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睹众生相
写在前面的话:
谢谢你,眼里柔软,心底傲气。
笔头落下的时候,土黄色的信封被紧抓住。17天半,1950块钱。每小时13块钱。我其实很累了,真的累了,捂不住嘴巴,忍不住地打哈欠,哈欠一个连着一个。拆开信封,数着现金,可是毫无雀跃的欣喜,现金就像手中的包装袋,一张一张,一包一包。走出办公室,抬眼就和母亲对上,她不露嘴地对我笑。第一次,真的第一次,感到挣钱不是容易事。
第一次跟着母亲干活,第一次发现挣钱不易,第一次从心底疼惜母亲的辛劳,第一次对无论愿不愿意都在那里干活的女人由衷致敬。
到母亲打工的地方做临时工的念头,早在去年还在新市实习的时候就有了。在温州的十几天里,每次和母亲电话聊起,我总是很主动地把话题转到去她那儿打工。母亲却一点不像往常豪爽答应。母亲了解她的女儿,穿戴邋遢,也许会给她丢脸。母亲是个要面子的女人。可是女儿不懂,一个劲向母亲施压。终于,母亲松口了。1月23日我走进了母亲打工的工厂。尽管母亲已退休多年,可退休后的母亲仍旧做着服装工作,这里那里打临工,一点也不闲着。已经记不清楚,这是母亲退休后打临工的第几家工厂。连续三年,每年的下半年,母亲都会到这家工厂的淘宝店里帮忙,今年不同往年,母亲被留在了工厂里,和办厂老板娘的姐姐作伴。23日之后的十几天,我陪着母亲在工厂干活。因为母亲的关系,我多数时候就只是穿羽绒服吊牌。耽于一直做简单的穿吊牌的工作,母亲偶尔还会叫我帮忙整理衣服。其中两个晚上连续加班包装,第一个晚上做到九点,那天晚上母亲回来已经快凌晨了,第二天直到晚上七点才完成客户预定的一万两千件羽绒服。加班前一天,母亲轻声问我,今晚加班吗。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肯定不加班啊。可是转念一想,为什么母亲会这么问。联想到那两天,所有人加班加点只为这一万两千件衣服。母亲担心我不加班,可能影响不好。我好像突然明白了。那天傍晚我跟着母亲径直去了食堂。母亲特意在同管厂的师傅面前说了一句,孩子看厂里太忙了,主动加班。母亲的话给我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也许多此一举,又也许应该如此。 母亲强悍,有时无礼,可是母亲的所有行为只是为了不受欺负和专心做事。她努力保护的是我,我懂。所以,无论她做什么,我都会听她的话去做。
在同一片厂区里还有其他几个女人,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年纪都在四十岁以上。她们和母亲做的是类似的工作,看衣服的,穿吊牌的,包装的。其中最辛苦的要数看衣服了。去除衣服上的油渍,剪掉多余的线头,检查衣服拉链和口袋。单去除油渍就需要很用力,一手摁住衣服,一手擦除衣服上的油渍。有时候因为没有擦干净被另一个人检查出来,前面再多的努力也会被抹去。身体反应最剧烈的关节是肩关节。尽管我没有做看衣服的工作,但是一天又一天地穿吊牌,我的右肩反应十分明显。有时酸痛到无法抬起右肩,那时候抬头看看母亲,酸痛也消失了。母亲做的就是看衣服的工作。另外还有两个与母亲年纪相仿的女人一起看衣服,后来有几天我坐在她们的边上穿吊牌,整天整天地看着她们弯着腰,低着头,眼睛直直地盯着衣服,一刻不停地看、擦、叠。其中一位总是急急忙忙做事的女人,不时会蹦出肩膀酸痛的无奈声,边无奈地喊痛边低头看衣服。另一位年纪稍长些,六十多岁,倒也没有喊痛,多数时候是呵呵笑。这个女人在这家服装厂做了不止一年时间,和这里的许多人相识,年前来办公室领工资的男男女女多数都会和她打招呼,她也会主动问候,不时诙谐地说声“钱要放好,小心抢劫哦”。说话间,她依然嘻嘻地笑着,但她的手始终没有停下。另外在厂区的几个女人也都做的很勤快,至少在被眼睛看到的地方,她们都让人敬佩。
