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看未来的人生中还有什么可能性”
这是小知了的第31声鸣叫
前言
寒假又去了趟芬兰,见到了卷毛先生的几位朋友。感觉每个人都有很多故事可以讲。其中有一个叫Stella的小姐姐,88年出生,硕士二年级在读。我们见了两面,第一次是因为她和卷毛先生聊工作合作的事情,我去蹭了个饭,第二次是在超市,Stella带我们去找最划算的鱼肝油,还给了好多各种餐馆的优惠券……每次见面她都给人一种充满生活热情的感觉。熊熊燃烧的新闻专业八卦之心让我厚着脸皮找她做了个简单的访谈。好久不练习,采访和写稿都生疏了……最后决定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呈现小姐姐的故事,希望呈现出其特有的价值。
我是28岁来芬兰读书的,攻读教育学硕士学位。但其实之前在国内,我已经拿到了上海对外贸易大学口译专业的硕士学位,就是传说中的MTI。在上海读书期间,我就开始在新东方工作了。一是对于我们专业的人来说,能在新东方当英语老师算是一个成就,二是新东方给的工资非常好。
我是一直有出国的想法的。在上海读研的时候去英国交换了一个学期,觉得自己还是挺喜欢西方文化的,在国外感觉非常自由,没有谁管着你,也没有人对你指指点点。再加上当时已经在新东方工作5年了,可能到了一个工作的厌倦期,就决定趁还没有太老再出来看看。然后就申请了,结果还被录取了,我当时想如果没有被录取也就算了。
28岁的年纪再出国读书,和我个人不安稳的性格有关,再加上身处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探索未知的欲望会更强烈。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在英国交换时的导师。她也是中国人,比我大整整十岁,巧合的是,她也是在28岁去了英国,出国前已经和某个大学签了年限很长的工作合同。我的导师当时就付了违约金,去了英国读硕士,后来留在英国做翻译,也在大学做了教授。
我们当时相处得很融洽,聊天的时候,导师说出国是她人生中一个很重要也很正确的选择。我当时就想,我也要看一看未来的人生中还有什么其他的可能性。
选择芬兰,其实最大的原因就是钱。当时查了很多资料,好像全世界只有芬兰和挪威给国际学生免学费,其他国家都不免费,芬兰当时还是最后一年给国际学生免学费。来到芬兰之后,很多国际学生也说选择芬兰是因为能得到免费的教育。
打算申请学校的时候,和爸妈商量过,他们既支持又不舍得,毕竟不想让我离开中国太久,而且他们当时就是觉得我肯定是出国深造之后会回来的,另外我也经济独立了,不需要父母支付任何费用,所以我爸妈最后还是比较支持的。
我以前在上海的时候就比较喜欢运动,来到芬兰之后,小区里的健身房是免费的,我们学校还有体育学院,是芬兰唯一一个体育学院,有很多健身大牛,我就基本上每天都会去健身房运动一下。
我比较喜欢关注身边的很多东西,包括一些店的名称和功能、路的名称、哪个地方有什么样的打折,我都比较喜欢去收集这些信息,喜欢掌握生活的能力,也愿意去了解一些以前不知道的东西。
有这么一句话来形容芬兰人:They say what they mean and mean what they say。就是说他们说话很直接,都是发自真心的,不会话中有话。我个人很喜欢这一点,和人打交道不会很累,也比较有安全感。整个芬兰社会中,信任的氛围很浓,欺骗几乎不存在,不小心落在某个地方的东西,再回去找肯定能找到。
在上海的时候,生活压力很大,容易产生攀比心态,有些浮躁。在芬兰,生活节奏变慢了,大家也不谈物质上的事情,内心更加平静了,还有了很强的生活能力,以及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让自己开心的能力。
我现在找到一个在坦佩雷应用科技大学的工作,还是挺喜欢的,和我学的专业很吻合,希望以后可以经常出差回国。
很抱歉没有把小姐姐的故事用更好的方式呈现出来,整个采访简单也有些浮于表面。但整理完稿子之后,发现自己对别人故事里做出某个选择的那个节点很感兴趣,总想知道更多做出选择的背景、原因,做出选择后的结果,还有选择前后的变化。可能潜意识里觉得,在很多个可能性当中,做出一个最满意的选择是个太艰难的事情。而以人为鉴的意义也许就在于此吧。
公众号:关小懵知了个叫(ID:guanxiaozhiliao)
