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个院子,接底地气儿的那种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小狗窝。

听许多人说过类似的话:"等老了以后去山里住,弄块儿地养花种菜”。但我妈说:“等老了就动不了了,可能搬一块儿砖都嫌费劲,而且什么时候才算老了呢?每一个明天的自己都比今天的自己要老”。所以在2014年她就和我爸开始了折腾,改造我们在城郊的老房子,别人口中的“等老了以后”,在他俩50岁的时候实现了,住进了“山里”,有了自己的小院子,还养了一只中华田园犬,叫茶喜。

先说明一下我家所在地是湖北的一个三四线的小城市,因为城市小所以即使是城郊的“山里”,从市中心开车去也只要20分钟,买菜、逛街、上班还是很方便的。房子是我上小学的时候亲戚们一起在爷爷老家盖的,我们家那层从没住过,整套毛坯房空闲了十几年。房子的装修和改造没有请设计师,设计主要靠我妈,她喜欢做一步看一步;我爸则听我妈指挥,指哪儿打儿,让搬砖就搬砖,让跑材料就跑的飞快;装修前期我在准备考试,不在家,所以只能远程指导,提供一些意见和参考还有网购部分材料,考试结束后就回家一起帮忙,最终在我开学前完成了我们的“院子”。

【关于施工】
因为没有提前设计,除了量房时用电脑做了平面图,整个施工设计图都是自己随手画的,所以实施过程很慢也很辛苦,装修室外院子,室内两层加阁楼和楼梯道一共花了1年的时间,都是跟着装修师傅一点一点沟通来做的,很多时候还得自己动手。比如想要一个有质感、有肌理的墙,要那种看上去随意,但还能体现出设计感的!师傅说他只会抹平,解释半天最后还是自己动手。

比如铺砖的师傅有段时间来不了,我们仨就一起铺完了50多平米的坑洼空地,一边铲地找水平一边铺砖,切身体会到干体力活的辛苦,那几天倒头就睡,不过以后不怕失业了,毕竟我是会铺砖的人呢。


院子里挖了个坑,作为“荷塘”,边缘部分是我们自己用石头垒的,也是那时候我才知道水泥有腐蚀性,手上蚀出好多小洞洞,不过以后不怕失业了,毕竟我是会和水泥、垒石头的人呢。池子里的防水瓷砖用的是朋友送来的,后来被我们称为院子里的最大败笔,每次看到它就想拆了重换,好在后来种上植物后效果也没那么差。

施工师傅们也是被我们的各种要求分分钟气哭,有肌理的墙,油漆工哭!砖的花色要铺的看上去十分随意,但还能体现出设计感,铺砖师傅哭!12cm*12cm的小架子,木工哭完,油漆工哭!为了实现我的阁楼梦,没有阁楼也要做出有角度的全玻璃屋顶,所有师傅一起哭!师傅们都说我们是最有个性也最让他们头疼的甲方了,做的都是他们以前没遇见过的方案。其实装修最重要的就是遇见好师傅们,所以非常感谢他们的配合。但无论装修过程多么仔细,完工后还是有许多不满意、没想周全的地方,那也忍着凑合看吧,只能说这是给下次装修积累经验。



【关于院子】
这个院子其实最初是不存在的,草坪前是一个3米多宽的河沟,它是我们打钢筋、放预制板架起来的,承重有限同时也为了车进出方便,所以只能保留水泥地,院子整体看可以说简陋,也没有什么风格,但每一个角落都有我们的小设计,每一棵草都是我们撒下的草籽长成,每一株植物(除了那棵大樟树和桂花树)都是我们亲手种下的,每一个瓶瓶罐罐都有它们的故事。


“荷塘” 里的造景是我自己用多余的砖垒的,也会根据季节变换一下摆放的植物。后来种了睡莲在里面,遮了点丑,也就不觉得那么刺眼了。池子里并没有养锦鲤,因为怕养不好,而且锦鲤的气质也不符合这个小池子,所以就养普通的小鲫鱼,想吃还能随时捞出来。睡莲开花的时候真的很好看,中午太阳大时小鱼都躲在叶子的阴凉下,下雨的时候我喜欢在站在池子边看雨落入水中激起的涟漪。



一楼采光较差,所以就拆掉部分窗户和墙,直接用处理过的树干做柱子。为了固定柱子和防水,用石头垒了边缘,这部分的石头也是自己垒的。


我自己最喜欢门口的摆设,那个变形了的水缸是我妈妈的妈妈的妈妈的姐姐家的,就是因为它的“没用”才一直被遗忘在角落,完好的保存到被我们发现的那一天,而那些“有用”的水缸反而因为经常使用都损坏被丢弃了。墙上钉的是老书桌的抽屉,和收集来的瓶瓶罐罐。摆放的植物也会根据季节来变换。
石头、青砖和木头是我们使用最多的材料。我们虽然喜欢设计,但从来不会刻意去设计,也不追求精致和完美,用简单的、自然的、朴素的材料,只要接地气儿、看着舒服、有生活气息就刚刚好。