除了女人还有男人。总管厂区的男人被称“周师傅”,我与母亲每天都和这位周师傅同坐一桌。这尽管每天吃完饭,我也会主动学着母亲的样子,拿起同桌人的饭盘子,可是我却怎么也学不会开口说一声亲切的话“啊叔,给我吧,应该的”。母亲爽快又直接地拿起他们的饭盘子,径直往洗碗间走。我只乖乖地跟在母亲后面,留下两个男人在那里抽烟。母亲是个不太会聊天的人,哪怕是聊天,听起来也不那么令人顺畅。我主动留下加班的那天晚上,母亲特意向这位周师傅表现,我主动加班的勤快。周师傅一声不吭。加班的第二天晚上,和母亲一起离开工厂时,我开口向周师傅说声再见。最后领工钱的那天,周师傅喊我去楼下门卫室拿工作时间卡,我答应后马上下去,又立马回楼上。领完工钱,他喊我去叫下一个领钱的人,我只应了一声。我们之间再没有多余的话了。
在厂区的仓库里还有好几个男的。他们中间有个领头人,人称“小陶”。母亲在我面前毫不掩饰她对小陶的厌恶之感,把他当成是街头混混,地痞流氓。每次小陶走进二楼的厂区,总是会拖着一台车,车子是用来装羽绒服的。这个年纪不大,二十出头的小伙子,说话做事老练,俨然是痞子和君子的结合。母亲有时想要炫耀她的劳动成果,就像向周师傅炫耀的口吻一样向小陶表现,“小陶啊,我看68款的有几件没有贴标签,我都拿出来了”“你拿出来有什么用啊,我不是还要贴上去”“那你把标签给我,我来贴好了”母亲气不过这个小伙子的态度,小陶走了以后,后来送标签来的是另一个年纪稍长些的男人。母亲忍不住抱怨了几句,大概意思是现在的年轻人怎么这么不像话,说话做事一点不尊敬长辈的,尤其这个小陶是极其受到老板和老板娘重视的小伙子。在所有人眼睛里闪光的人但凡有一点不得人心的行为,多少便会遭遇哪怕不是滑铁卢式也会是指指点点的怨愤。小陶管仓库,也管衣服的价格,但凡厂区里有人买衣服,价格都要经过他的确认。母亲为表姐的丈夫买了一件大衣,但是不知道价格,就去问小陶。那天中午吃完饭,我陪着母亲一起走进仓库办公室。办公室里坐着好几个男人,小陶翘着二郎腿也坐在其中。当母亲问到羽绒服价格的时候,小陶一口坚决的语气,完全不给商量的余地,就连我想要的那件次品羽绒服也只按照正品价格卖。和母亲从办公室走出来,我再也没有提及要买那件次品羽绒服的话。
和小陶同龄的另外一个男孩子,不像小陶这么凶悍,但凡有人问到要帮忙,这个男孩子一口答应,立马去办,也不委托人。这个男孩子的父母早年就离婚了,他跟着他的父亲一起生活,在他父亲又找了一个女人后,他便被抛弃了般只得依靠自己,工作挣来的钱多数还要给父亲。每当提起这段事,母亲总是不忍心地对这个男孩子心生怜悯。
这个厂区里还有一个36岁的男人,这本是所有女人中间的活宝,可是这个男人总是被女人数落。每天吃饭的时间全是从他嘴里确认的,只要他一喊吃饭了,后面就会跟上一帮女人。他去食堂的时间在十点五十五左右,不会再提早,但也不会准时十一点。这个男人 有一个14岁的儿子,他的老婆肚子里还有一个孩子。那天是他老婆生孩子的日子,他在厂里上班,当厂区被人称“大姐”的女人问起他老婆生孩子的时间,他回说正是那天的时候。女人们就疑问起来,他怎么不回去。这位“大姐”一个劲地催他回家照顾他老婆,他却淡淡地回说,家里有爸妈和丈母娘在,儿子也在,自己回家也起不了作用。那句话引来女人们一阵鄙夷。生了孩子的女人们,感同身受,确确实实体会着生孩子的不易。尤其这个男人的老婆36岁高龄生二胎,更加惹人疼惜,这位“大姐”的喊声尤其响,边骂着外地男人对老婆的不关心边催着这个男人赶紧回家照顾老婆。这个眼看着30出头实际已经年近四十岁的男人,一脸不解。那天他老婆剖腹产为他生了个儿子。那天以后的几天里,他时常在监控下翻看手机,看到高兴的时候不忘向周围的女人细说。原来是刚出生的儿子惹得他一脸幸福的笑。往年男人总是大年夜前一天才放假,今年提前几天,年二十五就开始放年假。年二十四这一整天,这个男人心不在焉了一天。嘴里说的最多的就是“今天下午三点钟我就要回家了”。他的老家在安徽,自己开车回家,回家带给老婆一件紫色的羽绒服,七十块钱。刚才还在的那个人,转眼就不见了。说的就是他。
