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过的哪个旅行目的地让你念念不忘
查看话题 >吉尔吉斯斯坦,世界上另一个伊犁 | 03 你好哇,伊塞克

从首都比什凯克出发,一路沿着楚河向东,便会看见久负盛名的伊塞克湖。
170多公里长,70公里宽的伊塞克湖,是仅次于的的喀喀湖的世界第二大高山湖。位于天山山脉西北部,平均深度279米,最大深度达702米,在唐朝,它还有个更贴切的名字:大清池。
高僧玄奘取经时曾路过这里,并留下了世界上有关伊塞克湖的最早记载:“山行400余里至大清池…周千余里,灵怪间起”,诗人岑参称这里是热海,“西头热海水如煮”,而伊塞克本身,在当地语言里,就是热湖的意思。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伊塞克湖的湖面周期性的上升和下降,淹没了古湖岸线上的村镇,于是,关于湖底村落遗迹的传说层出不穷,其中最具爆炸性的,便是成吉思汗的墓地。
不少历史学家和考古专家支持这一推断,因为当年这一地区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属地,成吉思汗去世后,其后人秘密地将成吉思汗遗体和众多财宝运到湖区,制作了巨大的石棺,将遗体和财宝装入其中并沉入湖底,其他财宝则被藏在伊塞克湖地区的山谷中,并引泉水将它们掩藏起来。据说,所有参与引水工程的人都被杀死,所以,成吉思汗宝藏的秘密至今也没有被揭开。
我被伊塞克的美吓到了。
不不,湖本身并没有多么惊人的美,湖只是湖而已,跟全世界清澈见底静谧如迷的湖一样。
吓到我的,是几百公里从不间断风一吹连地面都是金色的道路,是不远处连绵不绝的雪山,是两边柔软的麦田,是尖尖的木头屋顶的前苏联老房子,是穿插在这些房子间的红色黄色绿色的大树,是湿地上成群的羊群,是迎面而来骑在马上的少年,是偶尔挡在路中间的奶牛,是偶然掠过的跟俄罗斯和柯尔克孜全然不同风格的麻扎,所有的这些融化在一起,变成一幅美妙绝伦的油画,而这幅油画,沿着伊塞克湖的岸边,一直未曾停歇。

卡拉科尔 Karakol
吉尔吉斯斯坦的大巴太便宜了,400公里的路票价35元,而且还很方便,从客栈出发到车站买好票坐在车里出发,总共用了15分钟。

到了伊塞克州的首府卡拉科尔,找了个青旅住下,跟比什凯克一样干净,店主是个漂亮姑娘,叫安娜,有时候她弟弟会来帮忙,两个人都很好,在吉国住的每一家青旅,都像家一样舒服。


晴天的雪山和旧蓝色的木窗户以及残留的姜饼屋似的白色墙壁,让人想起这里在苏联时代的繁荣景象。卡拉科尔始建于1869年,最初是作为当时Teploklyuchenka新建要塞的后备力量,居住了众多客商、军官和探险家。最有名的是尼古拉 普热瓦里斯基,所以现在在谷歌地图上看到的卡拉科尔还是它的苏联名字,普尔热瓦尔斯克。







安娜给了我一张卡拉科尔的地图,上面标着各个地方的位置,城市不大,靠走路可以去到大部分地方,再不济还有满地跑的苏式小巴。
在城中心,老远就看能到几个金色的洋葱头在绿树下若隐若现,这座木质结构的东正教堂始建于1872年,最初是石制原型,毁于1890年的一场地震,5年后,一座新的木质结构的建筑在同一基地上完成了,这里随即变成布尔什维克党人的俱乐部,他们在20世纪30年代去掉了教堂的5个洋葱头式圆顶。
现在看到的圣三一大教堂彻底重建于1961年,直到苏联解体后才重新开始从事教务。绿色屋顶的塔楼,非常的宁静。





东正教堂的对面就是东干清真寺。上翘的三角形屋顶、富有层次的蓝色雕刻屋檐,不含一个金属钉子的多彩清真寺,有着蒙古式佛教寺庙的外观,由当地东干人工匠建于1910年。在布尔什维克时代,镇上的8座清真寺全部被毁,只有这座保留了下来,并在1933~1943年期间不接受礼拜。
有关东干人的故事各位看官请自行百度,不要在我的日记底下乱说话。