一楼走廊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细节就是天花板,因为这个房子在装修前空闲了很长很长时间,所以就有一些小动物来这里安家,屋檐下有一个燕子窝,我们把它保留了下来,就是希望小燕子还能继续回来住。后来装修好,有几只小麻雀也在屋檐下搭了窝,它们还经常偷吃茶喜的剩饭。

院子里只要有的空地儿几乎都摆着植物。喜欢收集瓶瓶罐罐和老物件儿,是我们仨的小爱好,其中大部分都是舍不得扔的“旧物”和捡来“破烂”,我们喜欢它们身上那些被使用过的岁月痕迹,有质感、有温度、有故事。许多来我们家玩的朋友,也都喜欢把自己家的“破烂”带来给我们,别人眼中的“无用”之物,被我们视为珍宝。经常因为又淘到一个“磨盘”或者“猪槽”,仨人开心的就像得到一件“汝窑”一样。经过改造或再利用这些“旧物”和“破烂”又有了新的生命。





【关于阁楼】
阁楼是楼顶天台改建的,施工前除了找工程师计算建筑承重还专门去咨询了城管对于改建的限制和要求,因为超过一定高度就算私自加盖的违章建筑(隔壁邻居后来也改造楼顶,但加盖超高,施工到一半就被要求拆掉)。屋顶整体用钢架结构加钢化玻璃,青砖砌墙,青石板和防腐木铺地。建好后觉得太亮、太晒、太透明了就用反光板和木头遮挡了部分屋顶(但厕所还是保留了全玻璃顶哦,可以蹲坑看雨呢)。这个天台的改造可以说是他们为了实现我一直想要一个倾斜屋顶的阁楼梦,花了不少功夫。

阁楼放了茶台、书桌和各种置物架,空间的隔断利用玻璃和屏风,那个书桌的木头桌面很特别,是我妈妈的爸爸的爸爸的老家房子的大门,在老房子拆前,她先把门拆下来带走了,其实这里每一个东西都是有来历和背后故事的。朋友来家里,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阁楼,大家一起喝茶、写字、调香,听雨、观星、晒太阳。但是阁楼的最佳使用时间只有春天、秋天、和有大太阳的冬天,因为这儿最大最大的缺点就是全玻璃顶,导致夏天进来热的像蒸桑拿,冬天太阳下山后冷的像冰窖。这也是当初设计时没有考虑周全的失误。

【关于室内】
室内的装修也非常简单,整体色调还是以木色为主。可能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客厅的火炉了,最初想砌一个炉子,但考虑到使用季节太短,而且烟囱不好修,就网购了一个。客厅不大,所以炉子火旺的时候,真的很暖和,炉子上还可以煮茶,烤红薯。因为火膛小所以生火和添柴的时候会有烟漫出来,除此之外这个炉子没缺点。现在觉得有火炉的冬天,才是冬天啊。

还有就是抬高了小卧室的地面,铺上了榻榻米。这样朋友来了也不用担心没有地方住,夏天大家倒是抢着睡,冬天这儿就成了放衣服、被子的杂物间。

【关于植物】
植物在我们家是随处可见,特别是绿色植物,在品种上我们喜欢“草”远胜于“花”,院子里种的都是不怕太阳、不怕雨水的品种,比如三叶草、铜钱草、常青藤、绿箩、滴水观音、竹子和一堆叫不上名字的野草,有一段时间还迷上种苔藓,山里的小河边能找到大片大片的苔藓。



院子里的滴水观音是姑姑在重庆旅行时买的一小盆,她们家养到现在还是一小盆,我们种到院子里没想到能长的比人还高,而且还生了很多小滴水观音。


喜欢多肉但一直养不好,有露养的也有室内养的,惊讶的是露养的后来都爆盆了,下雨下雪居然都能熬过来。难道是我们院子里的风水好,接地气儿的植物都能长的旺!


我爷爷以前在果茶厂工作,了解各种树木,所以房子周围有很多他当年种的植物,芍药、绣球每年开花多到压断枝干,木瓜、柿子树那么小,却能结很多果子;外公也是林业工作者,生前种了很多月季、玫瑰,我们总笑话他种的花儿棵棵都瘦的跟他一样,在他去世后我们把那些花儿“接”来,移植在院子里。每年到了花开季节,去扫墓的时候,我们就会带上他们曾经所种植物开的花朵去看他们,想让爷爷和外公放心,因为他们的植物都被我们照看的很好呢。

妈妈说院子是需要慢慢养的,因为植物也会一年年长大,每年都会有新的变化,现在院子里的雪还没有化完,但蔷薇就已经开始打花苞了......
现在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北京,虽然住着巴掌大的小屋子,但还是会养植物,还是会收集果子、树叶,还是会捡“破烂”,出去旅行住过许多有意思的青旅、民宿,但还是心心念我家的院子 。
总之认真的热爱生活,努力的折腾生活,好好的感恩生活,就是我们一家人的生活理念。如果大家对这个简陋的小院子感兴趣,以后还会慢慢更新的。最后送上彩蛋:茶喜去年夏天生的宝宝们。祝大家狗狗年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