老板和老板娘时常会来工厂转转。母亲悄悄告诉我,只要“当当”来了,老板和老板娘就来了。“当当”是他们养的一只狗,全身白毛,两只耳朵上的毛被染成了粉红色。这是一只十分受人欢迎的狗,一跑进厂区,女人们就欢呼起来,“当当”“当当”地叫不停。这只狗好像也听懂了她们的话,蹦蹦跳跳着来回跑,也不乱喊乱叫,非常顺从地看着叫着它的那个人。女人们总是为它备好了一根香肠,它也总是来者不拒。吃下了香肠的“当当”更加受到女人们欢喜,“哎呀,当当真乖”哗地一声,女人们不约而同地哗啦一声笑。但在这个厂区里,我没有看到过一个女人是吃香肠的。但老板和老板娘很少走进工人们中间,常只在办公室里坐一坐,聊一聊。不多会儿又走了。老板娘的身影早就没了踪影,可是“当当”还在女人们的视线里转悠。还有人在喊着,“当当”“当当”,“当当”不停地转身来回跑着,引得女人一阵欢笑。欢笑过后,“当当”也没了踪影。那只狗从来没有拒绝过任何一个叫住它的女人,就像它总是活在女人们中间一样,滋味全有。
工厂的食堂伙食是一荤一素,素的是青菜或者白菜,荤的是豆制品红烧肉。围桌吃饭的圆桌上总是摆着好几瓶腌制的菜,母亲不是个爱吃腌菜的人,倒是这位“大姐”每每说起一瓶腌菜一碗饭就满足了的高兴。不只是一张桌子,几乎每张桌子上都有瓶瓶罐罐的橄榄菜、榨菜、大头菜等等。有一天晚上,母亲吃到了羊肉,第二天中午说起前一天傍晚的羊肉,母亲十分高兴,忍不住又说了这个事。家里从来没有特意买羊肉吃过,一年也就吃屈指可数的几次羊肉饭,母亲高兴,却也让我心疼。
无论是吃饭,还是做衣服,里里外外多有亲人,于是言谈之间变得不客气却又很尊敬对方。当外地人涌进服装厂,本地人之间的感情好像加深了,哪怕原本是不相识的两个人,到底是自己本地人。
这是个有趣的地方。
有趣的人,有趣的事。
谢谢你,眼里柔软,心底傲气。
笔头落下的时候,土黄色的信封被紧抓住。17天半,1950块钱。每小时13块钱。我其实很累了,真的累了,捂不住嘴巴,忍不住地打哈欠,哈欠一个连着一个。拆开信封,数着现金,可是毫无雀跃的欣喜,现金就像手中的包装袋,一张一张,一包一包。走出办公室,抬眼就和母亲对上,她不露嘴地对我笑。第一次,真的第一次,感到挣钱不是容易事。
第一次跟着母亲干活,第一次发现挣钱不易,第一次从心底疼惜母亲的辛劳,第一次对无论愿不愿意都在那里干活的女人由衷致敬。
到母亲打工的地方做临时工的念头,早在去年还在新市实习的时候就有了。在温州的十几天里,每次和母亲电话聊起,我总是很主动地把话题转到去她那儿打工。母亲却一点不像往常豪爽答应。母亲了解她的女儿,穿戴邋遢,也许会给她丢脸。母亲是个要面子的女人。可是女儿不懂,一个劲向母亲施压。终于,母亲松口了。1月23日我走进了母亲打工的工厂。尽管母亲已退休多年,可退休后的母亲仍旧做着服装工作,这里那里打临工,一点也不闲着。已经记不清楚,这是母亲退休后打临工的第几家工厂。连续三年,每年的下半年,母亲都会到这家工厂的淘宝店里帮忙,今年不同往年,母亲被留在了工厂里,和办厂老板娘的姐姐作伴。23日之后的十几天,我陪着母亲在工厂干活。因为母亲的关系,我多数时候就只是穿羽绒服吊牌。耽于一直做简单的穿吊牌的工作,母亲偶尔还会叫我帮忙整理衣服。其中两个晚上连续加班包装,第一个晚上做到九点,那天晚上母亲回来已经快凌晨了,第二天直到晚上七点才完成客户预定的一万两千件羽绒服。加班前一天,母亲轻声问我,今晚加班吗。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肯定不加班啊。可是转念一想,为什么母亲会这么问。联想到那两天,所有人加班加点只为这一万两千件衣服。母亲担心我不加班,可能影响不好。我好像突然明白了。那天傍晚我跟着母亲径直去了食堂。母亲特意在同管厂的师傅面前说了一句,孩子看厂里太忙了,主动加班。母亲的话给我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也许多此一举,又也许应该如此。 母亲强悍,有时无礼,可是母亲的所有行为只是为了不受欺负和专心做事。她努力保护的是我,我懂。所以,无论她做什么,我都会听她的话去做。