碰巧周末,安娜说你可以去看看牲畜巴扎,一个很有当地特色的只在周日才有的巴扎,我一听,这不就跟喀什的牛羊巴扎差不多嘛,跟她一通解释,你看,吉尔吉斯斯坦就是个说着外语的新疆,牲畜巴扎,我就不去啦。



去阿尔金阿拉善 Altyn-Arashan ,徒个步泡个温泉
店里的英国小哥总是安静的坐在沙发上,我回来的早了实在无聊,抓小哥聊天,原来小哥刚徒步回来,给我看了照片,从卡拉科尔南部的山谷里出发,可以爬上海拔4k多米的雪山,看到一个叫做Ala-kol的冰湖,当然这其中最吸引我的,还是可以在山谷里泡温泉这件事。
伊塞克州除了著名的伊塞克湖外,因为地处天山山脉,拥有无数条徒步路线,冬天又是滑雪爱好者的天堂,中亚顶级滑雪场之一,吸引了无数欧洲人到访。
在卡拉科尔坐苏式小巴到山脚下,然后沿着轻松的徒步路线,4、5个小时便可抵达山谷中心的住宿区。


早已判定吉尔吉斯斯坦就是世界上另外一个伊犁,走在这山路上更加验证了我的想法,一路上无论是树林,河流,草地,抑或远处的雪山,都跟伊犁的夏特如出一辙。当然啦,本来就都同属天山山脉,景观相似再正常不过了。


并不太在意这个时节不对的事情。11月来天山徒步,毕竟是没有啥好看的,不过常年混迹于伊犁的我,还是很容易想象的到这里夏天是什么样子,也就不觉得遗憾了。


一个人的徒步非常惬意,塞上耳机听着柳拜,完全沉浸在大自然中,累了就休息,饿了就吃东西,不用理会任何事,溜溜达达就到了目的地。








这里一片都是住宿区,因为外国游客来的多,所有开住宿的店主英文都很溜,我也懒得挨个找,就住在了第一家。淡季,跟女主人谈了谈价格,90块钱包早晚餐,还有温泉,我觉得不错。
吉国虽然像新疆,但很多地方还是比新疆好的多了,连这种山里的小木屋,进屋都要拖鞋,里面非常干净。还有电,有自来水,有厕所,有浴室(虽然没人用,因为都去泡温泉),最重要的,还有暖气!!!新疆山里的住宿,什么时候有这一半的条件就好了。

阿尔金阿拉善在当地语言里是“黄金温泉”的意思,海拔3000米,夏天风景如画,南边可以看到若隐若现的帕拉特卡峰。这里的大部分区域处于阿拉善自然保护区内,是雪豹和熊的栖息地,当然你能看到的动物就只有家养的羊和马了。
这里的天然温泉设置的十分简陋,据说这些温泉对很多病症都有疗效。每家民宿都有属于自己的温泉小屋,从主人那里拿了钥匙就可以去泡温泉啦,要知道徒步结束来泡上个温泉,那真是再好不过的生活。

泡完温泉回来,正赶上女主人在做饭,我看她在切牛肉就问今晚是不是吃抓饭,女主人称赞了我,我一撸袖子,“来来来,我帮你,你去看孩子吧,这个我会做!”
女主人很惊奇,“你怎么会做我们吉尔吉斯斯坦的食物?”
”这有啥,你们国家的吃的跟我们新疆一样啊哈哈哈,你看,这是我做的抓饭!”,说完给她看我手机里的照片。
女主人表示我很棒,真的撒手看孩子去了。


当然最后的收尾工作还是女主人来完成,加多少米,放多少水,煮多长时间。我说抓饭里放点杏干也很好吃,女主人很感兴趣,认真的问了我什么时候放,需不需要泡水等问题。嘿嘿嘿,我真高兴。


