和Judgement呢。仍然有如此纷繁的噪音在我的耳边,而我在这里所做这些的表达,是否表现了我仍然在使用feeling的工具,仍然没有开始thinking呢?我沉浸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时光里,忘却了时间,是否代表我仍然在逃避重要的问题和矛盾。
爆炸
还是我只是迷上了一个高阶一点的星座分析,像高中时候的自己一样,用对号入座的方式寻求自我安慰与认同?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