在同一片厂区里还有其他几个女人,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年纪都在四十岁以上。她们和母亲做的是类似的工作,看衣服的,穿吊牌的,包装的。其中最辛苦的要数看衣服了。去除衣服上的油渍,剪掉多余的线头,检查衣服拉链和口袋。单去除油渍就需要很用力,一手摁住衣服,一手擦除衣服上的油渍。有时候因为没有擦干净被另一个人检查出来,前面再多的努力也会被抹去。身体反应最剧烈的关节是肩关节。尽管我没有做看衣服的工作,但是一天又一天地穿吊牌,我的右肩反应十分明显。有时酸痛到无法抬起右肩,那时候抬头看看母亲,酸痛也消失了。母亲做的就是看衣服的工作。另外还有两个与母亲年纪相仿的女人一起看衣服,后来有几天我坐在她们的边上穿吊牌,整天整天地看着她们弯着腰,低着头,眼睛直直地盯着衣服,一刻不停地看、擦、叠。其中一位总是急急忙忙做事的女人,不时会蹦出肩膀酸痛的无奈声,边无奈地喊痛边低头看衣服。另一位年纪稍长些,六十多岁,倒也没有喊痛,多数时候是呵呵笑。这个女人在这家服装厂做了不止一年时间,和这里的许多人相识,年前来办公室领工资的男男女女多数都会和她打招呼,她也会主动问候,不时诙谐地说声“钱要放好,小心抢劫哦”。说话间,她依然嘻嘻地笑着,但她的手始终没有停下。另外在厂区的几个女人也都做的很勤快,至少在被眼睛看到的地方,她们都让人敬佩。
除了女人还有男人。总管厂区的男人被称“周师傅”,我与母亲每天都和这位周师傅同坐一桌。这尽管每天吃完饭,我也会主动学着母亲的样子,拿起同桌人的饭盘子,可是我却怎么也学不会开口说一声亲切的话“啊叔,给我吧,应该的”。母亲爽快又直接地拿起他们的饭盘子,径直往洗碗间走。我只乖乖地跟在母亲后面,留下两个男人在那里抽烟。母亲是个不太会聊天的人,哪怕是聊天,听起来也不那么令人顺畅。我主动留下加班的那天晚上,母亲特意向这位周师傅表现,我主动加班的勤快。周师傅一声不吭。加班的第二天晚上,和母亲一起离开工厂时,我开口向周师傅说声再见。最后领工钱的那天,周师傅喊我去楼下门卫室拿工作时间卡,我答应后马上下去,又立马回楼上。领完工钱,他喊我去叫下一个领钱的人,我只应了一声。我们之间再没有多余的话了。
在厂区的仓库里还有好几个男的。他们中间有个领头人,人称“小陶”。母亲在我面前毫不掩饰她对小陶的厌恶之感,把他当成是街头混混,地痞流氓。每次小陶走进二楼的厂区,总是会拖着一台车,车子是用来装羽绒服的。这个年纪不大,二十出头的小伙子,说话做事老练,俨然是痞子和君子的结合。母亲有时想要炫耀她的劳动成果,就像向周师傅炫耀的口吻一样向小陶表现,“小陶啊,我看68款的有几件没有贴标签,我都拿出来了”“你拿出来有什么用啊,我不是还要贴上去”“那你把标签给我,我来贴好了”母亲气不过这个小伙子的态度,小陶走了以后,后来送标签来的是另一个年纪稍长些的男人。母亲忍不住抱怨了几句,大概意思是现在的年轻人怎么这么不像话,说话做事一点不尊敬长辈的,尤其这个小陶是极其受到老板和老板娘重视的小伙子。在所有人眼睛里闪光的人但凡有一点不得人心的行为,多少便会遭遇哪怕不是滑铁卢式也会是指指点点的怨愤。小陶管仓库,也管衣服的价格,但凡厂区里有人买衣服,价格都要经过他的确认。母亲为表姐的丈夫买了一件大衣,但是不知道价格,就去问小陶。那天中午吃完饭,我陪着母亲一起走进仓库办公室。办公室里坐着好几个男人,小陶翘着二郎腿也坐在其中。当母亲问到羽绒服价格的时候,小陶一口坚决的语气,完全不给商量的余地,就连我想要的那件次品羽绒服也只按照正品价格卖。和母亲从办公室走出来,我再也没有提及要买那件次品羽绒服的话。