晚饭的时候男主人回来了,给我讲了半天去冰湖的路线,还有个手绘地图,我听的似懂非懂。然后说,这个季节不太适合上去,海拔太高,山上很冷,路也不好走。
我想,也不能就这么回去吧,吉尔吉斯斯坦好歹也是个徒步天堂,随便走一走好啦,就当锻炼身体了,这些日子我可是没少吃了。。。。。

海拔差一出门就显现出来了,头一天热的穿个T恤徒步,慢悠悠的溜达,今天就得穿上羽绒加冲锋衣还要戴帽子了,走快点还能暖和一些,没几步,就看到周围都是雪了。








海拔快到4000的时候,天气忽然变化,刚才还晴空万里,瞬间云就压了下来,冷的我连手套都戴上了,可前面还有至少一个小时的路程,才能翻过这垭口看到冰湖。
我咬着牙往上爬,积雪的厚度大大超出了预期,一脚下去居然末过了膝盖,而这只是开始,再上面的路雪更深。而还没等我开始激烈的思想斗争,雪花就跟着飘了起来。
于是乎,保命要紧,赶紧回撤。
我就这样。。。没有看到那个湖。。。。




没到终点就返回实在不是我的性格,一路安慰自己,这湖新疆很多,看不到也没啥,啥也没有小命重要。
回到客栈跟大家苦笑,说自己太挫了没看到湖,那时店里来了几个欧洲人,一站起来爱玛最矮的一米九吧,我说咱们还是坐下说话。几个帅哥脸蛋红扑扑的,一问原来刚泡完温泉,话最多的是一个英国小哥,强调了一下,他们三个一起去泡的温泉,全裸,泡了三个小时,还喝了一瓶伏特加。
我睁大眼睛,你们。。开心就好。。。
吃完饭准备回去睡觉,小哥们拉我聊天,说从没见过亚洲游客来吉尔吉斯斯坦,觉得我一个女孩来这里挺有意思。好,看你们背了好几瓶酒上来的份上。
不过我想今天太惨了不喝了吧,就坐那干聊,其实才八点也睡不着。大家对我内蒙古的身份也很好奇,我就开始吹了,来我们那你得喝酒,喝了酒咱就是朋友,喝的越多关系越好。英国小哥反应极快,“那你不跟我们喝酒就是不想跟我们做朋友呗?” 艹,把自己坑了。行吧,来吧,喝。
于是他们笑嘻嘻的给我倒了一点,然后高喊干杯,我就一口干了。因为真的只给我倒了一点点。。。。结果轮到他们睁大眼睛了,我说在中国你说了干杯就得喝光,反正我喝完了,你们随便。几个小哥对视了一下,喝光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希望不要给他们留下这个不好的酒文化印象啊(要是留下了我也没办法emmmm
我发现我的英语水平取决于对方的颜值水平,跟几个帅哥说话居然不哆嗦,说了一堆自己都不知道啥意思的英文,对方还能听明白,真是奇了怪了。聊的开心,今天徒步的悲惨心情也就烟消云散了,喝光又一瓶伏特加,高高兴兴睡觉去。
世界上另一个阿克苏 Ak-Suu
回卡拉科尔的路上,在一个名叫阿克苏的小镇停了一下,这里也有个东正教堂。等车的时候跟当地人聊天,当地人用柯尔克孜语,英语,俄语跟我说了一堆,我明白了这个阿克苏跟新疆的阿克苏是同一个名字,而阿克苏翻译过来就是白水,叫这个名字的地方,附近都是有清水的。跟我聊天的当地人,父亲是中国的柯尔克孜族,穿过天山来这里,后来就定居于此了。
我回去翻了翻地图,发现两个阿克苏,在地理位置上其实非常近。


