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才刚准备好接收你更多的实验音乐,你就走了。
昨晚深夜,传来一条悲伤的讯息:
曾为《降临》《万物理论》配乐的冰岛知名配乐师约翰·约翰逊(Jóhann Jóhannsson)去世了,年仅48岁。他被发现死在柏林的公寓里,死因尚未明确,剧《综艺》报道,在发现尸体前,约翰逊已经失踪数日。

约翰·约翰逊1969年出生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在大学主修语言,33岁才开始广泛为电影、电视剧、戏剧、舞蹈等多种媒体艺术形式创作音乐,约翰逊善用钢琴、管风琴和合成器,模糊音乐和音效的边界,作曲风格既可以古典雅致,又可以前卫疏离,像一座遥远的冰之岛,音符节制、神秘,有冰原的孑孓,又有融雪的平静。特别是2016年才推出的最后一张个人专辑《俄尔普斯》,是他新古典和实验意识的结晶。

在电影配乐界,约翰逊是近年好莱坞趋于热门的配乐师,曾凭借《万物理论》获得金球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奖,先后为《狐狸捕手》《怜悯》《抹大拉的玛丽亚》等电影创作配乐。
他还是丹尼斯·维伦纽瓦的长期合作配乐师,约翰逊之于维伦纽瓦,约莫像汉斯·季默之于诺兰,他为瓦神《囚徒》《边境杀手》《降临》等电影创作的配乐,无一不是和电影氛围神贴合的,后两者还都入围了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直到去年9月,他都还在负责维伦纽瓦《银翼杀手2049》的配乐工作,后来因故退出,换成了季默,也引来许多粉丝不满,那感觉就像是让瓦神的电影失去了知音。
如今,未能听到一版由约翰逊配乐的《银翼杀手2049》,成为了粉丝心中永久的遗憾。(不过汉斯·季默还是保留了约翰逊的音乐样本。)

约翰逊是真正对电影音乐有信念的人。好莱坞普遍的配乐方式是等电影全部做好后,让配乐师在短短两三个月内写完音乐,这就难免经验主义。但约翰逊主张配乐师越早参与到电影制作越好,他与维伦纽瓦的合作方式也一直是这样,他会在电影开拍前读剧本,根据剧本和导演讨论,花上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不断创作和更正,直到做出最贴合电影的音乐为止。这才有了瓦神电影里那些大胆、实验、独一无二又气质精准的配乐。

同样是去年,他为达伦·阿伦诺夫斯基的《母亲!》配乐,但到了实验最后,他认为《母亲!》的音效设计已经可以取代传统配乐的功能,电影没有音乐反而效果更好,于是他干脆把所有配乐摘掉了。真的是个只为电影考虑的任性家伙。

在得知他离世后,这些昔日伙伴也表达了自己的哀思。
詹姆斯·马什(《万物理论》)表示:
“我极度震惊,我失去了一位挚友,我们再也听不到他创作的美妙音乐了。约翰是位卓越独特的艺术家,他的品格蕴藏在他的音乐中——关切的,好奇的,雅致的,独特的,时而忧郁,时而诙谐,但每时每刻都是纯粹的。”
达伦·阿伦诺夫斯基悼念:
“约翰是一位绅士,一位出色的合作伙伴,他对音乐和音效总有着独特的见解。这是一个可怕的损失。”
曾经和约翰逊有过两度合作(《浮城谜事》《推拿》)的内地导演娄烨,时隔一年半后再发微博,长文悼念了这位“遥远的朋友”:

对于这位艺术家的突然离世,除了惋惜还是惋惜。
不同于其他吃青春饭的流行音乐职业,也不必有27岁摇滚俱乐部的刚烈,配乐师的音乐生涯其实细水长流得多,看看隔壁刚拿到第51次奥奖提名的约翰·威廉姆斯,是个86高龄的健康老艺术家,而刚度过66岁生日的坂本龙一先生,正要赴柏林电影节出任评委。
回过头看约翰逊,在48岁的年纪就去往天国,的确为时过早,令人痛惜,这个世界的电影艺术啊,才刚准备好接收他更多的实验音乐呢。
也许就像娄烨说的,他只是去了很遥远的地方,与他的音乐之神俄尔普斯合鸣了。重听他的音乐,希望他一切都好,或许是我们最好的悼念方式。R.I.P
-
Zzuisc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4-06 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