前言
寒假又去了趟芬兰,见到了卷毛先生的几位朋友。感觉每个人都有很多故事可以讲。其中有一个叫Stella的小姐姐,88年出生,硕士二年级在读。我们见了两面,第一次是因为她和卷毛先生聊工作合作的事情,我去蹭了个饭,第二次是在超市,Stella带我们去找最划算的鱼肝油,还给了好多各种餐馆的优惠券……每次见面她都给人一种充满生活热情的感觉。熊熊燃烧的新闻专业八卦之心让我厚着脸皮找她做了个简单的访谈。好久不练习,采访和写稿都生疏了……最后决定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呈现小姐姐的故事,希望呈现出其特有的价值。
我是28岁来芬兰读书的,攻读教育学硕士学位。但其实之前在国内,我已经拿到了上海对外贸易大学口译专业的硕士学位,就是传说中的MTI。在上海读书期间,我就开始在新东方工作了。一是对于我们专业的人来说,能在新东方当英语老师算是一个成就,二是新东方给的工资非常好。
我是一直有出国的想法的。在上海读研的时候去英国交换了一个学期,觉得自己还是挺喜欢西方文化的,在国外感觉非常自由,没有谁管着你,也没有人对你指指点点。再加上当时已经在新东方工作5年了,可能到了一个工作的厌倦期,就决定趁还没有太老再出来看看。然后就申请了,结果还被录取了,我当时想如果没有被录取也就算了。
28岁的年纪再出国读书,和我个人不安稳的性格有关,再加上身处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探索未知的欲望会更强烈。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在英国交换时的导师。她也是中国人,比我大整整十岁,巧合的是,她也是在28岁去了英国,出国前已经和某个大学签了年限很长的工作合同。我的导师当时就付了违约金,去了英国读硕士,后来留在英国做翻译,也在大学做了教授。
我们当时相处得很融洽,聊天的时候,导师说出国是她人生中一个很重要也很正确的选择。我当时就想,我也要看一看未来的人生中还有什么其他的可能性。
选择芬兰,其实最大的原因就是钱。当时查了很多资料,好像全世界只有芬兰和挪威给国际学生免学费,其他国家都不免费,芬兰当时还是最后一年给国际学生免学费。来到芬兰之后,很多国际学生也说选择芬兰是因为能得到免费的教育。
打算申请学校的时候,和爸妈商量过,他们既支持又不舍得,毕竟不想让我离开中国太久,而且他们当时就是觉得我肯定是出国深造之后会回来的,另外我也经济独立了,不需要父母支付任何费用,所以我爸妈最后还是比较支持的。
我以前在上海的时候就比较喜欢运动,来到芬兰之后,小区里的健身房是免费的,我们学校还有体育学院,是芬兰唯一一个体育学院,有很多健身大牛,我就基本上每天都会去健身房运动一下。
我比较喜欢关注身边的很多东西,包括一些店的名称和功能、路的名称、哪个地方有什么样的打折,我都比较喜欢去收集这些信息,喜欢掌握生活的能力,也愿意去了解一些以前不知道的东西。
有这么一句话来形容芬兰人:They say what they mean and mean what they say。就是说他们说话很直接,都是发自真心的,不会话中有话。我个人很喜欢这一点,和人打交道不会很累,也比较有安全感。整个芬兰社会中,信任的氛围很浓,欺骗几乎不存在,不小心落在某个地方的东西,再回去找肯定能找到。
在上海的时候,生活压力很大,容易产生攀比心态,有些浮躁。在芬兰,生活节奏变慢了,大家也不谈物质上的事情,内心更加平静了,还有了很强的生活能力,以及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让自己开心的能力。
我现在找到一个在坦佩雷应用科技大学的工作,还是挺喜欢的,和我学的专业很吻合,希望以后可以经常出差回国。
很抱歉没有把小姐姐的故事用更好的方式呈现出来,整个采访简单也有些浮于表面。但整理完稿子之后,发现自己对别人故事里做出某个选择的那个节点很感兴趣,总想知道更多做出选择的背景、原因,做出选择后的结果,还有选择前后的变化。可能潜意识里觉得,在很多个可能性当中,做出一个最满意的选择是个太艰难的事情。而以人为鉴的意义也许就在于此吧。
公众号:关小懵知了个叫(ID:guanxiaozhiliao)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