吃一碗东干人的凉粉,伊尔迪克Yrdyk
吉尔吉斯斯坦在旅游方面的设施总是超人预料,卡拉科尔居然有个游客中心,免费为全部游客提供最新的咨询,基本上有啥想知道的全都可以问。而在游客中心工作的,都是当地的大学生,轮流利用课余时间来做志愿者。
接待我的是一名大三的学生。我问他为什么要来这里做志愿者,同学非常诚实,“想练习英语”。见我十分尴尬,赶紧找话题,“吉尔吉斯斯坦怎么样呀?”
我还是老一套,“跟我们新疆一样”
“啥?”
“你看啊”,我拿起手机给同学一一展示,伊犁的草原雪山,赛里木湖,伊宁的房子,住过的毡房,抓饭拌面薄皮包子烤串纳仁,该同学全程惊讶脸,惊呼:“天呐跟吉尔吉斯斯坦一样!”后来看到草原石人的时候简直炸了,“吉尔吉斯斯坦也有草原石人啊!!!”,我微微一笑,你看,这俩地方一样吧,欢迎来中国玩呀。
这回轮到同学微微一笑了,“我的梦想是去法国,中国早就去过了”
“啥?”
同学解释,高三的时候由于成绩优秀,学校奖励一帮高材生去中国玩了一圈,去了西安。
我心想这操作6啊,可是为啥去西安啊?同学拿出手机给我看图,我看着看着明白了,这孩子是东干人。
于是脱口而出,“怪不得你长的不太像吉尔吉斯人”,同学很高兴,“你看出来啦!我是东干人,出生在附近的伊尔迪克村”
之前以为当初东干人逃到比什凯克附近的米粮川,没想到卡拉科尔周围也有东干村,想也不奇怪,这里离中国这么近,卡拉科尔还有个东干清真寺呢。想想,还是去看看吧。
最终,到嘴边的话也没有问出口,只问了要在哪里坐几路车,然后为了支持他们的工作,买了几张明信片。
历史不会被忘记,也不应该影响现在的生活。

清晨一缕青烟从烟囱中升腾飘散,村庄的人们欢快地起床,开始新的一天的劳作,深层的云一会儿聚拢包围着明月,一会儿又被吹散在空中。by柳拜
一眼看上去的村子平静又孤独,阳光洒在秋日的田野,看不到一个人,当时有豆友留言说,很像苏联小说里的场景。


房子们依然是苏联时期的尖顶木屋,精美程度其实比起伊宁来差远了,毕竟伊宁的房子都是新的,这里的木屋们,不知道存在了多久了。




看到一个小商店,赶紧进去问哪里能吃到凉粉。凉粉的英文是啥?不知道,怎么办?emmmm,说中文吧。
小哥听懂了哈哈哈,东干人能不知道凉粉吗!但是他不知道哪里吃,马上打电话给朋友咨询,电话是这么打的:“有个中国来的丫头子想吃两份er!”
这老陕腔听得我很亲切。
不过电话那头表示,这村子里没有饭店,也不知道谁家里做了凉粉,让我还是回卡拉科尔吃,城里很多。我一拍大腿,真是傻啊,该问那个游客中心的同学的。
不一会商店里来了几个小朋友,买了冰淇淋走了,我想我打扰半天也买点啥吧,拿了冰淇淋,结果老板死活不收钱,说我中国来的,必须不要钱。
唉,好吧。

一个人在村子里溜达,金色的树叶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不一会,全村都知道来了个外国人,争相恐后的出来看我。
有骑着自行车绕着圈看我的,有从窗户里看我的,有直接跑过来看的,还有开着小轿车来的,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骑着自行车带着弟弟不停的问我“你叫什么名字”,大概是只会这么一句中文。
其实东干语并不能全部听懂,一百多年的时间已经融合了很多俄语和柯尔克孜语,能听懂的陕西腔,大概就那么四五分之一吧,不过我觉得要是陕西人的话,也许能听懂更多。