和小陶同龄的另外一个男孩子,不像小陶这么凶悍,但凡有人问到要帮忙,这个男孩子一口答应,立马去办,也不委托人。这个男孩子的父母早年就离婚了,他跟着他的父亲一起生活,在他父亲又找了一个女人后,他便被抛弃了般只得依靠自己,工作挣来的钱多数还要给父亲。每当提起这段事,母亲总是不忍心地对这个男孩子心生怜悯。
这个厂区里还有一个36岁的男人,这本是所有女人中间的活宝,可是这个男人总是被女人数落。每天吃饭的时间全是从他嘴里确认的,只要他一喊吃饭了,后面就会跟上一帮女人。他去食堂的时间在十点五十五左右,不会再提早,但也不会准时十一点。这个男人 有一个14岁的儿子,他的老婆肚子里还有一个孩子。那天是他老婆生孩子的日子,他在厂里上班,当厂区被人称“大姐”的女人问起他老婆生孩子的时间,他回说正是那天的时候。女人们就疑问起来,他怎么不回去。这位“大姐”一个劲地催他回家照顾他老婆,他却淡淡地回说,家里有爸妈和丈母娘在,儿子也在,自己回家也起不了作用。那句话引来女人们一阵鄙夷。生了孩子的女人们,感同身受,确确实实体会着生孩子的不易。尤其这个男人的老婆36岁高龄生二胎,更加惹人疼惜,这位“大姐”的喊声尤其响,边骂着外地男人对老婆的不关心边催着这个男人赶紧回家照顾老婆。这个眼看着30出头实际已经年近四十岁的男人,一脸不解。那天他老婆剖腹产为他生了个儿子。那天以后的几天里,他时常在监控下翻看手机,看到高兴的时候不忘向周围的女人细说。原来是刚出生的儿子惹得他一脸幸福的笑。往年男人总是大年夜前一天才放假,今年提前几天,年二十五就开始放年假。年二十四这一整天,这个男人心不在焉了一天。嘴里说的最多的就是“今天下午三点钟我就要回家了”。他的老家在安徽,自己开车回家,回家带给老婆一件紫色的羽绒服,七十块钱。刚才还在的那个人,转眼就不见了。说的就是他。
老板和老板娘时常会来工厂转转。母亲悄悄告诉我,只要“当当”来了,老板和老板娘就来了。“当当”是他们养的一只狗,全身白毛,两只耳朵上的毛被染成了粉红色。这是一只十分受人欢迎的狗,一跑进厂区,女人们就欢呼起来,“当当”“当当”地叫不停。这只狗好像也听懂了她们的话,蹦蹦跳跳着来回跑,也不乱喊乱叫,非常顺从地看着叫着它的那个人。女人们总是为它备好了一根香肠,它也总是来者不拒。吃下了香肠的“当当”更加受到女人们欢喜,“哎呀,当当真乖”哗地一声,女人们不约而同地哗啦一声笑。但在这个厂区里,我没有看到过一个女人是吃香肠的。但老板和老板娘很少走进工人们中间,常只在办公室里坐一坐,聊一聊。不多会儿又走了。老板娘的身影早就没了踪影,可是“当当”还在女人们的视线里转悠。还有人在喊着,“当当”“当当”,“当当”不停地转身来回跑着,引得女人一阵欢笑。欢笑过后,“当当”也没了踪影。那只狗从来没有拒绝过任何一个叫住它的女人,就像它总是活在女人们中间一样,滋味全有。
工厂的食堂伙食是一荤一素,素的是青菜或者白菜,荤的是豆制品红烧肉。围桌吃饭的圆桌上总是摆着好几瓶腌制的菜,母亲不是个爱吃腌菜的人,倒是这位“大姐”每每说起一瓶腌菜一碗饭就满足了的高兴。不只是一张桌子,几乎每张桌子上都有瓶瓶罐罐的橄榄菜、榨菜、大头菜等等。有一天晚上,母亲吃到了羊肉,第二天中午说起前一天傍晚的羊肉,母亲十分高兴,忍不住又说了这个事。家里从来没有特意买羊肉吃过,一年也就吃屈指可数的几次羊肉饭,母亲高兴,却也让我心疼。
无论是吃饭,还是做衣服,里里外外多有亲人,于是言谈之间变得不客气却又很尊敬对方。当外地人涌进服装厂,本地人之间的感情好像加深了,哪怕原本是不相识的两个人,到底是自己本地人。
这是个有趣的地方。
有趣的人,有趣的事。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