碰见几个小孩子,在落叶里玩的无比开心,我看着他们纯净的笑脸,觉得这才是秋天。

于是我跟他们几个玩了半天,一起踢球一起扬落叶,还帮忙各种埋。



不知谁家的苹果树结满了果子,我就去给果树拍照,孩子们好像领悟到了什么,纷纷翻篱笆过去摘苹果。。。然后给了我一堆。
这户人家我对不住你,我没想摘你家苹果。




终于可以安安静静的坐在你身旁了,伊塞克湖 Issyk-Kul
伊塞克湖的南岸和北岸到底哪个更美谁也说不清楚,有时间的旅人都像我一样,来个大环线。法国小哥热情的给我推荐了他在南岸附近住的毡房,看面积感觉有成吉思汗行军大帐的豪气,我说算了我在新疆住了太多毡房了,对这个早就不感兴趣了,能住房子还是要住房子。
而湖边的住宿要么是毡房要么是度假别墅,贵的离谱。不过别墅在北岸多一些,南岸可选择的也不多。我干脆另辟蹊径,在地图上找了个离湖边只有2公里的村子。
这个叫Tamga的村子离卡拉科尔并不算远,在车站等了半天没来车,我一生气就去搭便车了。语言不通的搭车旅程也是十分有趣,车主说他的俄语,我说我的汉语,反正能听懂Tamga就行了。
车主好心的把我送到客栈门口才离开。我敲了半天门没人应,好在门外写着电话。
原来这里的经营者早就关门回了城里,只留一个年迈的爷爷看家,我说英文,老人不懂,拿翻译软件说俄语,老人不懂,于是开始比划,安全过关。房费不带独卫的35,带独卫的50,不管饭。
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客栈,院子里的花依然盛开,一只猫两只狗很粘人,周围的树叶依然是到处都能看到的金色。




沿着爷爷说的方向来到村里,却找不见一个饭店,另外的几家客栈也都关门,淡季的Tamga真的好寂寞。
这个迷人的村庄散落着俄式姜饼房屋,是我见过最好看的村子,据说这附近也有不错的徒步路线,可惜时间不对。






问路的时候遇到一个会说英文的当地人,见我在找吃的,热情的邀请我去家里吃,还不好意思的说家里只有中午剩下的抓饭,饥肠辘辘的我哪里在乎,昨天的都没问题。

人人都跟我说现在是淡季。
可当我走在这童话般的村子里,看着眼前无与伦比的秋色时觉得,这分明是最好的季节。



在10世纪时,吉尔吉斯人便来到伊塞克湖周围了,在这之前,这一地区是塞迦人的文明中心。相传帖木尔后来用它作为夏都,目前湖底的水域中至少有10处记载的定居点。
19世纪60年来,沙皇军官和探险家将伊塞克湖划到俄罗斯的版图上后,移民蜂拥而来,他们开始在这里建立低矮、闲散又简陋的城镇,包括1869年建立的卡拉科尔,以及70年代的阿克苏等许多城镇,那个时候,当地的吉尔吉斯人和哈萨克人还在过着游牧生活。
到了苏联时期,湖边的温泉疗养地星罗棋布,但伊塞克地区并不对外国人开放。为了逃避西方国家的侦查,苏联海军还在伊塞克湖里测试高精度鱼雷。
近10年间,伊塞克的旅游业终于重新发展起来,中亚明珠的称号,终于被外人知晓,这可都要归功于哈萨克斯坦的富人们和俄罗斯的运动员们。

湖边很平静。
一只云雀飞了过来,打开了秋日的光芒,染亮了岩秋,穿过了湖水,在远处的群山浩渺,听到了沉韵千年的回声,万物仿佛焕发出幸福的表情。



我就这样坐在湖边,似乎感到了无穷尽的快乐。
这种快乐就像梦境的快乐,可以同时任意经历一切想到的事物,可以轻松的转换内与外,可以把时间与空间像道具般移动。


渐渐的,夕阳的余晖洒落在远处的天际,将湖水染上一层晕红,所有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影象突然在眼前交错闪回。
我们啊,就是为了看到这些美好的画面才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吧。





太阳终于完全落下,回到客栈,以为晚上要吃饼干,结果爷爷给我端来了面包奶酪香肠和热茶,房间里多了电暖炉,早已打开电源,房间里非常暖和,因为语言不通,还特意领我到浴室,说洗澡水已经烧热了,记得洗完把电源关掉。
我本来都放弃洗澡了,本来35块钱的乡间客栈,也没有要求什么。这么一来,真想夏天来住上个几天啊!




据说,伊塞克州的草原,夏天的时候是这样的。
春天的时候,也会漫山遍野的红花,想想,是不是该再来一次呢?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